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博弈的同时,我国国内市场的油价形成机制一直备受争议。许多人提出,既然国内油价与国际原油上涨联动上调,现在国际油价跌了,成品油是否也该下调?
本来,这是顺理成章的思维,似乎不会有任何问题。 广大石油产品消费者——无论是生产消费者还是为石油涨价买单的终端消费者都在等待成品油价格下调的消息。然而,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明确表态,成品油降价可能性不大,近期没有油价下调的打算,理由是“目前国内油价尚未与国际接轨”。
据他介绍,中国的油价涨幅还是低于国际的,国际上涨50%,国内的涨幅仅为10%。如果要真正接轨的话,国内成品油价格还得涨,就算一吨原油能炼70%的成品油的话,如果按3000元/吨原油计,炼1.4吨成品油的原料成本就要达到4500元/吨,但现在却卖4000元/吨,价格还是倒挂的。
那么,目前国内油价究竟处于何种水平?是否真的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国内油价的接轨国际之路该怎么走?我国国内油价的参照系应该是什么?
不难看出,国内外油价涨幅的比较缺乏合理性。因为,在忽略两者价格变化的具体比较时段的前提下,拿10%的涨幅与50%的涨幅作对比,固然具有视觉冲击力,但这样的比较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国家石油资源从勘探、开采、加工甚至到零售(加油站),基本上都由两大石油公司垄断经营(海上油田勘探开发主要由中海油负责,其占整个石油市场的份额不大)。去年年报,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利润分别高达1300多亿元和400多亿元。而就是这样赚钱的企业,还获得了100亿元的财政补贴,理由是炼油厂价格倒挂,承担着巨额亏损。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飞涨,在开采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两大石油公司所属油田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超额利润。如果把在中国开采的石油和进口石油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国内成品油的成本肯定会比现在要低得多。同样,在销售终端,两大公司所属的加油站也有着非常丰厚的利润。在北京,很多加油站的年利润是以百万元计的。
有专家认为,两大石油公司故意在炼油环节转移利润、制造亏损假象以要求巨额财政补贴,以及他们以进口原油价格过高为由(刻意隐瞒其拥有大量低成本自产原油)不断要求涨价以获得超额利润是不当行为。
同样是高油价,为什么美国的炼油企业没有巨额亏损呢?除了国内炼油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外,利润的计算方式是主要原因,国内的炼油厂为什么不以加工原油的产量来计提加工费用呢?所谓垄断条件下炼油环节无法市场化显然站不住脚,如果把炼油企业改组为石油公司的代工厂的形式进行经济核算,这个问题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是,虽然两大石油公司是上市公司,但其经营仍未摆脱官本位。
根据有关专家计算,目前我国市场上每升汽油的零售价格(加上各种附加费用)基本上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汽油零售价相当(不是按购买力平价,而是按汇率折算的)。那么,那位官员声称的与国际接轨是要我们的成品油价格和哪个国家接轨呢?显然不是委内瑞拉,因为那里每升汽油价格只有3美分多。
事实上,在统一的国际原油价格下,世界各国的成品油价格是千差万别的,在各国零售市场上,根本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成品油价格。
在我们提出与国际市场接轨时,笔者认为,除了考虑行业或部门利益外,更应该考虑我们的国情,考虑国家和公众利益。特别是对石油这种对整个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基础产品的定价问题,更应该考虑经济大局,而不仅仅考虑国有石油公司的利益。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