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女士属于有车族,在北京海淀区知春路朋友开办的一家公司上班,她每天早上9∶00出门,下午5∶00之前返回天通苑小区。按照常理,像詹女士这样晚出早归的人不应有太多的烦恼才对。
可是在天通苑,还有比这更反常的事情。 住天通苑西二区的冯先生不久前出门,20分钟才往前挪了300米,他很后悔自己开车出来。由于堵车,天通苑许多“有车族”如今已改步行去坐城铁或骑自行车上班。
一位天通苑居民说:“(我)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怎么能够从天通苑这个铁桶一样的包围里冲出去,按时冲到遥远的办公室。”天通苑——这一北京有名的“堵城”,赢得了这里的居民送给它的另一个称号,叫做“天堵苑”,意即天天堵车。
记者亲历“天堵苑”
11月8日早上约8∶15,记者乘坐的985路公交车抵达天通苑小区后,就不断地减速,自从过太平家园东侧红绿灯路口,明显感受到交通拥堵。车出丽水园站,往前才开动二三十米,就遇上了堵车。
透过前面的挡风玻璃,记者发现,在记者乘坐的公交车前面,所有车道上全都是汽车,往南去的汽车已经排起了“长龙”,几乎一眼望不到头,记者目测了一下,汽车排起的“长龙”估计达五六百米。由于车不如人走得快,往前每挪动几十米,需要等上大约两三分钟的时间,有的乘客等不及,干脆下车步行。
985路公交车售票员告诉记者,当天交通状况还算比较好。“天通苑差不多天天都堵车,而且,路修得越宽越堵。”这位售票员说。仅过东小口这一路口,就花了差不多十分钟时间。
好不容易过了东小口,再往前就是城铁13号线立水桥站,汽车又开不动了,出城铁13号线立水桥站,记者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刚过立水桥,汽车行使又变得非常缓慢。
记者算了一下,从天通苑到立水桥南站,不过两公里左右的路程,任何汽车正常行驶,也就2-3分钟即可通过,可是当天记者乘坐的公交车却花了18分钟,比正常情况多耗费15分钟时间。
居民:车多路堵出行苦
杨先生2003年入住天通西苑三区,此后每天上下班成了他最头疼的事儿。据杨先生介绍,他几乎每天都得在此挪上四五十分钟。
10月6日,杨先生和朋友们相约在城里聚会,上午9时他从西三区开车出发,没想到节日期间仍然车多路堵,没出小区就被堵住,用了15分钟才挪出小区。想从西二区绕行,结果小区通向汤立路的路处处堵车,等他开车上了立汤路再挪到立水桥,已经花了近一小时。“赶到聚会地点时已经快中午了。”杨先生说。
因为拥堵的经常性,所以在天通苑,遭遇一二十分钟堵车,在许多居民看来已经是“家常便饭”。如果遇到严重的情形,时间就不好说了。可能是几十分钟,也可能是几个小时。而且,除了高峰期堵,平常也堵。
有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京城周边路段报堵占全市报堵总量的16%作为拥堵比较严重的地区,天通苑地区赫然在列。
魏女士是西城区一中学的教师,住天通东苑。“从东区到城铁立水桥站有1公里多的距离,坐公共汽车最少耗时20分钟,遇到堵车就要40分钟。”魏女士说,走路需要十几分钟。开始几天她选择步行,后来改坐“黑摩的”。
因为堵车,一些“有车族”不得不放弃开车念头,改步行去坐城铁或骑自行车上班。与此同时,交通拥堵还带来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交通事故多;二是居民出行成本增加。
记者从詹女士处得到证实,天通苑地区“经常发生交通事故”。该地区曾有过6小时拥堵报警463起,发生22起汽车剐蹭和追尾事故的记录。11月8日上午半个小时之内,记者在立水桥南、北路段,就分别亲眼目睹了两起交通事故。
家住天通苑东二区的张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他坐黑车到地铁要2元,买地铁连票5元,再坐一次公交车1元,加上回家同样的路程,那么一天下来,光他一人花在交通上的费用就要16元,除去周末在家休息,一年下来就要花去4992元。
他说,如果一个家庭夫妇俩都在市里上班,要是小孩也在市里上学的话,那么一年下来一个三口之家光最基本的交通费用就要15000多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反思:交通问题症结何在?
北京市投资8060万元的立汤路改建工程——立水桥至太平庄北街段目前已全部完工,今年5月全面竣工通车的新立汤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通苑交通问题。但在仍然严重的交通拥堵事实面前,曾对道路改造加宽持乐观态度的小区居民,如今更加感到困惑。
“盼了好几年了,前年、去年是修路,好不容易路通了,但拥堵的惨状却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一位居民说。
记者在天通苑社区网站“家住天通苑”上搜索“交通”这一关键词,立即找到25个网页,多达500多条居民留言。
记者了解到,目前入住天通苑的居民已增加至20万人,同时,立汤路两侧近年来新建了不少社区,沿线居民人数的急剧增加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北京近年来私家车数量猛增,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目前机动车数量已突破280万辆,且每天仍在以1000辆速度递增。
天通苑地区所属的昌平交通支队小汤山警区,19名交警管界261平方公里,除轮休交警,每天在路上的大约只有12人左右。
“每天早晨六点半,我们就开始在东小口、太平家园、二区、三区等8个路口疏导,除了病假,谁也不许请假。”很多时候,这个地区连非机动车道都会被堵得死死的。“我们接报后只能徒步赶往现场,到了那里,还常会被堵在‘车阵’外,无法进入。这样有时就会延缓一些处理时间。大伙一着急就会情绪特别激动,我们疏导和叫喊声都会淹没在叫骂声中。”对天通苑交通问题,交管部门也感到有苦难言。
“天通苑之所以出现交通拥堵主要是因为道路设计不合理。”天通苑居民、北京房协的蔡金水认为,天通苑交通问题归根结底是规划问题。
蔡金水说,要缓解天通苑交通拥堵状况,必须在天通苑东西两侧各修建一条城市干道,以改变该地区只有惟一一条通道进城的现状。这两条道路早已在有关部门规划之列,只是规划相对滞后且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另外,蔡金水还表示,有关部门在建设像天通苑这样超过50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社区上应慎之又慎,如果非建不可,应该优先考虑其周边道路及基础设施问题,否则,难免会出现类似天通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有权威专家表示,“这类情况的出现,只能说明一开始的规划定位出了问题。”小区只是过去的定位,超过一定数量的人口,小区就应该按照城市的定位进行规划。
据悉,北京最早建设超大型社区是望京小区,其后才是方庄和天通苑,但是无一例外都出现了交通等问题。上述专家表示,缺乏系统的规划定位和统一的指导,必然会出问题。“就像天通苑一样,缺胳膊少腿,不健全。”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