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北方寒冷的天气,某合资车企公关部小李的心情也跌落到冰点。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34个企业409个车型的油耗消息,被“好事者”第一时间以短信方式发到了他的手机上。
这些数字与当下企业公布的油耗相比,多的每百公里相差4.37L,少的也要差一二L。 更麻烦的是,按照发改委“汽车油耗公示制度”进程,明年这个时候,厂家产品或许都要强行贴上油耗标识才能销售。
数字出炉
“我们并没有向发改委提供过样车呀?”对于数据的来源和真实性,出差在外的小李一头雾水,“回去后要查查清楚。”据了解,目前发改委公布的油耗数据普遍高于厂家公布数据。比如:1.6L轿车百公里油耗普遍在8至9L之间,而厂家公布油耗多在6.5L左右;发改委公布的2.0L车型普遍油耗在10L左右,而厂家给出的油耗则多为8L左右。
事情来得如此突然,更多厂家选择了坦白:差距源于厂家理论油耗与发改委综合油耗的检测之间的区别。据企业们说,所谓综合油耗,是指车辆在统一的综合测试循环下运行的油耗。由于测试循环模拟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车速、阻力等各种情况,试验结果更能客观反映产品实际的技术状况。而理论油耗则指车辆在等速条件运行时所耗油量。正常情况下,理论油耗一定更低些。
然而在搞清事实后,企业又很快平静了下来。因为,此次发改委公布的油耗数据原是出自企业本身。
追寻源头
“从去年开始,发改委在企业进行产品申报时就增加了按照国家限值标准测定产品油耗的内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所长吴卫说,厂家新车在申请目录公告的资料中,必须有轻型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数据,这就是所谓的综合油耗。
据了解,厂家提交给发改委的车型综合油耗来自于全国7家经过发改委授权的汽车检测中心。目前我国制定的机动车排放相关限值标准及实验方法和程序,参考了欧洲的ECE标准法规。测试车辆的综合油耗在室内进行,模拟底盘工况机会通过挡位与速度排列组合成15种工况综合得出油耗值。
按照规定,通过实验室测试出来的综合油耗只是一个理想值,厂家真正报给发改委的数据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下浮动4%。“厂家申报值需要有大量数据做基础,但目前做不了那么多(试验)。这4%相当于一个测量误差修正值。”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下称“中机中心”)主任李宏光如是解释。按照通常理解,厂家在向发改委申报时,一般会选择最低的油耗数据。因为对他们来说,油耗数值越低,越对其产品销售有利。
其实早在今年8月,发改委便通过中机中心在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上发布了31个汽车厂家400余款车型的综合油耗,并让厂家对在一年中因车型调整引起的油耗变化进行确认。只是各方均没有料到,这组数字很会变成发改委建立油耗标识制度的数据支持。
标识革命
“油耗标识太乱了。”相关人士说。让发改委官员难以忍受的是,目前市面销售车型的厂商公布油耗全部偏低,误差最大竟达到百公里4.37L。
作为国家发改委“汽车燃料消耗量公示制度‘十一五’实施规划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吴卫说,目前酝酿中的油耗公示制度将分为两步走:一是由政府部门或政府委托官方机构将汽车油耗公布出来;二是实行厂家销售前,在汽车上贴标签制度,上面会标识城市工况油耗、郊区工况油耗和综合油耗三种数值。
作为汽车油耗公示制度的重要内容,产品标识已成为欧美等汽车发达国家通用的做法,主要目的是指导消费,监督厂家竞争。其实“没有所谓的真实油耗,”李宏光说,由于汽车油耗涉及的因素太多,包括车辆使用过程中的路况、气候和温度、交通状况,以及不同驾驶者的驾驶习惯等,因而,国际一般会采取规范检测方法,由厂家检测结合第三方机构抽测的方式来保证油耗标识的统一和可靠。
这样说来,发改委推广油耗标识制本身并无可置疑,但说到数据来源却不得不令人担忧。“目前数据来源有一定局限性。厂家申报时只是样车,真正检测车辆应该是生产两个月后的产品。”对于发改委此次公布的油耗数据,吴卫承认其真实性值得商榷。而在保证检测产品一致性方面,中机中心相关人士说,目前有关检测也在进行改进。比如,今后在厂家向发改委申报油耗数据后,发改委还会委托相关机构对厂家产品进行抽检。
一家合资企业的技术人员在了解到发改委油耗数字出处之后,放松了很多,“现在公布的这些数据只是一个参考值而已。”看来,本次“真实油耗”说无非是让企业虚惊一场,消费者浪费了一次表情罢了。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