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中非合作论坛的与会各国领导人陆续离京。北京市民在热议论坛成功的同时,也对论坛期间良好的交通有一番热议。新华社记者更是以敏锐的新闻触觉,评论北京近期出现“和谐交通”的势头。
认真总结论坛期间交通管理经验,有助于我们继续保持“和谐交通”的势头。 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三点成功的启示。
一周来的实践证明,像北京这样特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是可以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和谐交通”的目标。这些天,老百姓见面常说的一句话是:“原来北京的交通可以这么好啊!”怎么个好法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无论是开车人还是坐车人,人们的共同感受是过去拥堵的路段不怎么堵了,交管部门给出的数据是拥堵路段车速快了三倍,另一个神奇的感受,就是早晚高峰不那么明显了。
当然,交通畅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道路车辆做了减法。中央驻京单位按照50%、北京市属机关单位按80%的标准封存所属公车。整个公车停驶数量,报载为49万辆之多。此外,据市环保部门统计,有25万辆私家车主承诺论坛期间不开车出行。截至去年底,全市私车保有量为130万辆。
从上面的数字中,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受到一个启示:此次论坛期间的公车减少出行,对“和谐交通”的贡献率最大,应占80%以上。
第二个启示是,控制公车数量是今后北京达到“和谐交通”目标的主攻方向。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私车保有量今后无论如何增长,但是私人车主出于个人掏钱买油而精打细算,一定是千方百计地少在道路上奔驰,除了极少数人开车兜风或飙车,类似“二环十三郎”的特殊偏好,大多数私车都只是上下班的代步工具。公车则不同,虽然说不上是“崽卖爷田心不疼”,至少也是公款消费不在乎。更有一些公车部门,对司机实行按行驶里程发放奖金的办法,逼得司机有事没事也得上路跑大圈去,显然是一种不利于“和谐交通”的反向激励机制。可以设想,如果按百公里节油发放奖金,司机一定是设计最佳路线,能少跑少跑,能不跑不跑,甚至短途送文件就骑自行车了,或者跑步前进,省下汽油多拿奖金。
论坛期间封存的大部分公车,对正常工作有无影响,影响程度如何,这也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我昨天专门询问一位集团总裁,他的答案是基本上影响不大,因为工作的弹性空间很大。他并且表示,这次封车,促使他考虑下一步适当控制或减少单位车辆。
启示之三,就是在上下一致取得控制公车上路,有利“和谐交通”共识的基础上,今后如何有步骤地减少公车。
有人建议,当务之急是首先区分公车与私车的牌照,好处多多,不再细说。其次,对公车实行单双号上路。换句话说,就是不能论坛一结束,公车全上路,又恢复了老样子。
此次论坛期间,“和谐交通”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不仅仅是道路通畅,而是政府没有对公车、私车“一刀切”,而是公车率先垂范,为私车做出了榜样。中国的事情就是如此,公家管好了自己,管住了自己,老百姓气顺了,心齐了,泰山可移,无路不通。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