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尖峰对话:童东城、凌玉章、黄向东、王世平
第二轮对话现在开始,现在有请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童东城先生,我们再邀请福汽集团董事长凌玉章先生,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经理黄向东先生,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世平先生,欢迎你们光临。
我们第一个话题本来是围绕和谐话题来说,但是主持过程中我觉得有点空,有点大,干脆我针对一些董事长的针对性问题做了个发挥,我们进入第二个主题是“中国汽车业之合作”,谈到合作有业界人士有很多的观点不是很一致,这也是可以理解。但是中国汽车工业近十年的发展,应该说如果是没有合资合作就没有今天的蓬勃发展局面,现代中国汽车社会确确实实已经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汽车小康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座的应该说是都有合资合作的背景,我第一个问题想问童总,作为东风日产中国最大的一个合资企业的副总经理,代表东风集团,今天童总应该说还是有备而来的,徐平总经理今天特别给我打电话来说,童总代表我来谈这个话题,所以我就问童总,应该说跟日产合资合作以来,东风到底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童东城:这个话题应该说也是我们东风人从改革开放以来正在总结,正在不断深化的一个话题。我想前半截是和谐,后半截是合资合作。应该说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在这样一个国际话题当中,应该说我们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来实现和平与发展,如果说没有合作的这种方式,我们说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也是很难实现的。那么同时在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两大主题,那么在当今中国社会和谐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主题。
东风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多元化的合作,在合作过程当中不仅使东风人能够将自己置身于国际大家庭当中,而另外一方面也使自己得到不断的发展。各位都知道,东风人或者东风汽车公司原第二汽车制造厂是以造卡车,或者说简单地造东风卡车,在之前我们产销量徘徊在十万辆左右,那么今年我们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突破七十万没有问题。仅仅从一个量来衡量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应该从我们企业文化、企业素质、企业技术、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在企业内部来说我们是一种生存能力,对社会来说是社会贡献能力。
李苗苗:请问东南汽车给福建汽车集团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在与台资台商合作过程中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凌玉章:改革开放以后福建跟其他省份一样都非常需要改革开放的机会,把产业发展起来。也确确实实心有余力不足,在一个集团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是有基础的,没有传统工业,加工业发展的话。
当然这个愿望很难,所以福建应该说由于两岸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也是因为两岸关系,我们的两岸企业产业合作来发展汽车工业。刚才主持人问我跟台湾汽车产业的合作,我觉得我们与台湾汽车也合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也是体现了和谐,但是我觉得这个和谐是经过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非常和谐,那这也是取之于相互认识的过程,台湾汽车产业有它的基础,但也有它的不足,我觉得通过这十年两岸的合作,应该说是最大的合作,我们中国合作,就是福建和台湾汽车行业互相取长补短,建立共赢,是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特殊的模式,在两岸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福建汽车产业得到了帮助,应该说这个合作效果还是比较和谐。
李苗苗:谢谢凌总,请问广汽的黄向东副总裁,作为广汽来讲应该说第一次合资是失败的,标志着最后也是快速卖掉,这几年通过与本田和丰田的合作,您认为广汽集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黄向东:广汽集团应该讲曾经在合作上有过特别惨痛的教训,当然也有经验。通过吸取这样一次合作失败的教训,广汽集团应该逐渐地学会了怎么合作、如何合作、怎么样能够通过合作实现和谐,也就是实现双赢、多赢。在没有国家大力投入下,地方小的发展起来的汽车工业是很薄弱的,那么尤其是在第一次和标致进行合作曾经有一段辉煌,以后又很惨落,再次起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怀疑广州会干汽车吗?能干好汽车吗?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用事实告诉大家,广州也能干汽车,当然将来我们还会告诉大家广州人还会干好自己自主品牌的汽车。现在广州汽车工业有几样东西是特别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比较和谐的,就是比较能够对社会做出巨大的回馈。在总人数和其他的企业比起来,比如说是它的十分之一,那么总生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能够做到现在汽车行业里对社会贡献,比如说利润、利税是非常考前企业,这也是我们自己觉得对社会能够做出贡献,而不是说消耗很多社会资源,这是一种和谐。
李苗苗:谢谢。请问华晨汽车副董事长王世平先生,我昨天才知道您在一汽工作过。
王世平:我原来在一汽工作过。
李苗苗:是这样,看来一汽真是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黄埔军校。
李苗苗:作为一汽的总经理应该觉得很骄傲。我想只要是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也可以说只要是为全球汽车工业做出贡献,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那么这个人不管到哪里,他的人生都是灿烂的,对吧。请问一下王董事长,华晨是一个以自主品牌立身的新兴企业,可以这么讲吧?那么在华晨要打造中华,又要与宝马合作,您作为一个集团的负责规划的领导,您怎么来平衡这二者的关系?
王世平:应该说我在集团做规划和采购,应该说在合作的过程中大家互相支持,尤其在今年宝马负增长,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宝马在这方面非常负责。还有今年三月俊杰上市,我们邀请宝马的团队来帮助这个车整顿,交付过去中华在质量上存在的影响,应该说宝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帮助我们策划,在投放之前都解决掉。应该说在这个方面让我们合作得非常好,关于宝马这个品牌的顾问,我们现在定位为我们公司的最高顾问,在过程中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随时解决,应该说宝马对我们是非常支持,合作得比较好。
李苗苗:我还是先问王总,有人说今年华晨打了一个翻身仗,骏捷销售看好,可是还有人讲,骏捷是亏本销售,是还是不是?
王世平:应该说俊杰现在毛利率基本上持平,一个说今年三月份投放虽然市场很火爆,可是由于生产能力,通过技术改造之后,现在我们每个月能生产七千到八千,我相信通过量上,我们会进一步降低成本,今年采购以及生产,今年集团创造9.3个亿,明年创造10.6个亿左右,进一步降低成本。另外,我们要两步走,今年和明年要调整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今年调整,然后到2010年我们整个发展。
李苗苗:在全面合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东风是否还有力量来发展自己的自主品牌?
童东城:母公司品牌的技术在整个社会中有存在的价值,作为东风来说弘扬东风品牌,以及在合资过程当中不断扩展尼桑品牌也是我们公司的基本任务。三年以来我们扩展系列品牌,应该说这是我们的资源,这个品牌是我们东风公司自主的宾派。作为母公司品牌的拓展,它不仅仅依赖于合资公司对它的品牌,自己品牌提升还在进一步生长,从我们东风集团来说,因此支撑品牌发展应该说有它的基本保证,谢谢。
李苗苗:凌总,去年东南汽车的形势应该说不是很理想,有人说是中方的话语权太少,我是采访过东南汽车,我觉得高管都是台湾人,是不是咱们这边,作为您是一个董事长来讲,在这方面您有何评价?
凌玉章:我觉得简单地说话语权多和少没有必要,任何企业反映出一个矛盾,这个矛盾是向对立方向走,还是向统一方向走这是关键的,向统一方向走还是和谐的,对立方向就不太和谐了。这就是岗位权利和企业经济权利,从人员这方面看,作为企业来说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利润,不是追求的发言权,是逐渐呈现和谐发展。去年企业经营情况比前几年发展好一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我们两岸合作有优势的一点,也有不足的一点,两岸一个是福建省汽车产业化和台湾的汽车产业化总是跟世界最先进的产业,实际上我们走这条路,我们两岸合作如果最后再回过头来,是发展自主品牌,那这个过程可能我们相比其他公司来说,我们走的路更曲折一点,或者更艰难一点。
去年到今年我们完成了一个从两岸合作走向国际合作的过程,今年三月份正式。在这个过程里面简单从业绩方面表现,可能会出现一些起伏,这也是发展过程中的情况,跟第三方的合作,应该说这种合作产生新的矛盾,再解决新的矛盾,达到在这个台阶上的和谐,我想非常必要,这也是对我们东南汽车影响非常大的。应该说这个路走得不会像过去那么长吧,会缩短,所以应该说这过程走过来以后,东南汽车发展资源更丰富,道路应该更好走。
李苗苗,谢谢凌总,问黄总一个问题,刚才下面有人提这么一个问题,我问一下。雅阁93%的国产化路和制造的经验,是否能够成为广汽自主发展的基础,是否意味着广汽自己的自主品牌一出来就会进入中高端。
凌玉章:第二个品牌我想我不应该回答,因为具体自主品牌出来是低端、中端、高端是目前企业的商业秘密。前面那个问题当然不是改革了,光这些合资企业向我们提供的,或者我们可以消化吸收的东西是很多的,它一定会对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帮助,无论是从生产、质量控制,甚至于产品开发这方面都能够得到很多。除此以外,我们自主品牌按我们说的话比如说广汽集团自己的产品,当然也包括我们会考虑到不止我们一家,合资企业在这里面当然更容易在这上面成长起来。
李苗苗:下面我邀请搜狐汽车频道的主编与俞清木代表网友向在座的嘉宾提几个问题。
俞清木:我觉得我在六年前刚开始做汽车记者的时候就采访两位,六年已经过去了,我问一下李总,2000年我到福建的时候,那时候福建很小,六年过去,您觉得您发展汽车业对当地经济拉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另外,从您的角度来看您怎么会向全国竞争,而且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跨国公司,或者说是一个很强大的世界市场的缩影,您怎么在这个市场上竞争?
凌玉章:汽车业是产业性比较强的,专业性比较强的,汽车产业对当地的经济影响比较大,如果发展好了竞争力量很大,有的发展速度慢的他找原因,很敏感的,我想福建原来加工业比较大。
第二个问题怎么样去发展汽车,我觉得实践对我们发展汽车产业是困难的一面,第一因素主要是比较薄弱是主要原因。当然我想我们尽量避免合作方面,尽量发挥有利的因素,有利的因素都知道我们接近沿海,另外我们紧靠两大经济发展地,北边上海,南边广州,影响也比较大,也对我们是有利的因素。另外因为当时九十年代开始组建,也就是带动了台湾的西进,西移,也带动了别的销售企业,各方面都带了起来。另外我们在产业也是注重与全国产业集成,我们配套件现在也是遍布全国各地,促进其他地区的发展。另外现在在全国每一个城市都有销售点,对当地也有支持和发展。但尽管这样,我觉得汽车在目前情况下,还面临着很多困难,所以还需要我们更多地支持。
俞清木: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童总,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其实东风商用车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三甲,我想问一下童总为什么中国的东风商用车发展得这么好,那它的经验可不可以复制移植到轿车这个行业里来。
童东城:应该说东风商用车发展速度很快,我要更正一下,您刚才说东风公众型商用车销量是在世界前三甲,仅此而已,销量。因为这个发展过程应该说源于中国的发展环境,说话说近几年国家产业政策不断修订,不断加强,另外有一个好的市场。这个市场为整个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机会,商用车应用到轿车里面去,过去没有想过,你提了以后我还要想想。
轿车在生产制造领域里是一种消费,两大领域里面是消费资料,商用是一种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往往跟国民经济的素质等等都有直接关系的,而消费资料和人均收入是有直接关系的,轿车发展应该说我们最近几年自主产品发展比较快,但目前主力军还是引进,引进吸收消化,再消化再发展这条路可能市我们轿车发展必走之路。
俞清木:我问广汽一个问题,最近有一个消息,广州汽车也将生产自主品牌轿车,而且是直接进军中高档,我想问这个消息确切不确切,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黄向东:这个消息前一半是确切的,广汽集团将生产自主品牌的轿车,第二段说是中高端,这应该不对,刚才已经回答这个问题,至于是从哪里切入,至少广汽目前认为是自己的商业秘密,不会向媒体透露,如果有人说广汽现在切入的点是中高端的话,我只能说不知道。
俞清木:现在提到自主品牌有好多发展的模式,现在所谓的长安模式,或者上汽借用他们平台的模式,那广汽会用什么样的一个发展模式?
黄向东:因为我们过去对这种模式的归纳比较少,做的还是广汽模式,不会用人家的模式。
俞清木:我再问一个问题,这也是很多记者在来之前也提到过的一个问题,他说广州发展汽车,不管是广东也好,还是广本也好,应该是小而精致,推出一辆成功一辆,虽然车型不多,但是推出在市场上都是很受欢迎的,这样带来几个问题。第一,你的车型后续有没有跟上,第二,为什么广汽会走这种小而精的路子,那么这种路子会不会推广,或者说在中国汽车市场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的空间?
黄向东:这也是涉及到了合作问题,我们这一块也主要是合作。首先两个题外话,广汽的合作不仅仅和跨国公司合作,也包括和国内行业很多的,咱们叫竞争合作吧,就是汽车行业内的很多企业都与我们有合作,包括一汽,现在的二汽东风,包括凌总他们的企业都跟我们在不同程度上有合作。我们合作范围不局限于目前这样的中外合资企业合作范围,也包括国际国内零部件、汽车研发等各种资源的合作,都有,这是第一个问题。
那么至于刚才讲到的车型的发展方式,这个是和我们合作伙伴有一点关系,比如说讲到广本的时候,广本这样一个方式肯定和其中的一个公司,本田公司他自己的情况、状况有关系,他是一个在国际上非常成功的企业,这些成功的平台现在有些在广汽制造,那它的产品线相对不是那么长,自然大家都会想到那广本下来怎么办呢?搞什么车型呢?就有这个问题了,我想这个问题不仅是对广汽和原来合作企业,包括东风的合作企业都要面临的同样的问题,在车型问题上怎么解决,要看发挥自主。其中有一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促使双方在形成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方面有了比较好的共识,当然这也许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这样一个局面对广本,特别是合资企业走自主品牌的道路,这是一个例子。
倒过来来说有自己的特点,因为丰田是一个生产线非常丰富的企业,我想这个企业有着这样一个背景,和广汽合作,应该分情况而言。但是无论哪个企业从广汽方面我们是中方,我们代表中国汽车工业,代表中国民族的利益,永远是要坚持在合资企业里面,也要自主这么一条道路。
李苗苗:下面有哪位朋友给台上四位嘉宾提问。
提问: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跟国外建立合作,华晨的俊杰今年还用了宝马的车型,那么一旦俊杰跟本田进行竞争的时候,或者鸡蛋碰石头的时候,这种和谐会不会将来在某种情况下不和谐?这是第一个问题。
我们在拼命地研究自主产品,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吸引技术,把技术消化引进吸收,我们自主开发,在二十年内,然后从低档向中高档发展,如何发展一个自主经济,谢谢。
童东城:你所提的问题是我们在与国外合作的品牌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的本质你提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回答完了,作为东风来说,我在想您刚才说的三件事,第一个是寂寞二十年,我理解寂寞最后是根本的寂寞,这是其一,第二,您所谈到的关于采购环节里面,外资合资企业话语权少,我在我的公司里面,我没有这种感觉。因为采购是一个平台,具体实施,比方说我们用尼桑的是从法国采购过来,环节透明化不存在这个问题。那么东风的品牌也会采用一部分合资企业的供应商,我想这个情况对我们有成本,因为我们的供应商供应在我们面前,必然是一个平等互利的关系,我们有没有竞争呢?我们有竞争,我们竞争是在市场品牌竞争,在采购这个环节里面我们更多的共用。远在欧洲的集团他们都有供应平台,我们说发展是不断走向和谐的状态,那变成一个分装了,那么难道在这些问题还在以我你吗?东风比方说在集团里面有两个品牌,这两个品牌在一条生产线生产,采用的体系一样,那品牌竞争是容易产生的,这种竞争有利于我们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我们自身技术提升,这是正常的。
李苗苗:还有哪位有问题要问。
提问:今天主题是和谐,在产业内部,包括刚才有些人提到的知识产权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还有技术的和谐,以及产能和市场之间的和谐等等,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肯定还包括产业外的一个和谐,也就是产业跟环境之间的和谐,大家知道降低生产能耗等等,我就是比较感兴趣知道,在生产以及产品研发方面,大家有没有考虑过汽车作为一个产品在寿命结束之后的可拆借性以及配件的可回收性,我希望听到各位老总的意见,谢谢大家。
童东城:企业汽车与社会的和谐,前面我已经说过了,人类社会目前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需要一个和谐环境,比如说什么合作都是一种方式,我想作为东风汽车公司来说,把和谐作为我们文化的一个理念,长期地在文化体系里面,我要说一点,东风有一个特殊的历史,东风第二汽车制造厂当地居民2%基本上都是一种移民的状态,第二制造厂建设源于厂里面对东风的支持,包括南汽,包括一汽,那个时候周恩来老人讲是聚宝嘛,聚全国之人才之宝,聚设备之宝,因此在东风文化里面和谐已经长期存在于我们文化当中。
第二,谈到我们的技术、产品,最后形成商品对社会的和谐,我感觉我们提供的商品源于我们对技术的研究,最后提供给社会的必然是和谐,这就是载体,它是和谐的一种载体,一种手段,无论我们原有的体系,可以给客户带来比较低的运营成本,我们的排放内容实现对人类社会的长期生存提供条件,臭氧层也好、大气层也好都是我们考虑的,我们的能源消耗、自身的技术发展,促进能源消耗的延续,我想这也是我们对社会和谐的贡献。最终我们对客户的服务,从价值链长来考虑的话,我们提供给客户的不仅是商品,而且是高于商品更多的是一种享受,我想这也是我们对人类,对于我们的客户一种和谐的方式,我不知道是否回答了你的问题。
李苗苗:非常感谢四位嘉宾,我们第二轮的对话到此结束,请你们台下就坐。
(责任编辑: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