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车界亦是一个多事之秋,自10月中旬广州本田宣布召回近3万辆奥德赛之日起,似乎便推倒了国内汽车召回制度的多米诺骨牌,时隔仅仅一周,长安福特和北京现代两大合资厂商分别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报告,要求于近期内召回三厢福克斯、伊兰特和索纳塔。 这三款车都是目前市场上相当热销的车型,需要召回的总数更是超过
了15万辆,这不禁让国内消费者对汽车品质产生怀疑。
如此一来,召回已售汽车的举措不仅花费甚高,且品牌声誉所受影响之大实在难以估量,但对各大厂商来说,本应该紧捂着的事情却毫不避讳地去实施,其中缘由颇有值得讨论的地方。当然,关于召回问题车纯属厂商作秀的说法早已有之,但细细考究,对广本、福特、现代这些如日中天的车界名牌来说,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反其道而作秀,绝对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作秀论者怕是脱不了低估他人智商的嫌疑。
既然要客观,首先就要端正一下心态,在大多数人的逻辑中,“百年老字号”、“国际品牌”等词汇总是代指了一流的品质,而一流的品质往往又被理解为完美无瑕。“买东西就得认牌子”经过反复诉说后被潜移默化地植根于群众心中,于是,一流品牌与完美产品之间被划上了等号,似乎容不得半点差错。但事实上,对于工业时代的产品而言,没有人能确保完美,对于召回问题汽车这一举措,消费者也应该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去看待。
客观地说,敢于召回问题车的品牌也是敢于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比较起只报喜不报忧的做法,起码体现了一种认真坦诚的态度。既召回则安之,擦亮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真实的东西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