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从外地出差返京,我自北京西站乘出租车回家的一路上与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聊北京的交通情况,发现出租车司机真正是北京交通情况的活词典,真是实践出真知,与他一路聊下来,感觉收益颇多。
收获之一是,原本以为上下班高峰的市内交通拥堵状况是无规律可循的,听了这位银建公司王师傅的分析才了解到堵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王师傅问我,堵车是怎样形成的?北京的路修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了,却为什么还越来越堵车?还不等我回答,他就自问自答地说,堵车高峰的形成是道路通行能力和车流分布不均衡矛盾的集中表现。实际上交通拥堵在地点和时间上都有规律可循。最堵车的路段往往都在高速路与环路的出入口附近。如早高峰时间,大量车辆都从周边沿京开高速、八达岭高速、京津塘高速等高速路赶往市区上班或办事,在环路的入口处由于交通容纳量降低迅速形成瓶颈地带,汽车流逐渐排成长龙阵蜿蜒蛇行。这种阵势一般在早晨7点钟左右形成,很快会扩大到周边道路,就形成大家看到的随处都堵车的现象了。
王师傅虽然职业是天天开车,却对交通管理有独到的见解。他分析道,北京为什么堵?走路的说车多路窄是罪魁祸首;坐小车的说公共汽车是最大堵源,而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当然应理清思路再治“堵”,是什么跟不上发展步伐?板子该不该打在公共管理上?王师傅的结论是二成的原因在公民素质方面,八成的原因在公共管理方面。恰当的交通管理方案应当是在确定方案、标准、罚则的时候,采纳像许多部门已经采用的当事人听证制度,吸取各类交通当事人的意见,才能保障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他拿目前的超速处罚办法来举例说明交通管理的合理性问题:超速处罚是交通安全的必要保障之一,但处罚必须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否则很容易出现类似在英国出现的几个利益集团联合把摄像探头谋划成“印钞机”的事情,而制定罚则的初衷却不一定能够达到。实际上,为了保障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超速50%以上的要严肃处罚,以确保不出现“二环十三郎”一类的冒险行为,超速50%以下可只作为累加违章处罚的因素之一。
北京交通拥堵是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状况的典型缩影。交通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关系紧密。现代大都市包括其它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应该明确,安全有序、快捷方便、经济合理、清洁舒适、节能环保,前提是安全有序。安全不能保证,有序做不到,那这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吗?资源能够很好利用吗?为了保障我们城市交通的安全、畅通、有序,交通管理部门不妨多听听像王师傅这样的交通参与者的意见,吸取民间的智慧共同搞好城市的交通问题。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