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接手通用汽车CIO的时候,我头发乌黑,没有一丝白发。你看看,现在没有一丝是黑的了。”10月2日,通用汽车全球首席信息官(CIO)Ralph
Szygenda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他的感慨里显然有自信在。 因为,10年来,他不但主持了通用汽车全球信息系统两次重大变革,大幅缩减了公司成本,而且还借助每年高达30亿美元的IT采购额,让公司在全球汽车业之外,扮演了一个全新的角色:IT系统集成商以及IT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制订者。
而全新角色的转换,则直接来自于通用第三次信息管理系统的变革。
上任节约50亿美元
在Ralph Szygenda 1996年加入前,通用公司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IO一职。
不过,由于通用之前收购了一家名为EDS的公司作为IT技术服务部门,因此这一公司实际上一直充当着整个公司唯一的IT供应商。Ralph
Szygenda说,在1984年到1996年这一阶段,通用汽车全球业务部门非常独立,管理呈现自由化、粗放等特点。因此,以EDS为基础的IT采购费用,长期高于公司其他业务部门。
“你可能想不到,那时,通用竟然有7000多种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每年产生的成本高达120亿美元。” Ralph
Szygenda说,作为通用汽车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CIO,他认为必须在全球马上进行调整,最大幅度缩减成本,提高效率。
他先雇用了1000多名信息管理人员,然后,又从通用公司内部选了1000个汽车业务部门员工,以改变EDS公司技术人员一家独揽的局面。
他说,这跟中国一些大企业不同,因为中国大企业CIO一般是技术出身,对业务领域不熟悉,让汽车业务人员加入,可以做到以业务为导向,了解真实需求,更好地为汽车业务服务。
此外,Ralph
Szygenda还首次拉入EDS之外的IT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以促使它们之间竞争,降低结构成本。他说,当时他确实也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第一次信息系统变革非常成功。通用不仅首次建立了全球统一的IT系统标准,更是直接将汽车设计时间缩短一半,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样,我们的信息系统数量迅速由7000个缩减到2500个,之前需要120亿美元的成本,整合后只花70亿美元,而且系统还得到优化。节约下来的50亿美元我们返给了公司。”Ralph
Szygenda一脸自豪。
多元外包:走向标准化
一直到2003年,通用员工都认为系统已完全适应业务需求,无须再变。
不过,Ralph
Szygenda发现,随着通用全球业务流程标准化以后,信息系统中很多东西在全球市场并不完全适用。因为,在通用IT供应商中,不论IBM、惠普、还是思科、微软,都存在竞争关系,都用不同于对手的信息系统为通用服务,而通用则必须提供软件来支持供应商系统,以真正运转自己的系统。
“这就像大家用不同的语言交流,缺乏效率。” Ralph
Szygenda说,这种局面迫使他着手第二次变革,目的是让IT供应商,按通用制定的标准提供服务。
不过,这一目标在全球其他集团公司中还未曾做到或没有做过。而且,按Ralph
Szygenda的话说,至少2003年,通用还没有自己的权力去建立这种系统。一个例子是,当通用巴西电子商务网开通后,公司急需建立在线现金交易系统。于是他拉来甲骨文、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微软、思科、IBM等全球供应商,建议统一标准合作。但这些公司一开始却互相推诿指责,Ralph
Szygenda说,“这让我崩溃,我又不是在推销汽车和卡车。”
但是,通用汽车平均每年超过30亿美元的IT系统采购额,对任何供应商来说,都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因此,在商业利益面前,微软、IBM、SUN、思科等IT巨头最终选择了合作,成功整合推出了符合通用标准的系统。
Ralph
Szygenda介绍说,通用的标准包括基本技术标准、系统认证与确认、项目管理、运营监测、结构管理以及安全论证等。他认为这种统一的行业标准,不会损伤IT供应商自己的创新。因为,这等于铺垫房子地基,房子本身则等于创新,只有大家共建一个地基,才不会影响到各自的服务。“反正,谁能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服务,谁就能得到通用更多的生意。”他透露,目前通用已经与供应商制定了44套程序标准,其中29套正影响着供应商。
项目曾遭遇公司内部阻力。那时通用业务部门各自为政,每个业务领导都认为自己发展产品的程序最好。“但我要大家意识到,不管你负责哪项业务,最终目的都是造出伟大的车。所以就连董事长瓦格纳也给予坚定支持。目前,这个统一标准与合作模式,不但在美国密歇根通行,在中国、波兰等市场也同样通行。”
美国TPI公司合伙人兼常务董事Peter Allen评价说,通用汽车这种多元外包、主导整体系统标准的做法正走在未来发展趋势的最前沿。
全球化:变革动力
这种多元外包背后的动力是,通用汽车公司业务的全球化需要。
通用汽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帝国,全球有32万名员工,在3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基地,全球经销商约14000个(覆盖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各类供应商约3000多个,每年采购额高达850亿美元。
这种典型的全球化布局,对于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的标准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从产品研发、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以及渠道分销等整个链条,都必须在一个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中得以体现,且保证实时性。
Ralph
Szygenda表示,现在,如果电脑发生故障,通用全球所有设计中心都面临瘫痪的风险,“我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否则,全球运营模式就再也不能运转。”他说。
他举例说,上海通用最近推出的君越,正是中国泛亚基于通用全球在线研发平台,根据中国市场设计的。设计时,北美、欧洲等其他设计中心的工程师,都可以通过统一平台,时时看到图像,不管中国员工,巴西员工、还是美国员工,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内都可以协同工作。“如果系统标准不统一,这种协同效应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也不可能及时推出新车,服务本土市场。”
不过,尽管统一标准下多元外包已通行通用汽车全球市场,尤其设计与生产系统已无缝融合,但Ralph
Szygenda还是表示,自己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因为全球能源、制造与销售基本设施以及物流配送成本正大幅上升。其中,运输成本甚至要超过采购成本。Ralph
Szygenda表示,这其实是一个“后勤全球化梦魇”。
他透露,公司为此正努力建立一套后勤优化系统,“如果能设计出最为优化的后勤系统,那么公司真的可以获得重生。”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