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十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跃。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570万辆,排名世界第四;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产业保持着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力。
所有人都知道,发展自主品牌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和生命线。虽然近些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大幅增长,然而提起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很多中国人一种不屑一顾的样子,认为中国就没什么真正的自主品牌。 但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情况到底发展如何?我们又应该怎样重新认识自主品牌呢?事实上,随着中国和世界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自主创新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很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打造自主品牌。
我国汽车产品品牌构成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由我国自主开发或利用国内外技术力量联合开发、委托设计产品,中资企业拥有产品品牌的所有权,这些品牌都属于自主品牌范畴。这些产品中的多数是在内资企业生产,只有少部分随着企业改制进入合资企业生产(暨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使用中方品牌,如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载货车产品均使用东风品牌)。
二是以引进国外产品和制造技术方式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最初由国外设计,目前均由内资企业生产,其中的许多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了多轮设计改进。这些产品所使用的品牌分为两种,多数自引进以来一直使用自主品牌,但也有一些一直使用原品牌或在品牌中加入了原品牌成分。由于企业对这些产品拥有完全的支配权,无论其品牌属于上面哪一类,都应当认定为自主品牌。
三是由合资企业生产的引进国外品牌和生产技术的产品,其中的一些已经在我国国内进行了本土化设计改进,但绝大多数产品自引进之日起一直沿用国外品牌。
"万绿丛中一点红",用这句话来给2005年江汽在中国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做总结最为恰当不过。中国汽车产业近年呈现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增幅下降,增长率仅为10%;第二个特点是发展的不平衡,乘用车出现反弹而商用车的发展进入低潮;第三个特点是全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在国内14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中,九家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最高者降幅达70%,同时有四家企业出现了亏损,只有江淮汽车厚积薄发,"反周期运作"卓有成效,保持经营效益的稳步快速成长。
作为2005年唯一利润增长的企业,2006年1-9月份年江淮汽车集团销售129417辆,增长10.45%,销售产值95.58亿元,增长12.9%。就卡车销售而言,江淮汽车销售收入的增长是超过销售量的,销售效益是超过销售收入的增长的,江淮汽车的良性、持续、高速增长再一次聚焦了人们的目光,引起了产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借助2006北京国际车展车坛盛典之际,JAC江淮汽车推出旗下全系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产品,品种涵盖轻卡、中卡、重卡、客车底盘、MPV、SRV、客车及轿车众多领域,充分展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建设强大实力及跻身世界一流综合性汽车制造商的能力与愿景。
品质制胜,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
多年来,江淮汽车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造车理念,经过10多年持续创新和人性化的技术革命,不断的追求卓越品质,使得JAC汽车一直站在中国汽车技术前沿,不但在产品技术和质量上超出对手,而且产品的驱动性、安全性、舒适性和优秀的服务质量等方面在客户心目中有口皆碑。
本着对客户负责任的态度,确保产品质量。江淮汽车公司每周一次供应商例会,ISO9001质量体系和近乎苛刻的生产现场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每台JAC汽车具有完美的品质特征。从目前江淮汽车供不应求的现象表明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是比较成熟和理性的,并非只接受低价位的产品,而是讲究质量、性能和价格的统一性。品质不佳,技术落后的产品将会失去市场或被淘汰出局。有些汽车厂家为了达到低价位目的,以牺牲用户利益来降低产品的配置和品质。
江淮汽车公司一贯致力于产品品质的提升,这正体现江淮汽车公司“制造更好的产品,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的企业愿景。这也是江淮汽车公司保持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江淮公司坚信:提供优质的产品就是给用户最大的实惠。
一直以来,江淮汽车不断培育自身的研发能力,调整产品架构,培育新的增长点,致力于持续创新。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江淮汽车已经成长为唯一没有轿车项目的中国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从产品层面看,江淮汽车已经拥有了轻卡(骏铃、帅铃、康铃、威铃、小薇)、中卡(亮剑)、重卡(格尔发) 江淮、安凯6-13米客车及客车专用底盘等全系列商用车。同时,在乘用车领域,瑞风商务车(MPV)、SRV表现出色,同时,乘用车开发设计已趋于成熟,同时,核心零部件件制造技术已日益完善。其中,瑞风商务车已经连续多年蝉联行业冠军宝座。而其轻卡产品快速拉近与行业第一的距离,稳居行业第二。与此同时,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江淮汽车持续创新创造,不断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
对于自主品牌建设,江淮汽车始终抱着务实的态度。他们认为:"汽车行业是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的企业,因此企业的国际化决策应当谨慎,汽车企业的国际化不能是一时冲动,而应该是一种水到渠成。国际化首先须练好内功。"
江淮汽车系列举措印证了这一点。在轻卡已经取得稳固市场地位,企业自身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的同时,江淮汽车将目光投向了重卡产品。在研发这种新产品时,江淮汽车就吸纳了诸多国际元素。在意大利都灵,江淮汽车成立了其设计研究院。在新一代重卡推出后,业界对其融合了欧美强健和东方优雅的风格特点相当认可。
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认为:"一个成熟的企业,要赚三块利润,盈利模式一块是制造利润,另外一个是技术利润,第三是赚品牌利润。"在江淮汽车国际化战略的宏图上,其目标的重心最终指向就是技术和品牌两块利润。
在江淮汽车行走国际市场时,江淮汽车把对手锁定在日韩而不是欧美同行。因为日韩很多文化渊源跟中国非常接近,对中国人的消费需求,一些偏好也非常了解,再加上这么多年的研究,所以他们的竞争能力是非常强的。并且,日韩汽车是近年来国际化最为成功的。向强者学习才能让自身更强。的确,韩国的现代、日本的五十铃这两大著名汽车企业都是在立足本土,练好自身内功的基础之上最终顺利实现国际化的。
说到底,汽车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跟自身实力的积累有关系。而企业自身实力又体现在"软"、"硬"两个方面,"硬"指企业整体经济实力,"软"则指技术研发等不可见实力。某种意义上,后者比前者更重要。这就又涉及到了2005年的第一大汽车业界关键词"自主品牌"或者"自主创新"。
事实表明,随着汽车市场良性竞争、利润率持续走低、买方市场到来的情况下,合资企业的中方话语权越来越弱化,所获取的利益也日益淡薄。品牌其实关系到企业最终的生存和发展。在自主品牌这个信念的支撑下,江淮汽车走上了合作而非合资的差异化道路。
在自主基础之上,创新是另外一个重要因子。江淮汽车一直坚持"技术创新是基础,管理创新是保证,制度创新是动力"的创新理念。 江淮汽车就一直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那就是"主动参与国际资源合作,积极整合国内资源,合理运用全球资源。"这一点在江淮汽车的研发、产品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新一代重卡格尔发就采用了欧洲最新一代重卡技术平台,具有领先国内同类产品10年以上的优势。
2005年与2006年至今,江淮汽车的出众业绩也表明这种开放合作的自主创新意识取得了成功。
自主品牌之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防御,所谓防御是一系列进攻的盾牌
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也由几十家发展到上百家,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出一片全面繁荣的景象。我们在肯定汽车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汽车工业大而不强,汽车品牌众多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品牌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究其原因,一方面,“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战略虽然取得不小的效果但是和预期目标仍存在差距,龙头汽车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世界水平存在不小的距离;另一方面,自主的民族汽车品牌比较少,多数品牌已经淹没在洋洋的合资大潮之中。民族汽车品牌是强大汽车工业的灵魂,只有民族汽车品牌壮大了,中国的汽车工业才能真正崛起。
轿车是近几年市场关注的焦点,比较而言卡车似乎被忽视了,江淮卡车的崛起是一个不声不响的奇迹,经过几年的酝酿,江淮已经悄悄地建立起民族卡车品牌的市场领先优势。2005年,江淮取得了让同行羡慕的销售业绩:全年销售各类汽车突破15万辆,同比增长40%,高出行业平均增长率30个百分点; JAC轻卡销售量为8万辆,同比增长46.5%,高出轻卡行业平均增长率30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而53%的品牌回购率了创造了新的记录;在轻卡出口方面,JAC系列轻卡产品共出口3000多辆,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在传统优势产品客车底盘方面,江淮也取得了“九连冠”的辉煌;而JAC的瑞风商务车系列也取得了2.4万辆的销售业绩,同比增长72.4%,8月还收获了1200台军车的采购大单,首次实现了中国MPV进入军车领域;同时,JAC投资了3亿多元的格尔发重卡系列项目已经形成批量生产。江淮汽车近几年强劲的发展势头被称为“江淮现象”,受到国内外汽车厂商及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国内以及欧美、日韩的汽车厂商多次来到江淮参观,亲身感受“江淮现象”背后的秘密。
寻觅机会 逆境求生。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使汽车工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势头,从1992年到2000年的8年时间完成了100万辆到200万辆增长;到2002年,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的增长;2003年汽车产量又超过了440万辆;2004年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大关。
在近十年汽车工业走向繁荣的大背景下,江淮汽车积极地寻觅着发展的契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江淮汽车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方式。
1990年,走过了27年历史的江淮汽车厂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到了生死攸关的叉路口,企业当年的汽车销售量已经降低到了不足1000台,销售收入3002万元,公司的净资产数额是零。品种单一、生产能力低下、经济困难的现状折磨着每一个江淮人,企业进入到一个“退不起”的境地。
就在这个“危难之间”,现任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的左延安接掌了江淮汽车的方向盘。随后几年间,江淮汽车在左延安的带领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完成了一系列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后,新的江淮汽车以几乎脱胎换骨的模样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几年的变化,使得江淮汽车具备了客车底盘、轻卡、商务车、重型卡车、专用车、汽车变速箱、零配件等全系列产品的强大生产能力,企业营销网络重新布局在了全国各地,众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成为了江淮汽车坚实的合作伙伴。江淮汽车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重新振作了起来。
江淮汽车在这个“转危为安”的时期,没有依赖任何外力,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了自己。1990年,江淮汽车将视野投放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南美,向玻利维亚出口了36台卡车,首次尝试并进入国际市场。江淮在积极向海外拓展市场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利用外资壮大自己。1996年,江淮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安卡莎公司合资成立合肥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江淮汽车由此迈开了健康发展的第一步。
抓住机遇 自主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GDP年均增长9.3%,汽车工业年均增长15%,大约为GDP增长率的1.5至2倍。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民经济十年将翻一番,即年均增长7%,汽车工业将以10%至15%左右的速度增长。专家预测,到201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800万辆;此后汽车工业如保持在年均5%至10%的速度增长,202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200万辆。
GDP的稳定增长让汽车工业得以高速发展,同时也使汽车厂商有了更广阔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江淮汽车在摆脱困境之后,在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江淮汽车更加规范化并富有战斗力。
1997年,江淮整合了卡车、底盘以及客车等业务,成立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并在随后的一年内,连续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填补了公司在体系认证方面的空白,为公司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扫清了障碍。
2001年,江淮汽车完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打开了江淮集团的融资通道。紧接着,江淮汽车又对公司进行了股份制的改造,成立了内部职工持股会并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自我改造”结束以后,江淮汽车开始针对技术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并实现了和韩国现代公司的战略合作,技术实力大大增强。
今天,江淮汽车的底盘以及轻型卡车制造等技术在国内拥有较大的领先优势。江淮汽车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商用车基地,位居中国汽车工业8强,全国大型企业500强第155位。江淮公司固定资产逾35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并连续15年保持了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看准趋势 大胆拓进。随着入世的深入,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一特点在2004年已有明显的表现,尤其在轿车行业。有研究机构认为,目前的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向发达的工业社会转型时期,这一巨大的社会进步和变迁,必然会带来市场对卡车和专用车的需求。因此,卡车和专用车将会成为拉动汽车产业增长的有利动力之一,这为做强、做大卡车自主品牌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
看到中国汽车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江淮汽车人迸发出更大的开拓热情。当他们看到中国的民族汽车企业在自己的手中逐渐强大时,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变得现实而亲切。在这种无形力量的推动下,江淮汽车在经营思想和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性的探索。
在经营理念方面,江淮汽车提出了“外学丰田,内学华为”的思想。外学丰田是要学习丰田注重品质效益的“精益思想”,丰田公司注重品质效益,对产品精益求精,认为只有品质优秀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这和江淮汽车对品质的追求是一致的。2004年上半年,轻卡市场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价格战,很多厂家都纷纷降价抢占市场,只有江淮汽车没有降价,坚持了自己的“差异化路线”,不断创新,提高性能价值比优势,最终依靠可靠的品质赢得了市场。
内学华为主要是学习华为坚持自主研发、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塑造“狼性”与“做实”企业文化,“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是华为狼性的体现; 实施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流程和供应链流程,具备了符合客户利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深谙毛泽东思想,将国内外营销理念与策略和具体市场环境与时机有效结合创造奇迹,演绎由小到大,以弱胜强的成长史。
江淮汽车以“系统思考,团队学习”为核心理念,坚持“协调平衡,追求卓越”的经营思想,有效地将毛泽东思想应用到当代的商业竞争之中。江淮人认为,毛泽东思想融会了古代和现代的先进思想并紧密地联系实际情况,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另外,毛泽东思想中体现出来的“由小到大,以弱胜强” 、坚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也是江淮发展民族品牌所需要的思想指南。
在营销模式方面,江淮汽车创建了“学习型营销体系”,推进营销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了分销和“4S店”直销相结合的方式,在轿车的“4S店”门庭冷落的时候,江淮的卡车“4S店”却开的红红火火。这种现象除了反映出卡车的市场需求更为旺盛之外,也体现出江淮汽车善于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
美国一位世界著名的企业家说过:“一个害怕竞争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坐享其成”。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无论在任何时候——要么进攻,要么失败!
回顾江淮汽车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产品类型的不断丰富与拓展正是赢得目前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但是,即使取得了今天这样的业绩,纵观目前的市场格局,江淮汽车清醒认识到:我们仍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江淮汽车目前处在国内汽车行业前十位,这个位次是以商用车领域几大细分市场数一数二的地位所奠定的,在前十家企业,乃至我们后面的多家汽车企业中,我们是唯一没有乘用车业务的企业。而目前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占据了世界和国内汽车总量的70%和30%。因此,两者各自不同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决定了要做优做强,做成世界级企业,就必须有大产品,也就是轿车产品,缺失了这样一块巨大的市场,将成为我们提升综合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参与强势竞争的软肋。
2006年,江淮汽车确定了“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振兴民族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厂商”的发展目标,坚持全向市场战略,实施品牌营销。我们相信,在国家持续快速的宏观经济拉动下,在“五个统筹”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有庞大的中国市场做支撑,中国汽车一定会像家电产业一样真正涌现出一批走遍世界的民族汽车品牌,中国的汽车企业一定会圆“以汽车报国”的梦了!
自主创新,自我超越、做世界一流综合性汽车厂商
此次北京车展,江淮商用车、乘用车两大主力阵容纷纷登台亮相。商用车系列产品,充分展示“专业、卓越、环保”企业实力及设计理念,乘用车系列产品,以“同步世界”为理念,充分展现民族汽车工业十余年高速发展辉煌结晶。而点缀其中的核心零部件展示,其专业设计及制造水平,则对自主创新及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让民族汽车工业屹立于世界汽车之林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轻卡领域,江淮汽车经过40余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条全面的产品线,而其卡车产品则拥有目前国内最为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品质。经过10余年精心研究的商用车专用底盘,已经拥有一条夯实的生产线,在国内底盘市场已经连续10年高居榜首,在国内市场长期占据超过40%的市场分额;而其卡车产品所使用的底盘均是采用一次性冲压成型技术和国际先进的铆焊技术,做工精细,保证了底盘的超强承载性能,同时采用“工”字形断面锻钢整体前轴,抗扭、弯曲程度高,进一步的提高了承载性能。专家指出,江淮底盘经过多年的积累锤炼,连续10年高居同行业榜首,说明江淮的底盘技术已经并长期获得业界的认知。从制作工艺来看江淮底盘也是国内轻卡行业最优秀的产品。
而在动力性能上,江淮卡车目前使用的HFC4DA1自主研发发动机也保证其国内领先的地位,动力性能良好,并且其排放达到了欧Ⅲ标准,同时保证了节能和环保。,江淮产品在设计上也采用了,目前国际上领先的100P创新车身,并自主开发了豪特(HUT)808驾驶室,保证产品外观精致的同时拥有良好的驾乘舒适度。
江淮汽车此次推出的中卡“亮剑” “格尔发”重卡,是JAC人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坚持独立思考”,始终植根于对客车底盘技术的钻研,不断累积经验、吸纳精华的硕果,是江淮汽车有效整合世界资源,“增益性创新”的产物。“格尔发”重卡切实从用户需求考虑,强调高效、安全、环保和人本关怀。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新“格尔发” 在诸多方面具备相当大的优势。
外观方面,秉承国际潮流,采取了欧式风格的设计,采用了科学的高顶驾驶舱,中网也宽大雄浑,整体大气自然、沉稳厚重,既体现出了重卡的磅礴气势,也符合其工作性质的要求。进入驾驶室,由于其欧洲设计的思想理念先进,所以三维尺寸上无论是纵向高度还是车内宽度和进深,都颇为可观,给乘员的车上生活提供了方便和舒适。车顶前部的整体储物盒给诸多如文件、票证、随身行李等物品提供了丰富而清晰的分区空间,以及保藏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整体式具备飞机控制舱特点的中控台,布局紧凑合理,使用便利,多种功能键均触手可及,座椅舒适,支撑良好,从此两点中可见江淮汽车在人机工程学上的深厚造诣,并学以致用,为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上下两层的双卧铺设计,符合重卡使用功能定位,给乘员一个良好的休憩空间。另外,加装了电动天窗,使成员不必再通过繁杂的肢体动作操纵,只需进行简便开关按键的动作,便可以为驾驶室送来清新的空气。
内在品质更使国内同类产品难以望其项背。车桥断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车体前桥也经过了特殊强化,提高了全车强度和刚度,从根本上保证了超强的载重能力。在全车的开发过程中,江淮汽车使用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大量应用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方法,使整车无论在结构、质量、匹配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全车的NHV控制同样为国内同类产品树立了新标准,譬如在噪音控制上,发动机外围有多重由先进科技材料构成的隔音系统,真正将发动机的烦躁声浪降低至舒适度允可范围的工作声响。
安全和环保方面。标配ABS(刹车防抱死装置)、ASR(防侧滑控制系统)等系统,强化主动安全保障,未雨绸缪,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国内同类产品大都采取加价选装的安全设备方面,不记成本,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把对人员安全的关怀落到实处。所有车型的尾气排放都达到了欧Ⅲ标准、严格满足了国家的法规要求。
JAC安凯客车通过与SETRA技术合作,把国外最新技术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进行二次创新,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新型的豪华客车,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引导中国客车走向世界。因此,国内客运公司普遍认为,要了解国际客车的潮流,到JAC安凯;要认识真正的高档豪华客车,也只有到JAC安凯,JAC安凯是中国高档客车的旗帜。
利用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使JAC在中国的客车行业中声誉雀起。因此,有人将JAC安凯的创新喻为站在巨人肩上的创新。正是不断消化吸收,不断创新,在1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诸多令行业震撼的“第一”。
第一个实现300万公里无大修,用详实的数字展示了现代客车耐用经济性;第一个在国内进行客车的侧翻实验,用实际的数据展示安凯客车的安全性。全承载制造技术和电子模块化防抱死、防侧滑等先进装置的应用,使安凯客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融为一体。喷淋式换气式空调,每小时换气120次,把中国客车带进舒适、健康、环保的时代。
尤其是首次侧翻试验的成功,使JAC安凯客车的安全质量一举走进世界先进客车的行列,这在国内客车行业是无以比拟的。一些汽车专家认为,JAC安凯客车侧翻试验成功,是JAC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的必然结果,也是是JAC站在世界尖端技术上创新的必然结果。
瑞风自2002年投入市场以来,卓越表现有目共睹。从瑞风车的总体造型看,瑞风与奥德赛属于当今流行的两大不同流派,瑞风强调的是粗犷,以力度和气势取胜。所以,人们可以看到,瑞风强调的是外方内圆的整体设计语言,这种外方内圆的风格与当今中国文化的风格非常吻合。此次展示的瑞风•祥和的设计中,体现了众多未来几年内将要流行的元素,可以看出设计师独具匠心的、前瞻的眼光,让消费者领先一步享受时尚的魅力。
雄鹰依托瑞鹰(瑞鹰新闻,瑞鹰说吧)SRV的平台,由意大利和日本的设计大师通力合作,携手完成。设计中更多具有强烈现代感的时尚元素,整车动感,时尚,在造型中凸显了东方韵味。将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手段与东方的设计元素相碰撞、结合、交融,打造出了 雄鹰 这一完美结晶。
2005年上海车展上,承载着JAC轿车梦想的VISION展车曾经被广为关注。2006年的北京车展,VISION 2再度出击,与上一代相比,她更加动感,更加现代,造型中重新融入了JAC的家族化特征。绿色,象征着JAC对环保的重视,对社会的责任感。相信不久的将来,轿车对JAC人来说将不再是梦!
C926是JAC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轿车。整车造型美观,以大气、稳重为主风格,具有时代感,车型设计合理,配置齐全,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充分考虑人机工程、舒适柔和、豪华大气。
结束语: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中国汽车工业长远发展不可或缺
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中国正在走出一条与历史上许多大国崛起方式迥异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国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和目前的国内外环境,为汽车工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我国汽车业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过去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左右,而汽车行业年均增长15.3%。
汽车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化产业,中国正是这样一个拥有足够规模的大市场。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汽车主要生产国(有可能达到年产800万-1000万台的产量),2020年成为产业强国。
在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国际化的过程中,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汽车品牌的竞争,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
希望在于自主,这已经成为发展中国汽车业的普遍共识。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没有民族的独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企业群,没有一大批国际化的知名品牌,国家经济就无法强大,在中央的重视和支持下,自主品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拥有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企业才有生命力;企业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有竞争力。汽车产业政策的支持和一直以来的积极建设,使得我们发展自主品牌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尤其重要的是江淮汽车和其位于的安徽省更是具有多年致力于发展民族汽车品牌的积淀,这对我们发展自主品牌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不满足现状和常规的自主创新与发展,是自主品牌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多事实都说明,只有积极迎接挑战,加快发展的步伐,才能冲出“重围”,实现长治久安。这既是江淮汽车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将来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举措。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