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竞争战略:培养体系竞争力是做强的最大资本
关于产品开发能力
自主开发的路,大概可以把整个的工程分三期把完成,形成整车跟类车,以及发动机,包括电子,主要是这几方面的开发能力。
在安亭国际汽车城里我们的检测中心,是国内目前最好的。50万平方米规划,投入18亿,现在已经开始动工。现在是第一期,形成1000个人的规模,将来规模最大的时候要4000个,包括我们的150个老外。投入的时候,要逐步的扩大,但是在规划的时候,我们最终实现的规模是比较大的。
中高档轿车,有一个特点,对电子技术要求特别高,因为每一个部件都用电子化控制以后,就要有一个总线。一般的低价位车,达不到这样的技术。而我们的新车,不但有高速的总线,还有低速的总线,有两套控制系统。一般低价位的车是没有必要的,因其技术含量比较低,没有必要有那么高的技术。对中高档车,引进技术和高档车相比较来讲要弱一点。所以我们在高档车和国际的差距大,越是低端的车,越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现在的水平就是这样的情况。
关于政府采购
要形成国际品牌,当然一个是市场,第二个是要看内涵。当然我们还有一个请求,我认为,是不是可以从中央到地位,政府官员政府采购的,
是不是提倡用我们自主品牌,这个对于我们将来搞自主品牌,是一个最大的一个支持。在日本、韩国、德国,绝对不会去坐其他国家的车,过去讲没有办法,没有好车。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有了,有条件了,就应该提倡,但是这怎么讲,在违反WTO的原则的情况下,来怎么讲,我认为这对我们自主品牌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如果政府给我们这样的支持的话,我们是越做越有劲,越做越好的。
有一次我们市委书记开会的时候,就讲到自主品牌的事情,也讲到奇瑞,温家宝总理还提出表扬,后来我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叫做高兴不光彩,什么意思,我说上海人不要因为奇瑞出了点自主品牌的汽车不高兴,高兴毕竟这是中国人的车,还是要有一点气量。第二不光彩,因为毕竟不是自己做的,不是我们上汽集团做的,是人家奇瑞做出来的,我要检讨自己。第二句话叫做服气不服输。第三句话叫做华山一条路。我说这是我们的态度,书记说不错很好。
后来我讲了一条,我说你们要我们搞自主创新,但是我们的领导坐车都是坐进口车,你说这符合不符合精神?是不是你领导也应该提倡,过去的总理还带上海牌手表,为什么?上海手表机芯是进口的也有可能,但是至少这是形象。马上有人说,你的意思是说让领导做奇瑞的车了,我说不是的,我们今年车就出来了。
关于泛亚
建立泛亚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想建立一个合资中心,把原来技术都引进了,因为我们大众的经验都是由外方控制的,现在这条达到了。就是我们现在不是由通用的总部控制,技术上我们是由上海通用控制的。为什么上海通用发展很快?它当地化的开发和发言权比较好。
第二条,我们想为我们公司将来搞自主品牌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成为我们(SART)的开发力量,能够提供服务。但是现在我不要他介入,倒过来了。我们必须要掌握自己控制情况下的一种完全性的控制能力。
从合作的情况来看,我们和通用在技术开发的合作还是成功的。实际上我们引进的所有产品都是经过了我们的改进。在改进方面,有一种是利用世界资源,像意大利的设计等,但是有一种就是是我们自己做,而且在某些方面,我们要比美国人做得好,比如说内饰。包括现在的别克,也要用我们开发的东西。
我认为泛亚走过的这条路,会支撑上海通用的快速发展。也让我们的技术跟上时代的要求,而且我们的人也得到了锻炼。我认为这点来讲还是成功的。
泛亚的开发,不会百分之百的为我们自主品牌做出贡献,仅仅是可以利用一部分。泛亚的技术体系和美国的技术体系是完全联网在一起的,可通过这个渠道学到一些东西。
我们成立泛亚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不要把技术都由外国人掌握。现在的做法不一样,我们在泛亚的时候掌握了一条原则,就是希望泛亚在当地化开发当中,能有一个整车的经验。
觉得泛亚,特别是从十年的情况来看,为上海通用的服务情况来看很好,如果没有泛亚,完全都是靠美国通用技术来做,可以说我们要花的成本要多得多,反应的速度要慢得多。
关于独立设计公司对中国创新的帮助
我认为国内设计公司的存在肯定是有的。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独立设计公司,像意大利就有专门的设计公司。将来在中国也会有这样的一些独立设计公司。我们将来也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其中也包括一些独立的设计公司。
什么事都要自己建设起来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需要什么事都自己建立,这样成本就可以降低。
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
搞合资企业走到后来,我们提出合资企业也要能够开发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不是引进的品牌,也不是上汽的品牌,就是打合资企业的品牌。
我们认为打了合资企业的品牌,应该说比原来打引进的品牌是大大的进了一步。应该说这个是中国的品牌。但是关键问题是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靠什么支持?是谁来掌控?你打了一个品牌之后,但结果还是由外方控制,这个意义是什么呢?
深入看这个问题,就是说搞自主品牌的核心目的到底是什么?你打了这样的一个品牌之后,还是靠外国人控制,这个意义不大。我们讲的是核心竞争力,就是你真正能够有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真正的掌控。我们还要有国际竞争的能力,仅仅在一个地区发展,我们认为是不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打合资企业的品牌,比打引进的品牌已经是一个大大的进步,但这个还不够,关键是要可持续,通过本地化开发,不断地支持这样的品牌——这也应该作为我们创新的一个方面。
以前我们就想做这件事,当初和外方谈的时候,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但已经有了动摇。但是动摇了之后是什么情况?比如讲大众,愿意把桑塔纳拿出来,不用桑塔纳,而取另外一个名字。可这并不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将来我们的合资企业品牌的基础是要建立在本土化的研发能力提高,包括一次创新也好、二次创新也好,关键是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力量作支持。
技术力量的支持来自上汽。比如泛亚,研发的一款小型车就是准备打合资品牌,不仅合资企业用这个品牌,而且是通用的全球都用这个合资品牌。知识产权属于合资企业,大家按照股份的比例分割,除非是出钱买研发的方式。
核心竞争力与国际经营能力
我们讲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是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讲的研发能力。这个研发能力是要我们掌控的,不是说都要自己做,而是要我们可以掌控。国际经营能力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已经不是一个地区的经济,而是一个世界的产业,如果不能在世界上完全站住脚,那么在中国未来也很难站住脚。国际汽车工业已经发展很长时间了,竞争态势的已经很成熟了,应该讲世界汽车工业的真正高水平还是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当然中国是一个新生的力量。所以我们不仅我们要在中国站住脚,在世界上也能站住脚。你怎么能够走向世界呢?就是要有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能力。你光买了一个品牌还是不解决问题的,今后你怎么办?竞争这么激烈,每年有新竞争产品出来,一个新产品,第一年还热销,第二年就要让利了,到了第三年怎么办?
比如说我们过去也有一些老的品牌,为什么现在不行了?一个老品牌并不意味着是百年老店,你刚开了明天可能就关了。你要建立一个百年老店,你要支撑,它的支持体系是什么?就是核心竞争能力。
我们不需要什么都自己做,但是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要有一定的资源手段,不然你这个产品出来谁相信你的质量能够保证?像我们做实验,都是要做黑河冷实验、新疆海南热实验,这些都不做是不行的。讲科学,尊循产业规律还是需要的。
合资方对上汽自主品牌的顾虑
他们对轮廓是清楚的。对你们现在搞的一些东西,不是特别清楚。
这样的担心要完全消除也是不可能的。合资企业要发展的时候我们都给予很好的支持。但将来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是要并举的。10月中秋、国庆会上我们的外方过来了,我的旗帜举得很清楚。搞自主品牌之后,和合资企业是什么关系,一定要讲清楚。一方面是和他解释,另一方面靠信任的积累,比如我们在合资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做的事,是不是言必行、行必果。他们现在感觉没有影响他们任何的发展,那么他们也没有什么话好讲。现在的问题,他们认为我影响他什么?他们讲不出来,我没有影响他们什么。最多他们讲有竞争,那么他们这些人都是在竞争中过来的,说不要竞争,他们讲不出来。他们心里肯定想,你最好不要和我竞争,但现在的世界就是竞争的世界,怎么能不要竞争?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事有理有据,他认为你做的都是对的,在路上的,他可以看见的,他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他们疑虑就是怕影响他们的发展。现在大家合作还是很好,而且我们表态也是很清晰的,就是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合作。但是反过来,我们在自主品牌上,也是要迈出步子的。就这点来讲,你说他们没有担心?我也不相信,他们可能有些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区别于奇瑞、吉利
搜狐汽车:吉利、奇瑞搞到现在,跨国公司的反应不是很强烈,他们认为构成不了太大的威胁。因为你只是从低成本进攻,从品质、从国际水平各方面还差很远。但是看完了上汽自主品牌的一套做法,就是鱼和熊掌全得了,跨国公司肯定要反应的。
胡茂元:你讲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产品和世界上的一些主流产品是竞争的。中国汽车工业真正要做到强大,必须要跨越这一步。你不走过去,你就是在低价位的水平。但是这个低价位车最致命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挣不了多少钱的。 第二,低水平的技术是不能带动进步的。从长远来看,真正能够盈利的是中高档车。包括我们做的6、7万的车,也不赚多少钱。稍微下来一些就亏损、稍微上去一些赚小钱,实际上就是在流动资金中平衡。我认为从长远来看,你要技术进步没有积累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步一定要走过去,索性我们找高起点、国际化、跨越式,跨过这一步。而且我们认为我们的条件比他们(奇瑞、吉利)相对好一些,因为我们毕竟这么多合资企业走过来,也知道怎么做。
(像奇瑞、吉利那样)别人不做的事你做,别人不怕你,还会用知识产权什么的搞你。我们要跨过这一步,而且我们从一开始做的时候就注意,不要留下任何别人可以和你对质的把柄。所以我们提出三不一用。特别是知识产权这个问题,你要买我们就不用,人家就感觉你这个公司很强。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目的就是要树立起中国人的信心,而且我们做事是完全按照国际规则做事。
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做就要把别人的竞争格局都打翻了。我们的发展还是有一个相当长的路,需要韬光养晦,不要一上来就吵得很热。
我们做国际化,我认为一开始韬光养晦对我们有利。并不是说我们搞了一个罗孚水平就是世界水平,这个也不要讲,仅仅是说我们的起点比国内的起点要高,但是真正要和世界上高起点来比,在一些同步水平上来讲我们可能有一些优势,比如成本上有优势,并不是说技术上都比人家有优势,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没有。我和上汽干部讲,一定要韬光养晦,但是另一方面,该做的还是要做,而且不要气馁,我们也有优势的地方。比如我们的管理如果做得精益,肯定要比他便宜。在这种事方面,我们要经历比较长的过程。批量生产,造一个厂房要两年,产能搞上去又要两年,所以这个时间是很长的过程,关键取决于我们要有不断的进步。我一直和大家讲一个观点,我们企业在经营中,是要吃好每顿饭,不求吃好一顿饭,关键是要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建立的是百年老店,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店,这个思想一定要有,所以我们搞工程的人,一定要抓紧,要扎扎实实,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搞工程的人都知道,图纸是一点一划做出来的,不是一下子就做出一个图形。我们也是。搞这样一个中高档的车,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也有争论。当时说现在市场上的主要产品是低价位的,你搞中高档车不是和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吗?当时我们也是担心的,但是就是为了差异化,也是为了争一口气,利用世界资源来做。后来在做的过程中,我们逐步认为前面的九个馒头起了作用,我们吃第十个馒头的时候前面的九个馒头还是有作用的,否则的话我们无法实现现在这种精益管理的要求。我们现在做下来之后有这样的感觉,上汽内部相当一部分精益管理的成效是不错的。
上汽的自主研发规划是全国领先的
上汽的自主研发的整个规划,包括现在在做的,我相信一定可以做到全国最好。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看了上汽英国的研究院,现在有人应该感到压力很大。我一看我也没有想到,确实不一样。而且我们把双龙这个事情处理的越来越好以后,双龙的700多个工程师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我们收购双龙,最有实际价值的还是这一部分的研发人员。所以有一些事情并不是你想象的。
上汽这条路应该说是真正的体系,其他的你看不出一个体系。拿出一个产品,也难也不是很难。就是你刚刚说可持续发展,融汇力量,你五年中不断有新产品出来,而且是非常有保障的,这是很厉害的。这是我感受最深的一个,就是和咱们的体系有关,这是最了不起的。
谢谢,你们也帮助我们对很多问题思考更清楚了。
(责任编辑: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