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留平:尊敬的刘主任、尊敬的侯秘书长、陈老,以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媒体界的朋友们,上午好!
应该说盛夏的重庆经历了一个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涉,广大的重庆儿女发育了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取得了抗旱救灾的胜利。 同样今天,10月29日,我们秉承知难而上、勇于创新的长安人又赢来了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里我们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高层论坛,这对于我以及长安人是一个非常高兴得日子,借此机会我代表长安集团,同时也代表本次论坛的协办方,对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众所周知,长安集团是一个汽车企业,同时它更是一个诞生于洋务运动,拥有144年历史的军工企业。今天的长安已经从最早的近代工业先驱发展成为一个总资产超过300亿,生产基地,尤其是汽车领域当中,我们已经拥有了重庆、南京、河北、南昌四个大的基地。我们拥有了美国福特、日本的铃木、马自达,以及沃尔沃等一系列的合作伙伴。长安汽车、江铃汽车、长安民生物流,总的年销量已经达到70万台,在中国汽车行业排第四的位置,销售额达到了106亿,我们回顾自己的历史是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
在长安自主创新高峰论坛上,我想向各位汇报这么几个观念,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
自主创新包括技术研发 还有管理创新
第一,对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认识。我想谈两点:
一,自主创新的内容我觉得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在技术和研发领域中的自主。因为对于我们中国汽车工业或者说汽车人感觉的一个软肋的地方、心疼的地方,就是说我们在整个产业链上研发缺了,而研发又不是容易积累、不容易学习的,因此我觉得重要。
第二方面,我们必须在管理上能够自主和创新,有自主才能创新。昨天和刘主任讨论的时候我说,汽车工业必须能够在整个产业链上整合,你自己的工业做优秀了能不能变成优秀企业、一流企业呢,回答是不可能,因此必须在管理上能够自主和创新。
二,在自主创新的内涵上我觉得有三条,第一,学习借鉴跨国公司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就是说我们自主创新不是说从零开始、从空白的地方开始,首先是学习和借鉴。要说我这个企业把技术也好、管理也好都学了以后提高一下,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乌托邦,必须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长安发展当前最根本点缺什么,然后在整个产业链上能够同步成长。因此我觉得自主创新内涵上我觉得两点。
第二个问题,汽车企业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就是在全球范围之内汽车企业的CEO每天琢磨什么,什么东西困惑着他。我也非常精炼的总结了几条,不一定对,在专家门前我要班门弄斧。
第一,跨国公司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像丰田、通用、福特这样的全球巨头,我觉得第一个挑战就是说,如何管理和运作全球的资源,以适应全球市场的变化,这是他的第一大挑战。比如我们长安也是跟全球国际巨头合作,也是在体会他们的问题。
第二,削减因为管理链条太长所引起的整个体系官僚化的成本,和由此带来的资源的浪费。一看跨国公司不同的挑战,万变不离其宗,前两条我觉得都能找到对应的地方。
第三,应对市场环境未来和能源方面的变化。这也是跨国公司CEO天天在琢磨的事。
对于中国的汽车企业我觉得所面临的挑战也是这么三条,我觉得长安也同样面临着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建立起研发基础和自主的能力。就是我研发这个地方的能力还要提升,不能说我们走过了一步、两步、三步,但是我们总体从价值链中、产业链中,这个环节无疑还是我们的一个弊端,只有这样打通了我们整个产业价值链,我们这么一个环节中有竞争力以后才能辐射其他的领域。
第二,如何管理我们上下游产业和产业链。实际上就是能够做到从原材料开始到零部件、到我们自己的制造、到消费者、到最终汽车产业,这么一个全过程中,就相当于一个人生到死,汽车产品从采矿到最后这个价值链要成本最低。
第三,如何控制和平衡成长的速度和盈利之间的问题,就是降低自己的风险。我们中国的企业要成长,成长过程当中如果你的管理、技术、资金跟不上,有可能中断了,但是不成长又抓不住机会。
长安自主原则:成本最低 速度最快 消费者最有实惠
第三个问题,长安自主创新一个发展经历和主要的收获。我认为四个阶段:
第一,我们的基础阶段。81年,我们从合作开始,然后我们一点点的进入了汽车工业,如果说长安第一次进入汽车工业是1957年我们仿照吉普车,到81年我们是真正的按照中央要求军转民,第一阶段15年。
第二阶段,长知识。这个标志从95年到2000年,我们形成了机车一体。当时长安厂、江铃厂合并了,同时完成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
第三阶段,快速的发展阶段。从01年开始到现在,四到五年的时间,我觉得叫做奠定技术基础,铺平台了,我觉得是放飞阶段。前期我们主要的基础建立了,我们在产品领域当中要更块的速度,四个阶段。
自主创新我们长安做了这么几年,有这么几个体会。我觉得在收获方面有政绩的方面:
第一,品牌里面我们创造了长安汽车这么一个品牌,同时还有两个产品品牌,一个是元宝,我们最近又发布了一个轿车的品牌,叫盾牌,一个经济品牌,两个产品品牌。
同时我们的品牌价值在不断的提升。98年5个亿,2002年32个亿,03年46个亿,04年52个亿,05年106.97个亿。
第二方面,我们的成就就是,4+4的平台和一系列的产品。怎么叫4+4,前面的4是整车领域中的平台,这四个平台都有代表性的产品,CM8、CV6、CV11。平台已经建立完了产品怎么建立,发动机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品牌,从0.8到2.0升,主要的我们都有。同样我们还有一系列的产品,这个产品我们说我们自主品牌方面当中已经销售了100多万辆。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CM8,以及陆风的风尚,也是我们长安自主开发的,以及今年要上市的CV6,今年还有CV11。
第三,我们的总体能力得到了提升。汽车工业里面,尤其是样法当中,研发方面我觉得五大能力,造型能力、工程化能力、分析优化能力,以及样车制造和试验的能力。这五大能力是你开发一个新产品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没有这个能力谈不上自主开发。
第四个方面,人才的资源。我觉得这一条尤为重要,如果说我们其他方面的成绩和收获很重要的话,我认为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三千人左右的技术力量,核心的技术开发方面的人员有800到1000人,包括我们重庆,包括上海分院,包括欧洲分院,这是为我们自主开发方面奠定基础最重要的。
第五个方面,我认为一套流程、规范,以及对于自主创新开发道理的摸索途径,因为中国自主开发方面前面讲有多少个模式,实际上长安在探求哪一条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消费者最能够得到实惠的这么一条途径。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建立的流程,我们的建立了若干企业在开发过程当中、试验过程当中的一系列规范,同时我们也摸索了我们在自主开发方面的一套东西,我认为这些东西是存在于思想里面的,存在于每个员工的行为当中的。
第六个方面,我觉得还有文化。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汽车方面已经获得的专利1300多项,去年我们平均一天两项。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建立了一个长安如何开发新产品的文化,你开发一个产品不光是800人、1000人的问题,你的配套、财务、质量一系列团队在交叉作业,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这个文化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总的看来六条,这是关于自主创新的收获。
长安搞自主创新 根源于军工文化和不服输的精神
第四方面谈谈,长安自主创新方面有什么体会。
第一方面,企业文化怎么样。我想第一方面,长安自主创新是根治于一种军工文化,大家知道我们搞军工、国防,从哪儿弄点技术、弄点产品基本不可能,这就得创新,也许可以把美国的导弹弄来看看,挖掘挖掘东西,但是必须开发这套系统,必须创新,必须建立自己的体系。这条长安公司从1862年以来,144年,我觉得这个文化非常重要。
第二方面,根治于使命感、责任感。国防实际意义上从毛主席那时候开始到邓小平时代,大家都是靠一股为国家、为民族的精神,一说大家都热血沸腾起来了,我觉得汽车工业一样。我们开公司的一些大会或者说对我们员工一系列要求来说,我们长安人既然是汽车工业的一分子,你就要像搞国防军工一样有责任感、使命感,你要把汽车工业搞起来,搞不起来就不自豪、羞愧。
第三方面,不服输的感觉。长安进入汽车业还是比较短的,实际上从80年代初开始算起,满大满算二十几年的历史,但是跟我们自己的发展进度来看我觉得应该说是不错的。原来国家有三大三小,长安既非三大也非三小,我们就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必须在汽车工业里面有所作为,我觉得只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在你的思想超脱层面牢记住了、认真干了才能够提升,我觉得这是从文化、理念方面来说。第二方面,从长安的实际管理和运作方面我觉得真正的实现了和企业、和现实的结合。真正的一种自我,我觉得自主创新的一个理念就是自我,怎么自我,要跟中国的消费者紧密结合。比如长安,我觉得当年选择的产品就选择的很好,如果说我们当年要选择轿车的话,当时要找不到合资伙伴、国家又批不了,当时不知道出什么状况,当时选择了微车,我觉得当年选择这么一个产品,当时我们的老一代企业人非常有眼光,就是结合中国的实际,中国有市场了。现在在中国整个市场的微车100多万台,油市场。
第二条,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长安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国防企业,它的投入几乎是投到国防里面去,国防的投入是严格控制的,咱们财政部的领导来了,那个钱不能花到别的地方去的。实际上我们在很少投入的情况下,通过自我的积累,就是蚂蚁搬山式的自我积累结合起来的资金,实现了自己的发展,不容易,我觉得就是一种真正的自我为住。
第三方面,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因为通过长安这几年的发展到90年代末期、21世纪初期,长安也积累了资金和一系列的要素资源,这个时候我们提出来了,不能够再像原来很小规模的时候说一点风险都不敢冒、一点路子都不敢走,这个我想在尹总的领导下我们是敢于试水、不怕失败,因为在创新里面你不能够容忍失败肯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实际上从长安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来说,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我们的教训,我们也总结把成功好的东西变成自己一个优势的资源,失败的地方我们也在总结,也变成我们一个好东西。
第四方面,着重于能力和知识的培养。你搞自主创新,正像刘主任前面讲的不是给领导看的,现在尤其从国有企业来说,我们要把短期眼光的东西去掉,就是长安注重了能力、注重了知识的培养,没有这个能力和知识的培养肯定不行。
第五方面,利用了整合了全球资源。我们在国际上意大利、德国、日本,都是在自主创新上的合作伙伴,同时在国内和很多大专院校都有非常好的合作经历。
第六方面,长安在走一个良性的循环。什么样的良性循环?学习、借鉴、总结、提升这么一个良性循环。我们首先是学习竞争对手,我们有合作伙伴,铃木、福特,还有国际上很多的合作伙伴,我们要学习,我们拿来主义,认为适合长安的东西就拿来做,不适合或者当前不适合的地方就改。像跨国公司那么大的投资我们也做不到,哪些是急需的我们得赶紧做、赶紧学,同时我们干总总结,哪些好的我们变得规范。比如长安的PDS,这就是我们学习、借鉴、总结然后进行的提升,通过前面的学习、借鉴、总结实现了自我的提升。
第五个方面,长安未来自主创新的道路或者我们近期的一些想法。
从长安来说,我们近期有一个T35计划,也就是长安公司事业领先计划,要着重提升三大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实现领先,T也就是时间的意思,也是汉语提升的意思。这个里面对我们未来的产品在自主创新的发展有一个新的阐述。
今天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思想:
第一,自主创新是长安自身发展的战略也是一个战术。因为长安在汽车业当中还是一个小公司,跟国际上的跨国公司比,我们无论是规模,还是其他方面,都比别人落后、比别人小。即使和有些竞争对手相比有我们的长处,但是其他方面也有我们的差距。但是汽车工业越来越面临全球化竞争的行业,长安在这个过程中要生存,你说亦步亦趋的走原来的老路行吗?不行。根据我们国内其他体系的做法行吗?不行,长安的情况跟其他的不一样,所以只有创新才能解决长安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要以自我为主,如果说甩掉了自我邯郸学步,肯定自己的路都不会走了。
同时我讲既是战略也是战术,不能说自主创新是一个口号,学术平台的会议上一讲,或者跟我们的员工们讲一下,没用,战略要变成战术,要变成行为、变成规范,这些工作对于我们长安公司来说还有很多公私要做。
第二,技术研发方面要创新。技术和研发方面要创新有四条:
一,优化平台。我们已经有四大平台,这个平台我们还要优化。优化有两层意思,原来平台不合适、不合理的地方要进行提升,同时平台与平台之间,我们在基础技术的先行研究方面要做好。
第二方面,补充能力。我们现在的能力,建立了一定的能力,但是还不平衡,我们要把我们那些缺的能力尽快的也是按步就班的补起来。
第三,推出产品。因为咱们做研发也好、铺平台也好、补充能力也好,说白了最后落实的是产品。我们必须要在平台已经铺好的基础上快速的推出产品。
第四,寻找经验。我觉得寻找经验有两个理念,第一,我们要在长安自己总结的基础上,和借鉴国内、过继的基础上寻找自主创新,以及在产品和技术领域当中的一些更加快速、便捷、低成本的办法。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新能源和新的技术领域当中要抓住一个、两个或者一群点,因为长安公司没有那么大的实力铺得还开,这两个点和刘主任以及其他人已经探讨过了,比如我们在混合动力、新能源方面,这就是为我们长安公司未来应对全球能源以及节能环保方面的一个要求。第三方面按,管理制度这个层面的创新。我总结有三条:
一,提高管理和整合产业链的水平。这个任务我觉得对于长安公司来说是长期的,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如果说产品还有时间说三年、两年、八个月、几个月,对于我们这一条管理和整合产业链的能力是长期的。
二,整个体系的创新。我们整个事业领先技术里面第四条就是体系领先。
三,我们要优化我们的流程和操作,形成规范标准。昨天我和刘主任探讨,工业化说白了就是标准化,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长安公司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最后一个方面,文化领域方面。我觉得归根到底你的企业管理也好、技术也好、方方面面也好说到底是文化,我们必须要形成一个真正的创新的文化,把我们中国汽车产业所倡导的自主创新也好、国家层面的创新也好、长安公司的创新层面也好变成员工的理念和行为,这个事情太重要了,如果说仅仅是口号、仅仅是文件、仅仅是表面上说一说,贴在墙上写一写,没有用的,这项工作也是难度最大的,尤其是我们员工持续的创新。
这是我讲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方面,以及结合长安方面,本人个人的一些思考,也不一定正确,和我们的一些领导、专家、媒体界的朋友分享。
中国汽车自主创新 需要五位一体支持
我觉得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自主创新方面,我觉得需要五位一体的支持:
第一,政府,中国汽车产业没有政府的支持,打个比方50%对50%放了,我觉估计是很灾难性的影响。
第二,产。我们汽车工业里面的人汽车人怎么样,有没有有上升的行为,有没有优秀的产品。
第三,研。就是我们产业研究领导的同志们,就是在中国汽车产业道路政策争取方面,要能够帮助我们的企业指出好的路子,我觉得也为国家层面制定,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制定好政策。
第四,媒体。我们今天来了很多媒体同志们,我觉得现在是很好的现象,原来就感觉到,举奥迪车这个例子,把后面国产的几个汉字要抠掉,实际上这是中国消费者文化层面的理念,但是完全怪消费者吗?我说不是,实际上是我们媒体如何正确的引导消费者很重要,所以说媒体太重要了。
第五,消费者。因为毕竟说的再好听,最后消费者要接受,来购买我们政府创新的产品,这种服务。
因此我觉得中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创新领域当中要实现很好的发展必须是五为一体的共同努力。因此我相信通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所举办的06年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高层论坛,对于我们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方面是一个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长安公司也借这股东风能够发展的更好,也给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研究界、我们的媒体界、我们的消费界奉献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韩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