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本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在不到1周的时间内总共召回了近18万辆国产车,几乎达到去年我国汽车召回制度下汽车召回总量的一半,而这也是自从我国汽车召回制度颁布以来最大一批的集中召回。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型迅速投入中国市场,加上国内质量监督部门对国产车制造质量的严格检查,国产车开始步入一个汽车产品的召回高峰期。
汽车频繁召回谁之过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在我国市场上发生的汽车召回事件中,涉及国产车的总共有10次,而涉及进口车的达到了22次,虽然召回次数上进口车仍然远远超越国产车,但从总量上看国产车的召回数量则远远超过了进口车。尤其是近期以来,北京现代伊兰特召回数量达到了近10万辆,长安福特三厢福克斯也达到了5万辆,而早在今年3月,另外一款国内畅销的车型凯越也宣布由于ABS模块问题实施部分产品召回。由于国内最畅销的几款车在最近都纷纷登上召回榜,这使得不少人开始担心这些国产车的质量问题。
国产车召回为何开始频繁?有专业人士指出,过分地降低成本以及新车型的快速涌入让这些潜在的问题存在了下来。
新车型快速涌入中国,让不少汽车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无所适从。三厢福克斯引入之初,北京的大量长安福特4S店的维修工还不知道如何处理福克斯发生的问题。可见这些车型的进入速度之快并没有与员工培训等工作的发展速度成正比。
此外,汽车生产企业开始面临成本问题以适应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价格的“过分敏感”。例如采用价格更低的材料取代原本在海外生产时采用的材料,减少原本在海外车型上就有的各种配置,例如改变了原来的二级气囊为一级气囊,取消了后排坐椅的安全锁。这样类似的做法确实可以更好地降低制造成本,但这些为降低成本做出的努力,使得越来越多的新车质量堪忧,也使得更多的召回事件得以发生。
质量监督促进汽车召回
自从中国的汽车召回制度颁布以来,有关如何有效地执行这个制度一直是业内谈论的话题,而对汽车制造企业的共同监督也成为媒体和国家相关部门重要责任。
从今年媒体曝出的漏油事件到ABS螺丝问题,再加上近期曝出的后桥弹簧问题,越来越多的问题车被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而这些涉及问题车的企业也通过各种方法回应了媒体和消费者提出的问题,不管这些回应到底有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但这样的态度至少是有效的。
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努力,从今年7月份以来就开始在多个省市开展对汽车质量投诉的专项检查,督促各个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经销商正确对待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的投诉,更好地解决车辆存在的问题。不管这次的集中召回是否和这次的专项检查的结果有关,但至少从侧面反映了监督检查的力度,这些方式方法都促进了国内汽车召回制度的执行。
国内召回仍是中国风格
10月中旬的这次集中召回让人不禁联想起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之前,7天之内8个国内外厂家纷纷宣布召回自己在国内销售的车辆,这种“扎堆召回”的情况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召回制度》执行之下的一种特别风景。
此外,国内的这些汽车企业对于汽车召回仍然是选择了“最经济”的更换相关部件,而对于那些在汽车召回过程中有损失的消费者,则没有补偿任何的经济损失。有一些产品的召回也是比较可笑,产品问题本身并不严重但仍然选择了“公开”召回,表面上显示对消费者相当负责,但仍免不了有作秀之嫌,利用这种“公开”的召回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这些具有中国风格的汽车召回仍然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得到解决。
另外,国内的部分汽车企业对于被曝光的问题产品态度坚决,声称该问题对汽车的安全并不能构成威胁,于是很多选择了私下通知客户“免费检修”了事或者是私下“回购”这些问题车,对于这样的汽车企业和公司,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毕竟我们的法规中对于这种隐瞒车辆问题的汽车企业仅仅在经济惩处上是罚款3万元,丝毫起不到任何的震慑作用。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