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从官员到商人
采访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祁玉民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作为刚刚履新不到一年,同时面对曾经的一个问题重重的汽车企业老总,有太多现实的事情要去处理。
在年初的那个雪夜,大连市副市长祁玉民坐着火车赶赴华晨履新后,他迅速完成了从官员到商人的转型,而他的工作重心也从政府转向了市场。 同时,他也看到了市场机制下中国汽车业的功能缺失和身份错位。
宏观的战略眼光和训练有素的管理风格让祁玉民在华晨迅速打开了局面,成功地带领华晨汽车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和二次创业。个人的转型和企业的转型相结合,是祁玉民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
“华晨是一个基础很好的企业,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要把这个好的基础释放出来。”采访中,祁玉民多次强调华晨的根基仍然扎实。
自主品牌刚刚起步
新京报:今年自主品牌发展势头很好,前三季度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超30%,这是否意味着国内轿车产业格局的拐点已经发生?
祁玉民:我认为,即使是自主品牌在进步,但还没有到拐点的地步,而仅仅是开始起步了。民族自主品牌还是存在差距的,体现在一个是少,一个是弱。
研究任何一个品牌,我认为一个是讲数量,一个是讲强度。就华晨而言,阁瑞斯是消化丰田的技术,同时以一个西方化的命名来推向市场。从我个人角度我是反对的,因为靠近国外的名字是一种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新京报:在传统行业和其他行业中所存在的国有企业机制问题是否在汽车业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您是如何看待国内汽车企业不同性质之间的差异呢?
祁玉民:这么多汽车自主品牌企业,除吉利外,大都是国有的汽车企业。和国际汽车企业同台竞技,有技术上的差距,还有体制上的差距,对于一个国有汽车企业而言,迟早要解决体制上的问题,总是僵硬的国有独资体制是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的。
但是企业体制改革是非常麻烦的事,目前汽车企业还有相当多的行政东西,外力干预太多,同时政府,也就是企业的投资主体参与很多,这对机制改革是不利的。
现在还存在很多保护落后的现象。这样好的企业很难更好,而差的企业也很难退出。除了企业自身,也需要创造一个优胜劣汰的环境,要有退出机制。
新京报:那如何看待体制改革和投资主体参与过多之间的矛盾?
祁玉民:我认为需要大胆尝试体制改革,但也要理性看待。
我不赞成不搞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机制改革。但同时也要看到,作为汽车这样集约化程度相当高的产业,政府完全不管也必然会出问题。完全的体制改革,目前的环境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
企业结构调整、市场改革和深化不可能一下子具体到方方面面,还是需要我们循序渐进来走。
新京报:谁能代表未来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三大集团吗?
祁玉民:应该说一汽、东风和上汽,原本这三大集团应该来承担民族汽车的责任,但他们选择了合资的道路。一个结论是他们可以很快把企业做大,但很难把企业做强。
出口方面年底会有惊喜
新京报:华晨是自主品牌汽车里最早提出将产品卖到欧美市场的,但最近的声音好像不大?
祁玉民:我到华晨两个月后说过三句话。其中第一句是华晨将实现两个“自有”,自有技术和自有品牌;第二句是低成本下的高质量;最后就是先本地后世界。
现实地说,中国自主品牌开始做高档轿车还需要时间。但中、低档轿车产品的生产将势不可挡,这就像家电和服装一样。同样,中低档轿车产品的出口也是必然。华晨的出口是作为一个战略来做的,而汽车产业的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都将以出口作为战略。
华晨今年的出口量相比去年同比增长将达到50%,全年的出口额将达到1亿美元以上。而今年第四季度,也就是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出口将给国家汽车业一个惊喜,这是已经谈了5次的一个出口项目。这个项目不光是对华晨,对整个中国汽车业都将是巨大的影响。
新京报:能签下大出口单,华晨看中的是什么?
祁玉民:出口的前提是产品的品质,我们将着眼点放在把产品品质做好,中国目前还没有到依靠品牌打市场的阶段。
新京报:现在出口的自主品牌很多都改头换面,甚至重新命名,华晨也会这样吗?
祁玉民:我们不会,华晨虽然目前还不大,但我们有两个特点。我们的出口是自有品牌,同时也是自主出口。我们的出口产品一定是打中华牌。
谈产品品质是贯穿一个企业的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而品牌的提升也是一样,虽然品牌影响力反映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品处于高级阶段,但由于现在打国际市场出口的仍是整车,因此我们会坚持用自己的品牌。
将会推A级车
新京报:我知道在骏捷之后华晨还有着很庞大的产品规划,华晨是否会有中级车的产品下延计划?
祁玉民:我们现在的轿车和商用车都是“占领中场”,基本在中间,而我们是要上下延伸的。其中轿车会向下延伸到A级车,明年计划会出1.3升和1.4升的A级车,向上到1.8T会推出一个新中华,这款车会在明年中推出。
在产能规划上,绵阳将会扩能改造,具体生产SUV和皮卡。同时还要把面包车和阁瑞斯继续做好,开发11座的车型,而低端商用车将集中配合农村市场。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