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汽车市场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之一,世界汽车巨头“6+3”中,除了雷诺,都已经来到中国。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不仅继续着国际上的竞争,而且由于一家巨头在中国可以有两个合资企业,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内斗。 因此,说中国也是世界上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也并不为过。
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国际知名车型在其它市场上无往不利,但是在中国,却遭到了冷遇。
众所周知,中国市场潜力非常之大,而从2001年开始,每年的销量以15%以上的增速发展,到2010年,预计可以达到年销售1000万辆,到2020年有望超过美国。
照理说,市场既大,需求种类当然也就很多,套用一句广告语“总有一款适合你”,从概念上来说,每款车都可以找到它的消费人群;而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国家的人的审美口味、爱好也都越来越一致,再加上中国人向来都信奉拿来主义,只要是好的,都不会拒绝。但是为什么一些久经考验的知名车型,却在中国市场栽了跟头呢?
研究了中国车市大背景的变化,我们也许会做出一个合理的回答:
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就明确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这也标志着汽车市场已经从公车消费转为私车消费。到2005年底,我国的私车消费已经达到了整个汽车市场的50%以上。市场上的主力车型,也已经开始由公务车型为主向以中级车、小型车市场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车型如果还抱残守缺公务车思维,自然不能跟上私车大发展的步伐。
与此同时,从2004年开始,中国车市也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买方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产品不断丰富,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中国消费者也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变为可以主动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合资企业以“国际同步”来吸引消费者,而不顾这些车型在许多方面,比如油品、道路状况、环保、交通法规等其实并不适应中国的现状。许多消费者在发过了“第一次烧”之后,发现国际同步车型并不能融入自己的生活,因而后继响应者寥寥也是正常的。
另外,随着资讯的不断丰富,消费者也开始对合资车型进行各种比较,中国与国外成熟市场、本地与外地市场、4S店与汽车大卖场;还可以进行比较的有价格、配置、技术等等。某些国际车型在引进中国时,对于技术含量、配置、工艺精度所作的精简此时便无处遁形。中国消费者向来“眼高手低”,追求价廉物美,所以,有时尽管这些产品可以蒙蔽一时,但是厂商追逐超额利润的取向,终究会暴露出来。一旦给消费者留下“质次价高”的不良印象,很难说旗下后续车型不会受到影响。
而我们下述的各款车型,身体素质都不错,但是在中国市场上,它们的发展空间却仍然有待提升。它们的潜力,至少在目前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
途安:技术与偏见
2003年途安在德国上市仅3个月,就从二十多个对手中脱颖而出,月销量闯进前十,并且获得德国2003年度“金方向盘奖”、汽车大奖第1名、2003年度桂冠车型以及英国2004年度紧凑多功能车之冠、日本2004“年度进口车大奖”,是德国大众PQ35平台上的第一个明星。虽然它在中国也是口碑出色,获奖连连,但是却有点叫好不叫座。
德国人在汽车技术上无疑是祖师爷的级别,因此,它确实有资格傲慢。但是对于市场来说,中国的消费者,特别他们在目前还不是很懂车的情况下,抱有偏见也是很正常的。
途安的长项在于工艺、空间和多功能,而目前国人则执着于外形、配置和性能参数,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从上市之初,它的主要消费群体就局限在有留洋背景,或者“车迷”。特别是它最大的“多功能”亮点还不能为广大的消费者所接受,这方面东风雪铁龙毕加索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但是上海大众对市场的认识和协调能力毕竟要远超东风雪铁龙。因此,今年开始,上海大众主动出击,不断对途安的价格和车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途安以最低16.98万元的新价入市,一下子带动了市场的买气;而更加简化的产品线(以前共有五座、七座、手动、自动、2.0、1.8T、舒适豪华等近十几个配置,而目前简化为5款),也有利于消费者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1-9月份,途安的销量比去年全年销量增长了50%以上。
销量的长足进步,也使它的口碑,开始从懂车人群向更多人群扩散。在同级别的竞争对手中,途安不仅把毕加索远远地甩在了身后,销量也直逼价格低于自己一个档次的普力马。许多家庭在选车时,也抛弃了以往的非三厢车不选的概念,而选择了更加“智慧”而显得超前的途安。
奔腾:理想与现实
作为一汽反击“自主品牌无为说”的第一款高起点、高品质、高性能的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奔腾历经三年多潜心研发,再加上马自达的合作,它的身体素质确实也不错:马6的底盘、马6的发动机、马6的变速箱,还有马6风格的深色内饰,如果不是换上了乔治亚罗设计的“马夹”,它与马6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为了确保它的品质,奔腾更号称经过300万公里路试、经受518项精密检验。在上市前后,奔腾还率先在公众面前经过了严酷的真人实车翻滚实验、“集装箱压顶”等安全测试,以展示它脱胎换骨的安全性。
但是似乎要沿袭一汽的长项,或者要在一汽轿车内部与马6形成错位竞争,奔腾的定位却仍然留在公商务车市场上,以马6轻盈飘逸的身体来承担公务车的职责,似乎有点勉为其难。也许正是这样的错位,造成了虽然奔腾号称在上市前后收到了7000张订单,但是在9月却只有不到1000辆的销量入账。
其实自主品牌中高级车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即使是用了同样的技术,即使采用了同样的工艺,挂了自主的牌子似乎就是没有合资牌子那么挺括。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与国内的消费者还不成熟有关系,想当年日本和韩国汽车工业刚起步时,它们国内不也是充斥着国外品牌么?关键还是要建立中国消费者对于国货的信心。
日本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认为在5-10年后的中国汽车,将会像现在的中国彩电一样占据大部分中国市场,而奔腾,还有上汽的荣威,会不会成为中国汽车的海尔和长虹呢?
目前,在微车和小车领域,自主品牌已经小有建树,而“民心工程”将在奔腾所牵头的中高级车市场上继续下去。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