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表示,该公司与美国康明斯公司的合资项目——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无法按原定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成立,具体成立时间待定。
早在今年初,从江西传来的消息称,江铃齿轮公司将与德国格德拉克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在合资项目中格德拉克的股比为70%左右。 据记者了解,该合资项目到目前还没有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相关方还在为该项目努力。
有媒体报道,德国蒂森克虏伯与山东天润曲轴公司的并购项目,当初计划的运作方案并没有通过商务部的审批,后来绕道山东发改委,把总投资控制在一亿美元以下,才最终获得批准。
延期、等待,甚至被迫更改计划方案,种种信号表明,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运作正在被放缓,相关部委已经加大对关键行业的控制,加强对外方企业跨国投资的监管,防止外资通过直接投资或并购,对国内汽车行业的基础资源进行垄断和掠夺。
跨国企业投资火热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博世公司,建立了覆盖全中国的规模化零部件分销网,并表示从2005年起的三年内,对华追加投资5.5亿欧元;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尔福在中国的企业达到15家,包括1个技术中心和一家培训中心,总投资已达5亿美元;全球第四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曼格纳公司在中国目前已有6家工厂,再建的工厂还有6家;全球十大零部件跨国巨头之一伟世通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有5家,同样位于十大的法雷奥公司在华有9家合资企业。
据统计,目前在华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达到近1200家,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中,有70%以上在中国开展业务,仅今年上半年,跨国零部件公司在我国的投资总额就已达到130亿元,而且投资数额多在亿元以上。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目前国内合资企业的现状显示,在中国乘用车本土化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合资企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在大部分中资企业不能完成作为整车厂一级供应商的时候,合资企业很好地解决了乘用车企业中高端产品的配套问题。
目前,本田、丰田、现代等整车企业均表示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产能,大众、标致-雪铁龙等公司也对旗下各车系的诸多车型进行较大调整,再加上今后一两年奔驰、沃尔沃等豪华车国产化脚步的逐渐加快,整车企业对零部件的需求还在加大。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国际整车企业逐渐完成对中国市场的布局,跨国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的速度也在明显加快,在零部件一级供应商这条链上,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给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也对我国零部件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
钟师谈到,虽然中国的本土企业在零部件的二、三级供应商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企业的规模问题、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利润率普遍不是很高,而且,在各种特色的合资模式进入中国的情况下,面临生存压力也在日益加大。
有资料显示,外资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并且涉及的范围还在逐渐扩大,小到曲轴、连杆、齿轮、电子元件,大到汽车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外商合资、独资企业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关键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控制企业高达80%,占据着绝对优势,这些企业大多以独资企业为主。去年大约有40亿美元的协议投资投到我国零部件行业,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制动系统等关键总成和与此相关的项目投资占了投资总额的大头,其中独资企业的份额占到了将近70%,日本零部件企业尤甚,在其33个投资项目中,只有5个选择了合资方式,余下都是独资方式。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必须确立明晰的产业发展战略,既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外资的投资环境,也要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引导,确保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对外引资已经不是简单地来什么要什么了,而是应该注意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方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够提升关键技术的,能够帮助国内企业配套的,有助于提升民族产品竞争力的应优先考虑,但怎么去衡量利用外资的尺度又是一个难题。”
水深依旧有人趟
并购问题让人忧
中国的汽车行业对外资的依赖度已经超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行业“过度合资”,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出警报。
今年4月以来,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修订出台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等,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
但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现状是处于被动依赖于整车厂的地位,而外资零部件企业又掌控着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拥有为主机厂优先配套的优势,直接导致了国内零部件行业过度依赖于外资企业。
沈宁吾谈到外商投资问题时表示,我国的零部件行业并没有像整车厂那样的持股比例限制,也没有零部件企业不能外商控股的规定,所以更多的跨国零部件企业采取独资方式,或者直接并购中国的本土零部件企业。
我国加入WTO几年来,汽车零部件的市场已经完全放开,中国的低成本和巨大的市场让一些外资巨头看到了商机,为了尽快占领市场份额,他们已经将并购之手伸向了国内的零部件企业,例如今年备受关注的天润曲轴并购案。
天润曲轴公司是当前国内大型的内燃机曲轴生产企业,德国蒂森克虏伯是国外大型的曲轴制造商。据媒体报道,这两家公司在今年年初签署了并购协议,总投资为1.8亿美元,注册资本为7200万美元,德国蒂森克虏伯占80%的股份。
许多业内人士担心,如果像天润曲轴这样的龙头企业被外方控股,可能意味着我国今后车用、工程机械、军用等配套发动机曲轴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将由德方控制,显然无益于中国内燃机工业和相关的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更让人担心的是,今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类似案件。
这样的担心并非不切实际,事实上,类似的情况正在发生,而且出现在中资企业明显占优势的汽车变速器行业。去年底,杭州前进齿轮箱厂曾与德国ZF公司进行合资谈判,差点被ZF公司收购。今年又传来消息,江铃齿轮公司将与德国格德拉克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在合资项目中格德拉克的股比为70%左右。
“这正是中国汽车变速器行业面临的挑战。”中国齿轮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石照耀告诉记者,“一些跨国变速器公司试图在中国实现其独资或者在合资企业控股的意图。”
石照耀认为,虽然已经进入到中国的跨国变速器公司在数量和产量上尚不能与本土企业相比,只占到20%左右,但已占领了行业的制高点,外资企业技术先进、管理到位,对整个行业起到示范作用。变速器行业的结构正在经受外资企业的冲击。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行业产值的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2.3%上升到目前的35%以上,尤其是在机械、电子、轻工等行业,外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机厂等,很多企业已经被外资以各种方式控制,其中不乏一些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并购案正在中国频繁发生,零部件行业只是其中之一。
反垄断审查
限制盲目投资
8月8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等六部委领导签署第10号令,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下简称《规定》)。其中,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对并购进行“反垄断审查”是《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规定》中指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遵守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遵循公平合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造成过度集中、排除或限制竞争,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关于国家出台用来限制外商盲目投资的政策,沈宁吾认为,并购是通过对股票市场收买来保持一定的控股权,外商控股的形式,最后也还是一个变了相的合资企业,但这样的变更过程更会引起政府的强烈重视。并购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涉及到行业的安全?会不会形成垄断?当涉及到经济风险和行业主动权的时候,无疑会受到政府的严格审查。
《规定》第五章第五十一条明确指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资者应就所涉情形向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报告:并购一方当事人当年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一年内并购国内关联行业的企业累计超过10个;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并购导致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这些都要受到“反垄断审查”。
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沈宁吾特别指出,实际上不能因为某一个标准,或者用某一数字来说明并购项目到底该不该进行,文件的出台有一定的仓促性,规定的数量和规格未必完全合理,不同类型的企业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量基数来衡量,而是应该涉及到这个企业对于行业来说所处的地位、能力、经验和贡献综合评定,否则就会出现政策不能满足企业并购要求下出现的种种演变。
天润曲轴的并购案,就受到行业有关专家的质疑。总投资由1.8亿美元缩水到9500万,正好是在我国现行的《外资投资项目核准办法》中特别规定的外商投资的权限,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允许类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未免有“化整为零”的嫌疑。而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企业和行业的态度出现不一致时,应该遵循哪一方也确实值得我们探讨,有些时候不见得大家的认可态度会完全一致,应该有政策来限制外商的盲目投资,而政策也需要细化和完善。
商务部相关人士近日表示,我国将陆续修订有关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和分立、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变更以及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规定,以进一步规范利用外资、促进利用外资的效率和质量。
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郭京毅进一步指出,这一轮的修订工作旨在完善现有法规,使之能够与《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法律更好地衔接,但是并没有透露具体时间表。他说:“宽进严管将是中国外商投资法律法规的总体思路,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使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