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安汽车集团培育汽车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安汽车集团)诞生于洋务运动,其前身是成立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创办人为李鸿章,至今已经走过了144年的风雨历程。
长安汽车集团与汽车制造业有着不解之缘。早在1957年,长安汽车集团就自主生产出了我国第一辆军用吉普车样车,并命名为“长江牌”46型吉普车。1983年,长安汽车集团自主开发生产的“长安牌”微型汽车诞生。1984年,长安汽车集团又开发出了我国第一台“江陵牌”发动机。从此,长安汽车集团走上了汽车自主创新之路,企业在自主创新的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长安汽车集团的汽车自主创新经历了下述4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81年~1994年)
在此阶段,长安汽车集团确立了自主创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引进,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转型,由以军品为主、民品为辅转变为军品与民品并重,实现了二次创业,并为汽车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人才、资金和技术基础。
早在1957年,长安汽车集团就选择汽车作为民品产业发展的重点。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长安汽车集团当时的努力没有成功。改革开放之后的1981年,长安汽车集团为探索民品产业发展的方向,对重庆、杭州、上海、安徽、广州等省市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长安汽车集团确定了开发国产微型车的民品发展方向。在开发微型车的过程中,长安汽车集团先是购回了一辆铃木样车,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英、法、德、日等国家的13种微车资料进行分析和方案论证,最终选定日本铃木牌ST90K微型汽车作为开发汽车产品的基本车型。1983年,在国家和重庆市的大力支持下,长安汽车集团自主开发生产的“长安牌”微型汽车诞生。1984年,长安汽车集团又开发出了我国第一台“江陵牌”发动机。
在发展汽车产业的过程中,长安汽车集团一直坚持在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走自主创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长安汽车集团的汽车技术来源以引进为主。长安汽车集团与日本铃木公司签订了技贸合作协议,在1981~1984年间,正式引进日本铃木公司的微型汽车和发动机关键技术,由原长安机器厂和江陵机器厂推出自主品牌产品“长安牌”微型汽车”和“江陵”牌微型发动机。1993年,长安与铃木公司合资建立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为奥拓轿车。此后,长安汽车集团又以技贸结合的方式与日本铃木公司签订了奥拓轿车生产技术许可协议,引进奥拓微型轿车和F8B三缸微型发动机关键技术及部分工艺设备,建立了奥拓车总装及磨合生产线、微车十万辆级总装生产线。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长安汽车集团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逐步实现了整车、发动机生产线的规划布置、工艺设备改造和技术改进;实现了SC7130、7100新型轿车等整车新品的国产化转化及JL368Q电喷汽油机试制鉴定和小批量装车;完成了SC6331面包车改进后的小批量生产和四缸发动机JL462Q汽油机的鉴定;实现了JL462Q2、JL465Q1系列汽油机的国产化验证和批量生产。
(二)第二阶段(1995~2000年)
在此阶段,长安汽车集团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自主创新的模式已现雏形。
长安汽车集团认为自主创新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最终途径,应重视并逐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长安汽车集团通过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实现了技术与产品的新突破,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下面是长安汽车集团在此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1995年,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国家级技术中心;1999~2000年,完成“七车二机”的改进开发工作,完成SC6350系列微型客车、SC1012C微型货车的批量生产,成功开发SC6331E、SC6350C、SC1011D、SC6320A、SC6350E、SC6336单排、SC6336双排、JL462Q3、JL465Q5等新产品,精心组织YJ5 单排座货车、SC6370(MPV)、SC6350D客车、SC6350F客车、SC6350的一排半货车、SC7131天然气轿车、新一代四轮汽车、JL465Q3、JL465Q4等新产品的开发工作;自主改进SC6350A机车匹配;自主完成加长轴距单、双排高顶货车开发、试制、鉴定及批量生产工作;完成奥拓车改进型试制工作并投放市场;根据国家强制性排放法规要求,在国内率先完成368Q3电喷汽油机试验鉴定和小批量投产工作。SC6336系列车开发成功。SC1012C、SC6331D、SC6350B电喷车、SC6331BN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客车、JL474Q/JL472Q电喷多气门汽油机通过市级鉴定;SC6350实现了整车60%、发动机40%的国产化目标;1999年实施“新品工程”,并取得良好成效。这些扎扎实实的研发工作使长安汽车集团获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与市场成功,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的新产品已成为长安汽车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长安汽车集团还实现了管理上的创新:1995年,原长安机器厂和江陵机器厂两家分别从事微型汽车和微车发动机生产的企业实现了强强联合,组建了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995年,长安汽车集团建立了一套竞争性的新品开发与技术创新机制,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1998年,长安汽车集团组建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这一阶段的稳定、快速发展,长安汽车集团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投资省、见效快”的自我积累式的滚动发展,并跻身全国汽车工业50强。长安汽车集团的产销排序也大大提前,取得了“一、二、三、四”的排序,即微车行业第一、发动机第二、汽车产销全国第三、轿车第四的好成绩,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三)第三阶段(2001~2005年)
在此阶段,长安汽车集团确定了“以我为主、联合开发”的新思路,自主创新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长安汽车集团深刻认识到,合资合作不等同于技术开发,中外联合开发是解决技术来源问题、支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联合开发中的全过程参与,能够 “得一个产品,建一套流程、培养一批人才”,为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奠定准备。在“以我为主、联合开发”的新思路指引下,长安汽车集团获得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平台,建立了具有长安特色并适应长安发展的产品研发流程,培养了产品研发队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建立了国际化的汽车自主开发体系。在引进吸收国外汽车制造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长安汽车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了自己的产品研发核心机构——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同时还建立了海外分中心、上海分院,充分利用全球开发资源,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长安汽车集团现已形成一支800余人的产品研发核心队伍和1000余人的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了较强的国际化汽车自主开发体系。
二是建立了贯通欧亚大陆的全球数字设计协同网络。以建立“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地域体系为目标,建成长安全球协同设计局域网络,同时满足意大利都灵和中国上海的汽车工程研究院海外分中心和上海分院数字协同设计需求,充分利用全球设计资源。
三是推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独具特色的汽车自主开发体系使长安成为了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开发规模最大的企业。2003年,长安推出了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概念车“杰勋”;2004年推出了中国第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汽车——长安CM8,同时推出了概念车“长江鲟”和“龙腾”;2005年,长安CV9“陆风风尚”和SUV概念车“御风”亮相上海国际汽车展,混合动力车CV9也正式在工厂下线。目前,长安汽车集团正着力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M8-A、CV9-A、CV6、CV7、CV8、CM5、CV11、CM9等大型豪华客车、城市SUV、中高级轿车、城市跑车、重型卡车等高附加值车型。
四是创造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一次批量出口欧洲的记录。进入有着严格准入标准的欧洲汽车市场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汽车厂家的梦想。2005年,长安汽车集团700辆自主品牌“陆风”汽车顺利通过TUV检测后,成功登陆欧洲市场,谱写了中国汽车发展史的新篇章。2005年,长安汽车集团汽车出口量突破1.5万辆,位列中国汽车行业出口量第一名。
五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混合动力车的研发。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先进柴油、生物燃料、天然气汽车、醇类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各国政府和各主要汽车厂商均不约而同地将新能源汽车技术视为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融合了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优点的混合动力汽车,由于较好地满足了汽车低排放、低油耗、高性价比的综合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汽车节能与环保问题,因而逐渐成为世界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的热点,其市场前景也越来越被看好。长安汽车集团敏锐地意识到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早在2002年就进入到国家“863计划”,成为我国最早开展混合动力汽车研发的企业之一。经过4年的努力,长安公司已掌握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技术,建立起了19项企业标准,形成了自己的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模式,已申报了2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2005年11月23日,长安汽车集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汽车——长安CV9在“第四届北京国际清洁汽车技术研讨暨展览会”上亮相,这标志着长安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长安汽车集团希望在2008年实现混合动力车的产业化,与丰田、本田等国际汽车巨头共同领跑混合动力汽车领域。
2005年,长安汽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40亿元,利润6.3亿元,利税总额30.5亿元,长安品牌的价值达到106.97亿元,汽车产销量列中国微车行业第一,居中国汽车行业第四,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96%,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生力军。
(四)第四阶段(2006年以来)
2006年以来,长安汽车集团开始实施“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自主创新战略,自主创新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渐进式发展,长安汽车集团从最初单纯的技术引进开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拥有较强的国际化汽车自主开发体系的重要汽车生产基地,这为长安汽车集团实施“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自主创新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长安汽车集团的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长安汽车集团将坚持走以我为主、自主创新之路,理性协调发展实现“以微为本、以轿为主、发展商用、进军服务”、“四年翻番跨百万,六年收入过千亿”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预计到2010年,销售收入将达到980亿元以上,其中汽车产业收入达到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
(责任编辑:韩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