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依靠自主品牌发展壮大的安徽汽车工业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安徽省上下已经达成共识:以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为两翼、联合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昌河汽车等共同发展安徽汽车工业。但安徽省这两只绝对有个性的翅膀———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会用同样的步调、同样的轨迹往前飞吗?或者说,他们能合在一起飞吗?对安徽汽车工业来说都还是个谜。但也许半年之后,这些谜将一一被解开。
尹同耀(左)左延安(又)
9月,关于江淮汽车与奇瑞汽车相互持股的消息再度传得沸沸扬扬。按照安徽省产权局牵头起草的这份计划,江淮汽车股份折价转让给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的轿车项目获准使用奇瑞的轿车目录;江淮汽车亦将持有奇瑞汽车20%的部分股份,并成为奇瑞上市的发起人之一。
安徽省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两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省份。安徽省主管部门一直希望仿效上海、长春、武汉,建立一个超大型的汽车工业集团,培植百亿元、甚至是千亿元规模的大企业。 因此,在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之间建立某种资本纽带关系,始终徘徊在安徽省政府的构想之中,以实现“大安徽汽车”的梦想。
但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对此说法均予以否认。因此,10月,上海证券报记者深入安徽调查此事,并获悉了中部腹地———安徽汽车工业大构想。
相互持股源自芜湖
记者多方了解,获悉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相互持股方案的主要推动力是芜湖市主管部门。近几年奇瑞汽车的飞速发展,积存了大量的资金渴求,芜湖的财力已经无法支撑这家越来越国际化的汽车小巨人的发展。因此,或上市或合资成了当务之急,如果二者可以同时解决则更佳。
“央企相互持股的模式也诱发了安徽省主管部门的新思路。近年来,安徽省开始鼓励省属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省属企业和地方企业相互持股。”接近安徽省政府主管部门的人士透露。
安徽省主管部门希望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相互持股的另外一个理由,是未来二者差异化经营策略正在变化,都将涉足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基于乘用车的市场空间,在商用车站稳脚跟的江淮汽车开始向轿车领域发展;而以轿车起家的奇瑞汽车,不断传出与戴克合资代工生产商用车,希望通揽轿车和商用车。
“90年代,中国商用车和乘用车的销量比是7:3;2000年这一比例变为5:5;现在商用车比重进一步下降,其与乘用车销量比达到28:72。”江淮汽车董秘王敏表示。
据知情人士透露,安徽省领导担心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会形成安徽省汽车的内部竞争,因此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内部持股来解决内部竞争的矛盾。安徽省领导曾经将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和奇瑞汽车掌门人尹同耀的手拉在一块,语重心长地说,一定不要内斗。
失败的尝试
此前,两次传出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的资本结合,但并未成真。
第一次,二者有望融合发生在1999年。按照规划,将由江淮汽车控制奇瑞汽车。
安徽省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金建国提出,安徽汽车要走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作用的道路。基本组建形成安徽省商用车、轿车两大集团,并由其整合省内汽车工业,为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安徽汽车工业集团创造条件。
1999年,安徽省机械厅牵头,拟成立安徽省汽车控股公司。将安徽省汽车类国有资产均并入安徽省汽车控股公司旗下,这些汽车资产的龙头就是江淮汽车、安凯汽车和刚起步的奇瑞汽车。
此时的奇瑞汽车还是一个初生孩童,急需资金和技术扶持,因此芜湖市政府希望江淮来参与管理奇瑞汽车。但随之而来的一轮全国性的政府机构改革,使安徽省汽车控股公司一事也不了了之。因此,江淮汽车也与奇瑞汽车擦肩而过。
第二次,江淮汽车与奇瑞汽车的对接发生在2004年。
2004年,上汽集团将原持有的奇瑞汽车20%的股份无偿划给奇瑞汽车的原股东时,正值奇瑞汽车迫切需要发展资金之际,希望江淮汽车重组奇瑞汽车的声音再次出现。但一向以谨慎稳健著称的江淮汽车正忙于另外三件事:一是整合安凯客车;二是全力推进MPV瑞风;三是江淮汽车与韩国现代的谈判虽然并不顺利,但仍在进行中。双方如果能达成协议,江淮汽车将选择一条不放弃自主控制权的合资道路。因此,在既无足够的资金、又缺少精力的情况下,江淮汽车并不打算急着在轿车自主品牌领域大铺摊子。
此后,奇瑞汽车依靠芜湖市及国家科研资金的支持,左突右冲,终于走出困境。2005年,奇瑞汽车销量近19万辆,位居全国销量第8名。而商用车领域的龙头企业———江淮汽车,尽管利润率远高于奇瑞汽车,但由于商用车市场较小所限制,2005的销量为15万余辆,居全国销量第9名。
战略联盟
尽管安徽省有关部门多次希望通过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联姻,来扩大两家公司在高层资源上的互通,并推动奇瑞汽车的上市。但这一构想并不为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所认同,甚至安徽省汽车业内人士及主管部门内部亦出现反对的声音。
“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都是安徽汽车业的脊梁,以他们为核心发展安徽汽车工业是大思路。”安徽省汽车工业协会的会长梁华平告诉上海证券报,“安徽汽车业未来发展路径并不止相互参股这一种。”
据了解,目前,安徽省正在考虑另一种模式———战略联盟。
“打造1小时汽车工业走廊。这个工业走廊也可以说是汽车工业圈,以合肥江淮汽车和芜湖奇瑞汽车为中心。”安徽省汽车工业协会的会长梁华平表示,“汽车工业走廊从合肥江淮汽车老基地的包河区、江淮汽车新基地的合肥桃花工业园,贯穿至芜湖的鸠江区和芜湖官陡镇工业区,途径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地。”
这种构想得到了安徽省上下广泛的认可。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自铎指出,“安徽汽车业的特点有三个,一是都属于民族品牌,基本上无合资;二是相当多的企业生产专用车,主要原因是上不了轿车目录;三是安徽省的零部件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滞后于整车。”
在内部会议中,安徽省主管部门屡次提出零部件工业落后这一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最终认为,做大零部件工业,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是依靠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及其它他整车企业,发展其自身的配套能力;二是引进外部资本。
“省里认识到,仅靠安徽省企业发展零部件,速度太慢,而且很难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因此鼓励零部件工业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孙自铎指出。
在零部件落后这一理由之外,梁华平提出战略联盟的新支撑是: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都生产轿车是必然趋势,那么未来一些零部件可能通用。此外,基于这两家企业提供的市场、安徽相对廉价的土地和人工成本,一些零部件供应商可能将生产基地移至安徽省。
据了解,浙江玉环县40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在安徽各个经济园区考察,未来将在安徽设立其新零部件生产基地。
目前,围绕着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的几个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汽车工业成了部分工业园区的主力产业。
“合肥桃花工业园区有我们很多的项目。”江淮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芜湖经济开发区内,亚新科零部件(芜湖)有限公司、万向系统有限公司芜湖工厂等大大小小近20家零部件企业与奇瑞汽车比邻而居。
“每天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国客户不少,多数是冲着奇瑞来的。”芜湖国信大酒店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这些工业园区除了引进传统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外,也正考虑引进汽车电子信息企业。
10月中旬,安徽有关部门正组织讨论安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规划。以合肥汽车电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研发核心,以合肥桃花工业园区、奇瑞汽车芜湖汽车电子产业园为基础,发展安徽汽车电子信息产业。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安徽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将达到100亿元的产值。
寻求合资
在汽车工业走廊和两大主力企业联姻的构想之余,安徽省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2006年,在一次内部会议外,安徽省主管部门透露,安徽汽车企业不拒绝合资,包括奇瑞汽车。这亦被视为一个信号:迈上了40余万辆销量台阶的安徽汽车工业,要想保持高增长,必须借助外力———外来先进技术和外来资金的支持。因此,安徽省主管部门的第三个构想是:在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联姻的市场环境未到时,先通过他们或者引进省外资金重组安徽省内的汽车企业,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的联姻。
按照主管部门的思路,一旦有合适时机,奇瑞汽车或江淮汽车都会选择安徽以外的合作伙伴,或引进资金,或引进技术。
记者获悉,圆通控股有限公司(1188HK)正拟收购安徽华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安徽华阳)。安徽华阳主要生产微型车、SUV等,10年前从乡镇企业起步,1999年完成民营企业改制,曾经创下全国微型面包车排名第6的佳绩,但近几年来其销售业绩极不理想。一旦安徽华阳与圆通控股结好,将是一举三得之事。圆通控股从此获得了汽车生产目录,可借此步入汽车生产领域;安徽华阳获得了发展资金;安徽省多一个汽车发展基地,做大安徽汽车工业的能量又增加一分。
此前,安徽省汽车工业更多的是走内部整合之路。
2003年9月16日,江淮汽车集团收购安徽安凯集团持有的安凯客车6214万股国家股。这笔1.74亿元的收购案揭开了江淮汽车整合安凯汽车的序幕。这两家安徽境内最大的客车生产商也结束了相互竞争的格局,走到了差异化谋发展的道路。
2005年,奇瑞汽车收购了芜湖一汽扬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一汽扬子)。一汽扬子和奇瑞汽车相距约500米的区位优势,以及奇瑞汽车拟进军商用车领域,成了奇瑞汽车收购一汽扬子的最好理由。
“安徽汽车工业屡屡与外方合资失之交臂。因此形成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特色———唯一没有与跨国汽车巨头建立汽车合资企业的汽车强省。但这并非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初衷。”孙自铎说。
江淮汽车曾经和韩国现代商谈过合资建厂之事,而强调自主控制权的江淮汽车最终无法妥协,因此其与韩国现代的合资项目最终流产。韩国现代选择了与广汽集团合作,在广州建立其第二个轿车合资基地。
奇瑞汽车的董事长尹同耀表示:曾经有跨国公司找上门来试图合作,尽管当时奇瑞的处境并不好,也很希望得到技术上的支持,但不甘心成为跨国汽车巨头附庸的奇瑞汽车最终拒绝了合资。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