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一个词,从“换位思考”到“换位体验”、“换位工作”……真是不胜枚举,仿佛我们现在的生活时时处于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不过,如果把“换位”这个词用到汽车轮胎的身上那就有了更深的意义。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车辆的载荷分配及驱动形式不同,各个轮胎的磨损均不一样,因此车辆在行驶了一定里程之后,最好进行轮胎的换位调整。那么,究竟如何换位才是正确的呢?换位过程中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期《大话轮胎》栏目就将对上述轮胎换位的相关问题进行介绍。
一、 轮胎需要换位的原因
众所周知,由于轮胎的安装位置不同,车辆前、后轮轮胎运转时的工作条件和所承受的负荷也各不相同。比如前轮主要用于操控方向,故须承受较多的横向摩擦力,而后轮一般所承受的摩擦力以纵向为主,并且当轮胎作为驱动轮时,磨损度也较被动轮大。一般轿车发动机在前部,驾驶座也在前部,所以前轮所承受的载荷比后轮大,而车辆制动或起动时(前轮驱动型),前轮先和地面发生摩擦,所以前轮比后轮磨损快。因此,为避免轮胎长时间受单一方向的磨损(偏磨),应定期适时地交换轮胎位置,使轮胎磨损均衡,在轮胎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提供更好的操作性能,进而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如果您的爱车行驶了一定里程后,发现车辆有驾驶时转向盘过重或飘浮发抖,直行时车辆向左或向右跑偏的情况,先别忙着给轮胎做动平衡,试着换换4条轮胎的位置,也许会为你省掉不少的银子哦。
二、 轮胎换位的各种方式
为保证前后胎使用寿命相对一致,应当参照汽车生产厂商随车配备的《产品使用手册》给出的相关提示进行更换,如果厂商未对具体轮胎换位期限加以规定或您已经为爱车更换了不同规格的改装轮胎,建议您每行驶8 000 km到1万 km将轮胎换位一次(四轮驱动车辆每6 000 km换位一次)。
根据车辆的驱动形式不同,轮胎的换位方式也各不相同。
前轮驱动车辆:将左后调至右前、右后调至左前、左前调至左后、右前调至右后。
后轮驱动车辆:将左前调至右后、右前调至左后、左后调至左前、右后调至右前。
四轮驱动车辆:前后左右轮全部交叉对调,即左前调至右后、右前调至左后、左后调至右前、右后调至左前。
三、 轮胎换位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养成每个月检查轮胎磨损情况的好习惯,一旦发现轮胎偏磨严重,应及时对轮胎进行换位。轮胎换位时,一定要参照汽车生产厂商随车配备的《产品使用手册》给出的相关提示和轮胎安装说明进行操作。
(2) 通常车辆前、后轮轮胎的气压是不同的,您在换位后应按轮胎所在位置调整轮胎胎压。
(3) 如果您爱车的备胎也和4条常用胎规格完全一样,那不妨将备胎也加入进换位的行列中,这样5条轮胎的磨损都会有所降低。但那么除了将左前/左后互相对调之外,请将备胎移至右前、右前移至右后、右后轮则成为备胎休息。
如果您爱车的备胎是小规格的备胎(窄胎),那可千万不要尝试换位。因为窄胎的规格和结构与车上正常使用的轮胎均不相同,其充气压力要高得多,且窄胎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将其作为常用胎来使用,这时,备胎就是备胎。
(4) 单导向(有方向性花纹)轮胎的调位方法要特别注意。因为单导向轮胎花纹只在一个转动方向上提供良好的抓地和排水能力,反向安装则失效,同时因花纹自身受力的原因,会损坏轮胎。因此,请观察轮胎胎边模刻的箭头,该箭头指示轮胎应该旋转的方向,必须小心注意保持正确的旋转方向。因此,只能前后轮直向对调、不能左右交叉。
(5) 如果发现过早磨损、不规则磨损的迹象,除做四轮定位外,应适当提高轮胎换位频率。
四、 新胎放置的位置小提示
(1)抛开经济因素不谈,仅从安全角度考虑,如无特殊情况,我们建议您不要仅更换1~2条轮胎,而应该同时更换相同的规格、型号、品牌和胎面花纹设计的4条轮胎。
(2)仅更换1或2条新轮胎时(也应选择相同的规格、型号、品牌和胎面花纹设计的轮胎),应将新轮胎安装在后轮。因为大多数车辆是前轮驱动,因此前轮比后轮磨损快,附着力也比后轮弱。驾驶员习惯于车辆前胎的附着力比后轮弱,如果新轮胎装在前轮,驾驶者会由于感觉前轮的驱动性提高而对安全性产生错误判断。尤其是在湿地行驶、紧急制动或急转弯时,失去附着力的情况会首先发生在无法控制的后轮,存在转向过度的危险(可能导致车辆甩尾失控)。 所以,建议将新轮胎或磨损少的轮胎安在后轮,以保证车辆操控性和安全性。
下期预告:
随着天气的日渐温暖,炎炎夏日即将到来,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骄阳似火的情景一定令您记忆犹新。而对于轮胎来说,夏日里一定要注意避免的问题就是爆胎。为此,下期《大话轮胎》栏目将讨论如何避免轮胎的爆胎以及爆胎后应采取的正确措施等问题,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韩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