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毕加索和赛纳好车没卖好的教训
主持人:大家一直以来对在中国有一个区分,中国人喜欢把在中国市场上进来的车型比如分为美国车、欧洲车和日本车。他们觉得每一个车系有自己的显著特征,美国车可能比较大气,但是比较耗油,欧洲车可能科技时尚,日本车就是比较经济实用。大家觉得法国车跟法国人一样,特别的浪漫,特别的超前,这也就造成了以前一些很好的法国车,在中国很好的车但是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比如像萨拉毕加索,比如说赛纳,您在工作这几年,您觉得对中国车市的了解,对中国的文化的了解,怎样把法国车文化和中国汽车消费者的这种心理需求更好结合起来?
德博莱:您刚刚说的特别好,相对赛纳、毕加索这些车型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导致商业操作并不是特别成功,可能对赛纳车型应该是国产化率比较低、价格比较高造成的;从毕加索来说,从投放方面,2001年确实样式太超前了。
这块赛纳多讲两句,赛纳03年的时候投放,时机不凑巧,正好碰到04年车价大幅度往下调,因为它的国产化率太低,没有办法跟进这样大的价格下调。从产品本身来讲,是非常不错的产品,而且所有购买赛纳的人到现在评价还是非常好的。当时毕加索的投放,我们就是想通过一款产品,来提高雪铁龙整体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在毕加索投放之前,实际上就只有富康一款产品。当时我们从整个雪铁龙产品里挑选出一个最能体现出雪铁龙创新精神的车来,最后是毕加索最能体现雪铁龙品牌的时尚性。
现在从毕加索的外形来讲,比2001年时更容易让人接受了,另外我们也发现一些竞争者,现在也推出类似的MPV车型。所以说,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市场上都是一个产品在单打独斗,现在则不再孤单了,还有其他的竞争者了。我们也觉得,这样的车型如果销声匿迹了,还是比较可惜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毕加索这款产品上要增大它的国产化率,正像之前没有给赛纳做到那样,现在提升国产化率,降低售价,以适应更多客户的需求。不过确实是通过这个产品,我们对市场更加了解了。
主持人:现在C2以及凯旋以及包括马上在北京车展上推出的两到三款车,您觉得在国产化率和零部件选择上,能够保证降低成本吗?
德博莱:最开始做国产化项目的时候,国产化率比较低,只有40%到50%,当时赛纳就是这样一个状况。像凯旋或者C2以及以后会推出的新车型,它的国产化率最少在70%以上。这块也是有不同的原因,首先在中国市场上,车市售价不断往下调整,迫使我们必须得找到一些新的方式来降成本。
在这块,降低成本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途径其实要提高国产化率,前提条件是对供应商进行选择的时候,要保质保量,要达到欧洲那边的供应商的水准。这块实际上刚刚所讲的04年车市场的危机状况,实际上并不仅仅让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开始重新考虑问题和规划,也包括供应商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从2004年以来,汽车的零部件配件供应商他们的一些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也只有这样子的前提条件,能够保证我们在现在国产化率70%基础之上,进一步引进产品。所以我们有一个目标,以前在中国制造车子它的上面有很多进口零部件,我们的目标是希望今后大多零部件也是在中国生产的。
(责任编辑: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