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 晏成
我们经常在为自主品牌在这个月获得了多少市场份额获得多少名欢呼雀跃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偏离了轨道,我们自主品牌还没有到合资品牌正面交锋的时候,还没有实力。即便获得第一名也罢,卖到30万辆QQ也罢,对我们这个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我们自主品牌的车型就是五万元以下的车型,当形成这个概念的时候,自主品牌再发力就很难做了。现在有一种误区,我们总是在为每个月盘算自主品牌获得第几名,上去了很高兴,不上去大家就觉得有问题。 现在最重要的是,宁愿低端车卖得少一点,如果有一天在20万元左右自主品牌的车型上占有一定份额,这个时候也许是中国汽车就可以和外资汽车竞争了。
骏捷、F3、瑞虎这样的车型在市场上热卖大卖的时候,我们看到自主企业的希望。这些车型不是低端的车型,它的设计、制造、理想都不是在中国只是卖几辆车就罢了,他们在做的工作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比国内卖得最差的合资企业的车型好得多了。如果要买一辆车,自主品牌已经造出来比合资企业最次的车还好的车,有一天自主企业造出来比合资品牌的主流车型雅阁这样的车型也差不多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自主品牌就可以和合资企业展开全面的竞争了。
主持人:骏捷车型性价比已经做到极限,想着用这辆车赚多少钱不可能,只希望通过低价首先打下一个量,迅速扩大它的产能,提升它的技术,最终做大整个盘子,降低成本,对于华晨来说,最困难的就是资金的问题。目前的销量并没有那么高,其次利润率也不高,国家的支持、银行贷款包括资本市场,资金来源并不是那么广泛。对于自主品牌的生存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我们讨论自主品牌的时候,不光想到吉利和奇瑞,现在应该想到包括一汽奔腾、上汽荣威、南汽名爵、长安也在推出CV6,这几大集团走自主品牌的路线,它的实力包括技术研发、资金实力比奇瑞还是强很多。
一汽奔腾是8月19号上市,目前为止订货超过7700辆,很大一部分是政府购车。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20多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里面,自主品牌的车推出之后不光要市场认可,而且要得到国家的扶持,在官车这块市场,大家考虑是不是用合资品牌的车或者是进口车,是不是自主品牌的车更好用。自主品牌的老总们一直在呼吁这件事情。如果我们能推出来20万元的车,比如奔腾、荣威、名爵达到要求,适合官员们的追求面子或者身份的要求,我们完全可以在20多万元以上中高级的自主品牌车上加以扶持,这个也是竞争当中政府应该出的一份力,不光是企业的事情。
胡凯:现在自主品牌基本都是以企业自主的形式操作,政府的扶持力度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大。相比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自主品牌的发展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政府、消费者以及行业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主品牌在未来的竞争力方面才能有迅速的发展。
主持人:低端之后必然要往高端走,自主品牌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发展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光企业要发力,政府在这里面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武卫强:从这个层面来讨论,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政府支持,我们说人家不支持吗?政府出台那么多政策,出台这么多文件在支持。但支持谁了?我们看到很多人抱怨,尤其吉利这样的企业抱怨,华晨这样的企业抱怨,没有得到支持。但实际上也支持了,这个层面怎么来平衡,那是国家的事情。
主持人:自主是中高级车,刚才谈到官车的问题,奔腾8月19号上市,现在订货七千多辆。
武卫强:中国的自主企业有没有可能向高端走,不用讨论这个话题,已经出现了。无论奔腾也罢还是名爵也罢,荣威也罢,打造都是B级车,都不是A级车,B级的公商务用车,公商务用车绝对是一个主体,上周采访雪铁龙的总经理德柏莱,他说凯旋卖得不错,但是凯旋的确比不过一些其它的像雅阁、君威这些卖得好的车型。但是有一个数据,普遍的B级车和公商务用车站了总量销量的50%。但是凯旋只有20%,雪铁龙这个品牌多年以来喊家庭轿车中国第一品牌,这个口号喊得对不对?对。但是在B级车市场主要是公商务用车,开着这个车去开会也罢,公务、商务统称公商务,公商务用车站了很大的量,从这个背景来看雪铁龙的定位,这个口号就不对了.
自主企业往高端走有很大的优势,但目前离不开一汽的背景,我们本身有强的政府采购,后来的锐志也罢还是皇冠也罢,公商务用车也占了很大的量,这是一汽能力的体现。,一直以来官员用车有很强的昭示榜样作用。做自主品牌,如果官员能够更多使用像奔腾、荣威这样的车型,市场上的消费者对它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比较放大化的作用。这是政府对自主品牌一个最主要的支持。
上汽已经把罗孚完全是本土化的产品,罗孚在中国购买之后能延伸出很多的品牌,对于上汽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这个品牌能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一旦启动起来,它的后续能量我觉得还是有的,从草根成长起来的无论是吉利也罢,还是奇瑞也罢,目前构建了全系列的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这种研发能力跟合资企业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已经开始起来。我们一直想讨论一个话题,关于自主品牌有没有可能将来能够和合资企业真正较量?
或者说中国的自主品牌有没有一天出现像丰田、本田、小一点的马自达这样的在全世界叫得响的企业?中国自主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也罢,进入国外市场也罢,最大的法宝就是低价位。当时日韩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时候也是这种路数,大家的路数都一样。
(责任编辑: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