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4和2005两年困惑与彷徨的一汽-大众在2006年,开始了艰难的破冰之旅,观念的改变与企业流程的再造是一汽-大众破冰成功的关键所在,用一汽-大众公司总经理安铁成的话来讲:“这是一汽-大众的一次革命。
(一)站在30万辆的台阶上
2006年,一汽-大众的产量目标是303000辆,截止到今年9月份,一汽-大众1-9月份的累计产量已达到了267054辆,累计销量达到了257674辆,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进入3月份以来,一汽-大众的产销量持续呈增长态势,其销量始终保持在前三名,而捷达轿车已连续半年稳居在单品牌销量冠军的位置,从而使一汽-大众彻底摆脱了过去在汽车市场中徘徊的状态,将一举站在30万辆的台阶上,也为其下一步向60万辆目标的冲击,在奠定基础的同时,赢得宝贵的时间。
日前,笔者在一汽-大众“探班”了解到,目前一汽-大众在增产不增员的前提下,开足马力三班生产,可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新宝来和速腾等产品的需求,而奥迪的市场需求也直接反映在了它超负荷运转的生产线上。
众所周知,一汽-大众是2008年奥运会的赞助者,携手奥运的一汽-大众借助眼下汽车市场的良好态势不断发力,先是在年初打出了价格调整牌,使性价比优势凸显的捷达车继续占据单品牌销量领先的位置,紧接着又连续打出了速腾牌、新宝来牌、奥迪牌,据悉,近日,一汽-大众又打出了制胜的又一张服务牌。从被动到主动,从寻找机会到抢得先机,一汽-大众的市场表现,深刻的说明着一种随市场之变而变,随市场之动而动的观念战略转变,一汽-大众9月份的市场表现再次说明了这一点。9月份一汽-大众销售轿车31908辆,创下了历史的新高,而这些都是在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前提下的数字,从中不难看出2008年,无论是对于一汽-大众还是对于中国其他的汽车生产制造厂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而无疑的是一汽-大众已率先抢得了先机,并牢牢的站在了30万辆的平台上。
(二)做中国最优秀的合资企业
“做中国最优秀的合资企业”是一汽-大众此届经管会明确树立的一种价值观,可以说是对一汽-大众“技术领先、质量至上”管理理念的高度概括。企业价值观的确立使一汽-大众有了哲学,有了灵魂。
关于汽车产品价格、成本与产品质量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息过,质量与成本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悖论,实质上所反映出的是市场的矛盾,当然,其中蕴涵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在矛盾与困惑中摆在一汽-大众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质量,从而认证“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中国这句古话。另一条路是不降低质量和成本,继续我行我素,结果必然是丢掉市场。大凡从事汽车行业的业内和有关人士都清楚的知道,用户所看到的汽车产品只是其表面一些看得见的配置,而安全质量的决定因素则在一些用户根本无法看得到的地方。从原材料质量、冲压模具质量到焊接质量、油漆质量、装配质量等等,无一不决定着产品的车身与底盘的安全与否。要想让一汽-大众放弃“质量至上”这一企业的原则,把成本转嫁给用户,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与一汽-大众的企业价值观也是相悖的。为了不使企业的文化空泛化,使文化成为一种抽象,一汽-大众从新形式下中德双方的相互合作入手,用优异的生产制造技术、优异的产品技术、优异的产品质量、优异的服务和优异的管理赋予企业文化以实质的内容。其中对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认同,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对股东双方利益与责任共担的认同,使中德双方达成了一致,在加大国产化的同时,从体系、流程入手,通过提高体系能力,强化流程再造所体现出的流程能力来降低成本,从而使一汽-大众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也是一汽-大众在市场制胜的关键所在。
一汽-大众在保持并保证车身原材料的两面镀锌钢板、激光焊接、车辆关键部位的加强工艺、空腔灌蜡和用于生产中的三坐标检测等一系列国际一流制造工艺和检测标准的同时,降低了成本,让利给了用户,赢得了市场。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一汽-大众“做中国最优秀的合资企业”的价值理念。
(三)流程再造—— 一汽-大众的一场革命
如果用一场革命来形容眼下一汽-大众流程再造的话,那么1996年,那场震动一汽-大众并很快让一汽-大众摆脱负债经营窘境的改革,则是一汽-大众的第一场革命,事隔十年后的2006年,历史的重担落到了此届经管会的肩头。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哲学的宿命,十年是一个整数,一个段落的谢幕与新的阶段的开始,而且十年的前与后都是一个中国人喜欢的6字,“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经历了中国汽车市场聚变和冰霜期的一汽大众面对的是市场的步步进逼和市场的无常变化,已经再无退路,毫无疑问来自社会,来自股东双方和来自一汽-大众全体员工的觊觎就在此届经管会。
面对压力,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在全体经理人员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在中国汽车市场转变的当口,一汽-大众要完成从观念到流程,到组织、到机制的转变与再造,确立一汽-大众适应市场和未来发展的全新价值观,构筑全新的战略态势。要在2006年实现以产品为导向,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过渡,站在30万辆的起点,面向60万辆,把一汽-大众建设成中国最优秀的合资企业。”
基于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竞争的特点,一汽-大众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营销变革和绩效改革(激励机制),几乎是同步进行。在绩效改革中,一汽-大众打破了原有按年限往上靠的传统均衡薪酬制度,实施以岗定薪贴近市场的全新绩效考核制度。而营效变革(销售流程再造)是一汽-大众构筑新的竞争态势整体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营销思路和营销模式的全方位转换,对组织机构进行有效调整,对业务流程重新梳理,建立面向市场的销售体系,即贴近市场运作和整合区域销售的管理模式,以此提高体系能力和经销商的营销能力。在销售流程上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定单管理模式和与经销商有效的合作管理机制,消除生产、销售、经销商之间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新产品上市前的资源反复分配,用最适合市场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营销变革中,产品是营销变革的最重要一环,用产品贴近市场,让产品来适应并适用于市场是一汽-大众所建立的全新文化生态的凸显,新宝来、速腾轿车上市后的市场优异表现进一步印证了一汽-大众从产品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的正确性,以及绩效改革与营销变革的重要性与及时性。
据悉,目前一汽-大众对组织机构的重新梳理也在准备当中,其目的用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的话来讲就是“消灭一切不创造价值的因素”。
(四)凸现文化的造车
造汽车要凸显文化。这是近日从一汽-大众传出的声音。一汽大众公司总经理安铁成多次强调了文化在企业的重要性。企业文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也就是文化生态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就无法适应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一汽-大众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可以说,在中国的汽车制造领域,最早传出文化声音,倡导汽车文化的是一汽-大众,他们率先把技术提升到文化的层面,赋予了文化的意义,从而也带动了国人对汽车制造、汽车工艺、汽车质量、汽车与生命等在文化意义上的了解与认识。
汽车与生命的对视,其实质就是汽车的安全问题,其实也是生命安全的问题,这其中反映了一个企业是如何对待生命的态度。一汽-大众始终坚持的就是“技术领先”与“质量至上”,这已成为了一种原则,尤其是在“价格至上”的市场忘我角逐中,一汽-大众难能可贵的坚持了这一原则。从2004年——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一年胜过一年,汽车市场呈现出新品上市快,早衰的也快,市场价格降的快,持续走低和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制约市场的问题,一汽-大众和许多汽车生产厂家同样面对这一严峻的市场考验,不同的是一汽-大众更受瞩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秉承德国大众品质的一汽-大众公司,其产品正是以其过硬的品质和先进的制造工艺赢得了用户的青睐,而正是因此,也直接带来了生产成本的过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明确表示:“降成本,不降质量”,提出了“竞争和谐,发展创新”的企业八字方针。可以说这即是对市场的承诺,也是对一汽-大众企业文化的尊重,更是对用户对社会的一种高度责任感。在汽车市场近乎惨烈的角逐中,发出这样坚定不移的声音需要的是胆识与魄力。一汽-大众做到了,不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没有降低质量,而且连续的向市场推出了适应市场的新宝来和速腾轿车,而性价比独占鳌头的捷达轿车继续领军中国的出租车市场,可以说这是文化意义上的一次胜利。
一汽-大众的飙升与成功,让人们再次认识了他,他的成功至少说明了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程度,也许,这就是一汽-大众带给人们的最为重要的启示。
(责任编辑: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