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视购物广告铺天盖地,其中关于汽车节油产品的广告,引起了不少有车族的关注。
屏幕上,两辆SUV车背着透明油罐跑了一大圈,其中一辆由于使用了某节油产品,所剩余的油量竟比未使用的车辆高出30%左右。 三辆奥迪A6轿车一同行驶,其中两辆车由于燃料耗尽停下来,另一辆因使用了某节油产品仍在继续前进。
这样的节油效果,怎能不使天天为油价上涨发愁的车主动心?然而,记者采访获知,那些花大价钱为自己爱车装节油器的人,事后却都大呼上当。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节油产品,主要有节油器、节油贴、燃料添加剂等,其中以节油器产品种类最多,五花八门的品牌充斥市场。《财经时报》记者在百度上以“节油器”三个字为关键词搜索,找到相关网页有429000个之多。
这些节油器大都号称采用国内外航空节油最新科技,应用了纳米技术、悬磁技术,通过了美国环保总署认证,获得美国专利局的专利或者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认证等。
乍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但是,知情人士提醒说,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多数产品标注的是申请了“外观专利”。据透露,所谓发明创造的专利,要么是伪造专利号,要么只是申请号而非专利号。
某公司将其节油产品获得的美国专利证书、专利号,公布在了公司网站上。《财经时报》记者根据上面提供的专利号码,到美国专利局网站上查询发现,该号码根本不符合美国专利号码的格式。其公布的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证书,也无法在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查到。
这些伎俩,是一般人不易察觉的。而正是这些巧妙的招数,让许多人陷进了销售者精心设计的黑洞里,其中有经销商,也有普通消费者。而令上当者难以理解的是,对于此类产品,国内尚没有严格的准入标准。这就意味着,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可以堵住这个黑洞。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