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全球化的十字路口,“时间窗口”转瞬即逝。
21世纪,随着全球化新浪潮的冲刷,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汇集和传播,更多的国家进入到世界产业链上,“世界是平的”,“市场越来越平坦化”的理念逐步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产业崛起的新机遇。
经过20年的博弈和锤炼,今天中国汽车正面临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可以分享全球化成果的转折点,然而“时间窗口”转瞬即逝。我们再也不能错过机会了。
我很喜欢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一个颇具中国哲理的发展理念:顺势而为。中国汽车业今天要面对全球化的大潮,融合,互补,容纳百川,作市场风云中的“弄潮儿”,从而赢得快速成长的营养与空间。中国汽车业的全球化中地位的逐步提升,将获得更大话语权,调动全球资源,主导规划产品,参与全球轿车平台的开发不再是天方夜谭。
汽车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也是最早实现全球化的一个样板。全球汽车业每年的产量高达5000万辆。1
0个汽车大集团,几乎名列世界500强中的前50位的行列。汽车业从资产、品牌、产地、市场、产品开发、零部件供应都实现了全球化。几乎所有汽车大公司,都是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旗下拥有众多著名品牌。
今天没有一个跨国公司可以无视中国汽车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活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预测表明,2012年前后中国很可能成为与美国比肩的最大汽车市场。对于汽车这样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工密集的制造业来说,中国汽车的成本优势,人员素质、社会稳定、本土市场广大的综合考量,让其它地区难于望其项背。随着全球产业的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一流的汽车制造大国。一些老大汽车集团,尽管近年来在全球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巨额亏损,但是他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都是集团的亮点和支撑。
中国现在有100个企业出口汽车,少的只有一两辆。忘形于廉价低端产品的少量出口,应该尽早成为历史。资本总会向成本更低的地方流淌,没有体系竞争力,仅凭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很快会面临跨国公司在劳动力更便宜的印度、泰国、越南生产的廉价汽车的竞争。
全球化,给中国汽车业――中国的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提出一个新课题:如何从中国汽车市场持续攀升的沾沾自喜中走出来,携其核心竞争力,走向亚太,走向世界,提升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
斗转星移,中国的外汇贮备日前已达到10000亿美元,占到全球外汇储备五分之一,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之最。一方面这是国力雄厚的标志;一方面又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这笔巨大的资金,除了在国际金融市场投资基金债券、购买黄金保值之外,国家能否解放思想,把外汇储备投入到全球汽车这样维系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去,以国家投资购买、兼并国际汽车大集团的著名品牌和优质产业。当年大众收购捷克的斯柯达、西班牙的西亚特;福特收购英国的路虎、控股日本马自达;宝马收购英国MINI;通用收购韩国的大宇、瑞典的萨博;这些成功的资本运作案例难道不让抱着世界上最大的储钱罐的中国为之动心吗。
今天中国的汽车企业,如上汽集团,已经开始在更高的资本层面走向世界,近年来先后参股韩国大宇,入主韩国双龙,收购英国罗孚的技术;在自主开发方面形成上海、英国、韩国三个国际研发队伍的互补。此外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在海外建厂,输出技术,组织CKD生产,也好戏连台。
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也不要再只盯住曾经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而应该开始预见性地筹划,如何通过全球生产布局的调整,充分利用中国的后发优势,把中国作为制造基地,产品辐射到亚太地区,甚至全球市场。这样作,对于跨国公司是一个新商机和历史性转变,俗语说“先下手为强”,“觉悟”越早的跨国公司将获利最丰。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