“两手抓”战略:合资与自主如何共赢
合资企业的作用与局限
我记得讲了这样一条,就是合资企业的生产,我认为应该说是“九个馒头”故事,这个比喻还是符合的。 国家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汽车工业的促进大家都能看到。WTO进入,我们原来担心汽车工业被冲垮,但是没有,为什么?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合资企业,有那么多的零部件企业,不仅没有被冲垮,而且发展得更快了。这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一件事。当时大家在谈判的时候,包括龙永图都担心,他问我入世行不行?我说没问题。因为当时我已经感觉没有问题了。我认为我们的成本,只要每年下降5%就行,我认为入世是好的,事实证明了这点。经过改革开放这些年积累,我们的基础还是可以承受入世之后的冲击。
但是我们感觉到,合资企业是有局限性的。首先合资企业的核心技术外方是要掌控的,我们将来走出去也是要掌控的自己的核心技术的,这个是不可改变的。这个就像是猫最后生存的本事不会教给老鼠,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一定要充分地认识这一点。另外合资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是受到限制的。这是我们当时碰到的两个问题。
开放的模式打造核心能力
所以我说如果我们将来要成为真正的汽车工业的强国的话,不仅是一个规模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核心能力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要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所以我认为自主品牌的开发、自主开发是必要的。
但是怎么做?完全是可以通过开放的模式来做。比如人才的开放。现在我们把(贝尔摩沙)引进来,他是我们公司的(新副)总裁,我认为他做得很好。这就是我的讲世界是平的,你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它是双刃剑,关键是如何用好的问题。我们现在的领导班子中有两个这样的人,一个是美籍华人,一个是美籍洋人,都是副总裁。这个也是改革开放之后出来的东西,原来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吸纳外籍人才,主要走了一小步。
另外我们还是要讲韬光养晦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另外还有一个观点:中国的发展相当快,首先受到挑战的就是美国的就业问题,再来就会衍生出“中国威胁论”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确实是对美国的产业产生了竞争,因为世界越来越小了,大家都可以分享世界上的一些优势资源,你就要考虑升级换代。就像上海这个城市,它的成本将来肯定会高起来的,将来附加值低的产品就要转移,不可能在上海做,在上海要做就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就必须有教育水平高的就业者,能级要提高。如果不是这样,你将来也会竞争力降低,这个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种产业升级对美国也是有利的,美国人可以享受到便宜的中国和第三世界的产品。我们还说,你们美国人倒是很舒服,钱赚那么多,东西那么便宜,世界的东西都往那里流,人才也往那里流,我们的人才经过小学、中学、大学培养之后就到那边去了,这就是《世界是平的》中说的,大家都是平的,就看你组合的方法了。
当时搞的时候,我的底气还不像现在这么足,我认为我们不是很强大很强大,我认为还不够,现在我可以说,这条路走下来,我们感觉到还是比较好的一条路。原来我们也想自己做了之后失败,前面做过两次,我们通过一些合作,后来感觉效果跟不上人家,搞这些落后了。后来就想换位思考,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先做下来。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能说完全成功,不能说做出来,但是我们信心还是有的,包括对我们自己的新品牌。
现在我们信心越来越足,开始也有担心,因为投入很大,投下去要产出。现在我们有这个底气讲,我们不会比合资企业的成本高,这样的底气完全有了。我们比当时英国生产罗孚的成本低很多,而且有些地方我们还改进了。不仅体现成本,更多的是体现质量,我们的质量肯定要比原车要好。
合资企业在上汽发展自主品牌背景下的前景
所以我们这条路走过来,我总结了两条,我们是从合资企业走过来的,应该肯定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好的方面,但是我们也要冷静,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有一些局限性的地方,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些东西?这样我觉得往前走更好一些。
在全球化经济下,合资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一种是别人走进来,我们引进来;一种就是走出去;全球化就是引进来、走出去。我们将来要走出去,我们走出去的时候也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要用当地人,包括在韩国我们也要用韩国人。
也有一个合作的问题,这个命题是很长远的。就像上次胡锦涛总书记,上次APCE会议在韩国开的时候,他有一个发言,题目是《融入世界 合作共赢》,和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在全球化经济中,合作既然是一个很主要的命题的话。我们有这样的预感,一旦当我们的自主品牌可以出来,而且能够在市场上赢得青睐,而且能够逐步的走向世界,我们认为合资企业的现状情况,还会得到更好的改变,同样是双赢的情况下,赢的百分比完全不一样了,而且也促使合资企业,在某些方面更开放。所以从这点来讲,“自主创新”的意义是非常好的,也是我们将来进行合作的一个资本、也是一种资源。
当时我们在同外方工作的时候,我也想过,搞自主品牌外方是有担心的,第一担心你做的自主品牌是不是将来和我不合作了?第二你做了自主品牌是不是会和我竞争?第三,你搞了自主品牌,将来我又有什么好处?
所以当时我们就提出了四条路,这四条路比较策略。第一是完全靠自主创新。第二是我们可以和你们合作来搞,但是要打中国品牌。第三是我们购买世界上的一些开发机构来做,就是利用世界品牌来做。第四就是合资企业本身也可以来做,这样就把我们和现在的合资企业,不是走向一个完全独立的环境,而是处在一个大家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为什么可以共同发展?因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市场发展,市场发展,是为我们将来互相促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最有利的条件。
因为也会有人置疑,你搞的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将来是什么关系?将来你做全系列产品,他也要搞全系列怎么办?这个是很现实的。
我说如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怎么弄效益也是很差的。我们得到一个经验,在引进通用的时候,也有人说,上海大众搞得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搞上海通用?实际上正是有了上海通用的引进,促进了上海大众的发展,特别是在开发上,奠定了它的发展。正因为两家的竞争,我们内部的双赢改变了很多,而且正因为市场还有一个发展空间,再加上个性化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有了两家合资企业我们发展更快,现在这个证明了是好的。
现在有了自主品牌又会产生什么情况?我们认为这个格局没有变,就是整个市场还在发展。比如今年大概是670、680万辆,我们预计明年增速会掉下来但还是会有两位数的增长。到2010年是900-1000万辆,原来是说造900万辆,大家认为造1000万辆很危险,但是我认为不发生大的变化,1000万辆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第二我们的个性化程度比外国的个性化程度更高。现在10万辆是很好的销量,超过10万辆国内没有几款车,超过20万辆的没有。反映了什么?
——个性化程度在中国汽车工业当中很明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多一些差异化的品种,可能会对占领市场有好处,所以这样考虑、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自主品牌的发展还是有空间的。
倒过来说,即使全系列的车型有一些适当的竞争,对我们来讲也不是坏事,适当的竞争可以促进竞争,会把内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对自主品牌本身来讲,对核心竞争力来讲,要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要有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品,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就不可能有一个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因为要受到合资企业外方的平衡、协调。外方也有规划,不希望中国的生产基地现在就比其他的地方做得好,虽然中国生产成本低也会做一部分。但是,在世界汽车工业过剩的情况下,怎么会让你?
中国还在发展,但是也存在过剩的问题,就是能力发展的速度高于我们市场的发展速度,这种情况还是客观性的,所以这样一来,国内的竞争也是必然的,竞争其实已经存在了。竞争也是一种动力,但同时也会消耗一部分的资源,后者当然我们不愿意看到,这就是整个发展过程当中花的成本,宏观调控的能力强,成本就少,能力不强花成本就大。企业最好的做法,就是在竞争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包括我们的重组能够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大家可以优势互补,可以做好,因为我们想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希望中国汽车工业能够强大起来,然后我们走向竞争,包括联合起来,这个思想还是应该有的。
所以我在想,我们现在认为,还没有完全到说是自主品牌搞了以后,完全没有发展的余地。我们觉得由于市场扩大,和个性化的需求,我们认为这个空间还是很大的,而且适当的有点竞争,这对我们的未来发展也有好处。另一方面对合资进行促进,我想今后的合作会发生一些变化。
在今后五年内,合资企业的环境,在中国,特别是在我们的企业里还是占大头。我们讲自主品牌我们占到30%,我们这里有200万的规划,至少在我们的公司这种现状来看,到2010年,就是30%是自主品牌,70%实际上还是合资企业品牌。当然我们做好了的话,这种比例还会增加。
(责任编辑: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