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5年1月,底特律,吉利汽车控股集团主席李书福表示能够把在中国行之有效的市场策略同样应用在美国。
他计划迅速行动,在2008年将低价位汽车(约10000美元)打入美国市场,车型将改装自吉利现有的车型。
几个月以后,李书福改变了策略。吉利宣布正在专为美国市场研发车型,几年后就能到达美国市场。另一家将目光投向美国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已经推迟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步伐,从2007年推迟到2009年前后。
这些延期显示出很多人都忽略的一点: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没有做好进军美国的准备。
中国公司已经能够通过价廉物美的产品成功打入美国电器和电子市场。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中国的工厂劳力很廉价,在农村地区大约是每个月2000元(253美元),即使在收入水平较高的上海也不过是翻个倍而已。
但是汽车要比一个DVD播放器复杂得多。汽车要求在工程人才和制造设备方面进行大量的资本投资。因此,象中国这么低的工厂工资,工资只占一辆汽车制造成本的5%。
中国汽车制造商通过从国内公司购买零部件把汽车价格减到大约5000美元。但是当地公司在达到国际质量标准方面却遇到了麻烦。
所以吉利和奇瑞在他们的出口车型生产中选用跨国供应商进行合作。但这样做,也会影响到他们降低汽车成本的能力。因此,它们生产的车到了美国时,让人感觉虽然廉价,但并不是特别廉价。
我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知道中国公司懂得如何顺应需求,特别是由吉利的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当家的企业。中国汽车制造商会生产出美国消费者乐意购买的汽车。
只是时间会比他们最初预期的长一些。(Alysha Webb)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