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车展开幕前夕,我国第一本汽车展会评估手册(2007年版)即将首版发行。这本由第三方撰写的展会评估报告,分析研究了近几年200个汽车,以及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展会,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建议,对推动我国汽车会展经济的规范竞争,很有现实意义;对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也颇具战略价值。
汽车展会是否适度竞争
目前我国各种各样的车展一个接一个,且大多数打着“国际”车展的旗号。现在看来,几乎所有汽车跨国公司参加的我国车展,恐怕只有每两年轮流举行的京沪车展。汽车跨国公司看重的,是正在发展和日趋完善的北京和上海国际车展。只有成熟和壮大中的京沪两个车展,才真正有可能与几个著名国际车展相提并论。一些打着“国际”旗号的地方车展,地方政府、当地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家(有些还是被动参与),带有很重的借车展“舞台”作秀促销的成分,几乎都是以卖车为目的。不少汽车厂家对于高频率的参展叫苦不迭,出于无奈,当地经销商就成了厂家们的“替身”。
汽车展会是否有亮点
车展是创造一个让观众与平时见不到、很少见到的新车、好车、特色车、概念车等有个零距离亲密接触的机会;并非将通常行驶在大街小巷的汽车搞“大聚会”。大凡国际顶级车展均具自身特色,北美(底特律)车展,概念车比例较高;日内瓦车展,侧重于新潮车;法兰克福车展,以技术性强见长;巴黎车展,则充满时尚车;东京车展的看头,在于节能和环保。笔者以为,此次北京车展,及时体现、集中显示“自主创新”这一国策的深入人心,才是区别于以往几届的主要亮点所在。吉利和奇瑞除了量产的自主品牌车,还有概念车展出,上汽荣威(荣威新闻,荣威说吧)(Roewe)750、一汽新红旗HQ3、长安奔奔(奔奔新闻,奔奔说吧)和CV7在展会亮相,比亚迪首发全球“铁电池”核心技术的新汽车动力体系——“铁动力”。
是否引导市场、引导消费
展会有多重功能和价值,如果是追求顶级的车展,具有实力的专业客商,即上游和下游供应商和采购商专业观众的多少,才是衡量展会成效大小的重要指标。据悉,此次北京车展中方和外方的专业观众比例,有了较大的提升。本届北京车展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中外企业参展,创历届之最;预计专业人士和公众人数总共达50万人次、中外记者达5000人。
数十万男女老少、中外宾客观展,无论供应商、采购商,还是消费者,他们对中国汽车市场、汽车会展均有巨大的诱惑力,是我国汽车市场巨大的潜能所决定的。单单一个数万专业观众(门票100元/人)、数十万男女老少公众(50元/人),展会的规模经济效益,何等可观。
展会“平台”,是参展商与消费者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是参展商展示自身的舞台,是参展商参与竞争的舞台。厂家既要保持同现有客户的联系,又要吸引新的客户群体;既要宣传企业和品牌形象,又要推介新的产品;还要收集信息,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最新的依据,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求。奇瑞和吉利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局面的打开、出口势头的上升,和他们主动而热情出击京沪两大国际车展,不无关系。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