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英国里卡多上海代表处副总裁、首席代表杨士敏
搜狐汽车:上汽“里卡多2010”项目组让里卡多在国内的曝光度以下提高很多,大家对此很关注,请问项目进展如何?
杨士敏:关于“里卡多2010”,由于我们和上汽是合作关系,因此具体细节并不方便谈。不过,像上汽这样利用全球资源造车是个趋势,像以前那样闭门造车现在不容易了,而且现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比以前严格得多,直接拷贝别人的车型会越来越没有出路。 即使你可以拷贝别人的车型,但里面的关键技术也无法得到,这样你的起点就低了,就不会有竞争力。
搜狐汽车:在上汽和里卡多合作之前,里卡多与中国汽车公司的业务往来多不多?
杨士敏:当然有很多,不过在和上汽合作之后,你们对里卡多的曝光更多。里卡多在中国上世纪80、90年代,在国内有70多家合作伙伴,包括北内等等。
搜狐汽车:这些合作主要是关键部件还是整车?
杨士敏:主要是关键部件。
搜狐汽车:在上汽采取这种“团队托管”的方式和你们合作后,有没有中国的汽车企业也会寻求相似的合作?
杨士敏: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即使其他企业有合作,但也不会是重新走一变那么简单。
搜狐汽车:那会不会促进你们和中国汽车企业的业务?
杨士敏:当然会有促进。我想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对上汽也好,对里卡多也好。
搜狐汽车:您觉得中国汽车企业目前在自主发展方面最缺什么?是整车造型,或者项目管理?还是人才?
杨士敏:我觉得国内最缺的还是项目管理这一块,可能我们找一些特别好的工程师、设计人才,比较容易,但他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实施整个项目,一个人的力量是弱的。其实目前很多汽车企业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由一帮有经验的人,组成一个相当有能量的团队,这是国内企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它不是培养一两个工程师,也不是引进一两个高级技术人才,而是培养一个团队。
搜狐汽车: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毕竟,国内不可能都像上汽这样,一下子乐意买下整个罗孚团队?
杨士敏:这得有个过程。比如国内有汽车企业请我们帮做发动机项目,那么我们会派一部分过来,他们会派一部分过来,我们会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团队,然后跟着我们的项目流程来做,他们也涉及到项目设计和管理。经过一两个项目之后,他们就会慢慢熟悉,团队就初步起来了。项目团队的建立和项目流程的控制,可能是今后国内汽车企业将面临的问题。我们原来做项目可能很随意,等无法完成的时候,就把时间往后推,但这样对资源的浪费是很严重的。
搜狐汽车:国内汽车企业目前也非常重视体系化,上汽、一汽的高层都在强调这个东西。
杨士敏:体系化确实非常重要,也就是“systemical”,系统化。当我们设计一个新产品的时候,从概念设计到方案设计,到详细设计工艺图,到生产,到售后服务,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搜狐汽车:今年国内的一些海归人才纷纷离职或跳槽,是不是代表海外的开发人才不太适合国内?
杨士敏:如果这些人回来,并没有一个团队,或者只是让他带领一批大学毕业生做研发,这种就会非常难。这时就要看这个企业有没有耐心,给这些海归三五年的时间,或许,整个研发团队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搜狐汽车:10月份的时候,上汽刚刚组织国内的记者去参观过“里卡多2010”。
杨士敏:对。其实这种项目以前我们也为宝马做过,就在现在“里卡多2010”这个院里。当时宝马的MINI项目,那个项目完成3年后,投产全球销量就达到几十万辆,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个项目。
搜狐汽车:上汽采取这种方式,可以说叫好的很多,非议的也不少,其实即使是国际大公司,也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做开发,也就是借助外力和“外脑”
杨士敏: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如通用、福特、宝马、大众等,都是我们的客户,每年都有很多项目合作。不过他们自己会做一大部分,他认为他没有时间来做,或者一些前瞻性的工作,交给我们来做,效率可能更高一些。这种方式是很普遍的。
搜狐汽车:“里卡多2010”到2010年会有30款车推出,应该说非常密集。
杨士敏:在这方面上汽方面会有一个具体的进度表。不过,在研发上,应该有三方面团队配合:一个是上海这一块,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一个是“里卡多2010”这一块,现在有200人左右;一个是双龙的研发团队。三个团队协同作战,全球集成。
搜狐汽车:在这个分工里面,“里卡多2010”主要负责什么?
杨士敏:按照上汽的分工,“里卡多2010”主要是设计,前期的概念设计,方案设计,三维设计;上海这边更多是工程化和投产,我理解是这样。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