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方向篇
别做盲目的车蝗虫
蝗虫的特点是密度大、繁殖快,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中国的家电企业、制鞋企业曾被冠以此名。这些企业从全球的贸易中转站迪拜一路走到莫斯科,其特点是,嗅觉敏感、动作神速,一旦发现机会就会群体性的蜂拥而至,以低价格的手段快速侵蚀市场,直到把一种产品做得几乎无利可图,市场面临瘫痪方罢。
走向海外的中国汽车企业也许将是第三个获得此种称呼的群体,而若果真如此,这也将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不幸。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我国单车出口价近3年来的降幅十分惊人。2006年前4个月,中国轿车的出口单价已经跌到7039美元(约合5.6万元人民币),而除去价格较高的合资品牌轿车外,目前每辆自主品牌轿车的出口单价仅为5000美元左右(约合不到4万元人民币),比2003年的7844美元便宜了36%,相当于每年“让利”12%。
利润空间快速缩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企业彼此之间的恶性竞争。虽然吉利、奇瑞等企业一直渴望拓展欧美市场,它们认为在国内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依存度过强,而拥有强势品怕的往往是合资企业,因此成熟的欧美市场更能给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从目前企业的出口地域上看,国内企业大多集中于进口关税较低、汽车工业底子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如非洲、中东等,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奇瑞出口的汽车有90%集中在这些地区,吉利则有93%。
门槛低导致了恶性竞争的加剧。在这些不成熟的市场里,企业的一个普遍感觉是,市场刚一打开,企业见有利可图,立即一哄而上,以更低的报价抢夺对手的订单,直到市场被做跨。如此恶意的竞争,不仅给严重损坏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而且让中国企业缺乏建立售后服务体系的意识,长期停留在低质低价生存的状态中,并可能成为继鞋产品、家电之后,国外反倾销的下一个目标。
盲目竞争同样存在以资本输出方式走出海外的国有汽车企业之间。在双龙与罗孚的收购案上,上汽分别遭遇了来自中国蓝星和南汽集团的非理性竞争。蓝星与南汽,一个在整车制造方面几无经验,一个自身连年陷于巨额亏损之中。前者的出现让上汽不得不付出比预期高出近1/3的价格获得爽亮控股权,而后者的抢购让上汽不得不将罗孚全盘收购调整为部分收购。
今年5月10日,商务部开始公布了《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修订草案),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关政策的出台固然有利于控制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出口准入门槛、规范出口秩序,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必须加强自律,建立整体布局的意识,有计划、有选择的进入海外目标市场。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