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尖峰对话:蔡东、张宝林、张丕杰
李苗苗:下面我邀请第三轮的对话嘉宾,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先生,长安集团副总裁张宝林先生,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丕杰先生,我邀请《新汽车》杂志总编辑栗源先生跟我们一起对话。
蔡总,您好,上次我们见面我采访您的一个主要话题就是中国重汽,在与国外跨国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汲取了营养,发展壮大了自己,能不能在这个场合谈一谈在与外方投资合作的过程中,是怎样借助他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自主品牌的?
蔡东:我们公司与沃尔沃的合资企业,进展非常慢,谈判谈了八年,现在也做了八年,整个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说吸取了很多的经验,一些经验,一些理念。我个人认为做好中国自己的自主品牌,首先靠自己的努力,老想依靠别人是不可能的,你能从外国得到什么东西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同行业的一个竞争关系,所以非常难得到东西,但是一些理念我们认为是可以的。
李苗苗:现在销售看好,而且中国重汽在今年卡车市场非常不景气的大环境之下,能够在销售上有了新的突破,您怎么看中国重汽今年整个发展的局面,您认为是不是由跟沃尔沃合资然后研发了华沃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销售成果呢?
蔡东:应该说有一点因素也能够得到沃尔沃的支持,我个人认为首先中国重汽取得的成果还是广大员工非常有激情奋斗的结果。今年走向海外市场也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我个人认为这得益于中国重型卡车行业非常强的竞争格局,第二,也得益于自己本土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我们国家现在重型汽车销量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整个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整个欧洲是雷同的,本土的调查需求使得中国的重型卡车首先能够有一个基础土壤来成长壮大,今年中国重汽重型卡车能够做到六万台多一点,去年是四万五千台,另外整个中国重型卡车行业跟国外也有点不太一样,因为重型卡车基本上我认为是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一种方式,而且未来我觉得也是以本土为主导的局面,我们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我们有一个是歪打正着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这么多年下来,从2001年我们国家到现在为止,整个重型卡车整车和零部件装备大幅度往下走,现在走得非常低,这样使得今天任何一个外国卡车企业想要在中国进行卡车组装可以说根本没有生存的可能,这个局面有利于国内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的运作。我个人认为,中国的重型卡车行业非常有希望在国内发展,而且非常有希望走向世界。
提问:我想请教张总一个问题,我最近看到国务院研究中心出来一个报告,有一个关于长安的自主开发模式,简称为长安模式的报告,我想请张总简单说一下什么叫长安模式,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自主品牌里面的过程有被称为模式的这样一个水准,上升到国研究中心这样一个机构,这样一个概念的企业开发的模式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张宝林:谢谢,我首先说明一点,可能不同的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会走不通的道路,我首先说明的就是,实际上我觉得走哪一条路都很关键,你不管走哪一条路通过实践要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要有自主研发能力,第二,通过你的研发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最终要被广大用户接受,这也是关键。
第二个问题,我们在自主研发方面确实进行了一系列自己的探索,我们在这方面走的是一条正常开发的路子,就是说产品的构思到评估,到怎么设计,产品规划,从开始到最后走了这么一个正常的过程。第二,在这过程当中既有合作,还有和国际上一些大公司进行合作,非常强调这过程当中的自主,整个过程当中还以我们自己的思想为主,通过不断的开发,第一台车是学习人家的,第二台车我们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以后,可以用我们的配件,第三台车大部分是我们自己的,通过这么一个过程走过来。
从长安自己的角度,现在长安在自主研发方面也应该说还算是刚刚起步,我的看法是这样,虽然我们也搞了几年了,搞了大概四到五年,目前有三款汽车,但是我觉得还需要在市场上发展。
李苗苗:我问蔡总一个问题,一提起搅拌车,原来都是日本的天下,从今年以来由于中国重汽市场份额的扩大,日本品牌逐渐退出了中国市场,能不能向我们在座的嘉宾介绍一下,中国重汽到底是怎样研发了产品,扩大了市场份额,把日本产品挤出的中国市场。
蔡东:我们国家这几年来从过去每年进口两万多台,到前年进口一万多台,到去年进口三十多一点,今年估计有可能更少,还没有看到数据,这个制造要求比较高,因为如果出现故障要两个小时都不能干,所以倾向于用外国的品牌,中汽从前年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想要有一番作为,去年采取农村保卫城市的办法做,因为大的搅拌场还认为外国的好,只好找小的做,做到现在小的打得挺厉害的,大的一看不行的,也跟着做。现在基本上今年搅拌车卖了四千台,我们国家一年大概需要,大年和小年不一样,最小年我们国家需要六千多台,大年需要八九千台,现在我们占中国销售量的百分之五六十,现在大家看到马路上大部分都是我们的搅拌车。搅拌车品牌进入以后,现在我们国家还有一类东西是主要以外国为主,是高空控车以外国量为主,今年我们也想进入这块,我们相信在很短的未来能够在高空控车方面有所作为,涉及到整个跟建设相关的汽车,我想我们都应该有能力在全国做到国产化,同时使我们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栗源:我想问一下张总,长安汽车我们知道在不少国家都有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长安能不能完全掌控为长安服务,然后如何协调这些各个不同的机构,在这些机构里面对长安的研发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后续的产品是什么样的?能说一下吗?
张宝林:长安首先在意大利有一个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是自主的,这个研发中心是聘请的外籍人员,意大利的研发中心是从产品设置,特别是造型设计,也设立了研发中心的分支机构,另外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我们现在研发人员产品还是非常多,在十一五期间还有一系列的品牌,在这过程当中研发应用,我觉得确实能够加快我厂这方面的提高,毕竟在汽车产品的研究方面还是有差别,通过这个确实能够帮助我们。
栗源:那有没有必要设立这些研发机构呢?我们知道现在国内很多自主品牌,直接购买造型,这样更节省费用,而且更加快时间。
张宝林:这个你刚才第一个问题已经涉及到,这个从整体上切入,从最开始到最后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长安认为这样做能够把公司做得扎实一些,能够真正锻炼一批人,我觉得不同的方式还是要看实践,看你是不是能够学到很多东西,看你的产品最终是否被市场接受,还是要从这个看。
李苗苗:我问重汽一个问题,今年是重汽发展非常好的一个台阶,明年有什么打算?
蔡东:我们公司是想在十一五末期能够销售12.5万台,这目标非常大,因为刚才说了整个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些厂大年三十万台,欧洲在二十来万,我们定了这么多目标,我们的想法到那个时候有三分之一产品走向海外市场,三分之二面向国内市场,这样就有可能,如果12.5万台都要卖到中国我认为没可能。今年做到六万台,我们每年公司安排的计划是这样,内部安排一个计划,外部安排一个计划,外部宣传的计划往往要小,跟内部我们各所属单位所签订的相关责任书,这个责任书是和业绩、收入挂钩的一套,两个东西不一样,对外说得少,对内说得大,整个工作按对内说的那套去做,我个人设想明年我们公司至少应该能做到,我们内部安排八万台车的计划,我个人相信我们公司明年能销售到七万五千台。
李苗苗:这个目标还是挺大的,能完成吗?你怎么看明年这个宏观经济形势?
蔡东:我认为明年的宏观形势跟今年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虽然今年国家做了很多的收购,但是总体的需求上看,我们国家的情况有时候有点奇怪,微调调不过来,看着国家在调,实际上你似乎还没见到,好象也有很多办法提出,所以今年也没看出巨大的收缩来,整个行业去年最差,今年比去年好一点,所以我个人认为明年市场不会更差,但是也看不出来明年环境非常好,我认为可能跟今年是一个雷同的市场环节,正常状态。我想无在正常状态下,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通过产品的提升,更加适应市场的要求,这方面做一些工作,争取还能有增长,再增长个万台车还是有可能的。
李苗苗:还有哪位嘉宾想提问题。
记者:我想问您,我们现在想了解一下围绕济南250公里之内要建企业,您觉得这个布局符合整个产业的布局吗?
蔡东:中汽这个情况可能大家在报纸上都看过,这个不应该发生,一个集团分割出一个单位,但是我们国家原来的集团,包括重汽集团原先的格局,原先我们希望企业遍布全中国,这样出现母子公司,他始终就认为这就是他爹,他从来没认为这个爹不是亲爹,当然外部企业有时候亏了以后觉得不好,本身带动这个集团到这种状态下,中国人可能也有这个毛病,都愿意管理,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福建我认为还不是说过不去。中国重汽今年成功地把发动机作为中国自主品牌以后,我认为重汽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充分体会到要面向未来的生存,自己还真的必须有自己的,你想办法,我觉得这很好,所以我现在觉得本身前面发生的事不是坏事,我现在认为要没这事可能今后的路很难走,但今天我们非常好走,大家将会看到我们明年推出产品的时候,我们的发动机比他好。
李苗苗:刚才有位网友给长安张总提个问题。张总,听闻要在北京车展亮相,长安在轿车方面到底有多大的规划,在自主研发方面长安汽车的自主轿车计划是什么?
张宝林:明天那个车展我们长安的自主轿车投放市场,这页式我们长安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向社会推出的产品。我们长安是从做微车起家的,做微车二十多年,作为一个汽车企业单一做一个产品我觉得应该是很难发展,也很难做,应该是一个综合企业,不应该是一个区域性,应该是全国性,从这点出发长安也做出了一些规划。
长安的规划像轿车方面,我们首先从经济型经济类开始,我们认为以后是奔腾的实地,奔腾的生活,一起打造微型汽车。我们也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也想通过发展自主轿车,要在长安轿车中达到20%以上。
栗源:您觉得做微车这样的企业在做自主品牌轿车的时候,从A级到B级,或者到更高的级别会不会有很多品牌方面的困难,或者您认为有没有更多的机会往上走。
张宝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做微车做轿车,对我们整个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品牌能力确实提出的很大挑战,在这方面我相信中国汽车要走这条路也有这个问题,通过不断努力,最终不论是长安还是其他企业还是都能够很好地发展。
李苗苗:谢谢。大家看到了东风有限的总裁,来自日本的中村克己先生也来到了现场,下面请中村先生上台,有请。这次我们是个对话形式,特别高兴您的光临。知道您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张,所以我们的问题并不复杂。作为东风有限的总裁,您在工作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中村克己:我感觉最深的一点是中国汽车产业化,发展非常大,在这过程中也做了一些工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觉得我们面向同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去努力的团队,这是我感觉最吸引的一点。作为东风有限来讲,我们的主要产品也分为日产和东风两大品牌,东风是作为和中国合作最大的合资企业,2003年成立,当时设定的共同目标就是制订了计划,我们当时设想的条件这些年经过很大的变化,基本上跟原来的都不一样了。当然这些背景的变化有的是变得更加好了,有的是变得更恶化了,在这样一个共同目标的努力过程,我们也准备得充分了,但最后就是在这样一个落脚点怎么样把公司做好,经过讨论我们能够认真地去共同努力,我想这也是这几年最大的突破。
李苗苗:从日本到十堰,还不是说到北京到上汽,您对十堰是怎么评价的?
中村克己:十堰确实交通不太方便,会英文日文的人也非常少。但是真正在那住下来,生活下来,不光是我,还有其他在那工作的日本人,他们的共同感想是非常好的城市,非常单纯,气侯环境也都非常好,比原来想的好得多。三年来我们也目睹了十堰的发展,当初从十堰出来的时候,要坐夜车,坐晚上的火车,基本上一个月坐四五次,后来我们开车从十堰到襄樊,可以坐飞机了,现在到武汉高速也开通了,非常方便。吃的方面,日餐当然没说了,中餐还是非常好吃的,我涨了五公斤,生活还是非常愉快的,不光是我,我其他的人员也非常愉快,十堰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我们也比较感谢。
李苗苗:听说中村总裁每个月定期参加党组织会,过党组织生活,是这样吗?
中村克己:很遗憾,我不是中共党员,在我们公司中,考虑到党和工会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是负责日常运营的,员工的一些思想工作是由党和工会来做的,为了大家的共同理解,当然不是每个月都参加,工会是每年至少四到五次的交流,员工代表大会每年上次以上,同时合作的时候,有时候也叫我,我也参加,这样平均每个月也参加一次活动吧。
李苗苗:我觉得很难理解,为什么在合作的时候非常的正直,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东风原来是个国企,因此党的阶级理念一些思维方式会给我们起了一些核心的东西,就是主心骨,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必须要理解他们的思维和思路,所以我经常跟工会的叶主席搞一些交流,同时我也把希望他们发挥什么作为讲给他们听。我们企业不只是从事经济活动,也从员工的价值,虫这个意义上讲也要得到党和工会的支持才行。
李苗苗:今天中村克己先生来到我们现场非常不容易,我们下边还有一些媒体想提问题。
提问:我们是报社的,我们知道东风日产进入的时间不长,作为一个新的企业,新产品投放市场在一开始的时候有这样那样质量的问题,东风日产在这方面做一个介绍,我还想请问东风日产在管理上有什么样的独到之处。
中村克己:首先我们基本上是以日本工厂的水平和目标,是达到国际水平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认为中国也是期待着这样的目标。为此方法是很多的,比方说我们在现场开始质量改善活动,还有比方说从研发阶段着手来进行质量公关。我们现在的车型已经达到了日本工厂生产的质量水平,这个月将向日本投放新产品,这等于向世界首发的,这是日本工厂的标准。为了生产出好的车有三个要素,第一,需要有恰当的管理方法,第二,制造生产方法,第三,产品的生产制造员工,这三定缺一不可,我们的车已经达到了或者约等与日本的质量水平。另外关于卡车,我们也采取了很多质量改善活动,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当时设定了一个质量分数,比如说一百万辆车中能查出多少辆的分数,原来是40分,现在已经改到25分左右,10分或者15分,日本的平均分是10分以上,因此我们的车还有再进一步改善的余地。经过这样的改善活动我们现在推出的车型跟国际品牌,像沃尔沃等相比较我们也是有竞争力的。最高的经营管理层每个月都要定期召开质量委员会,在这个会议上对质量比较差的发出一些指示,也就是说从公司层面上是非常重视质量问题的,是这样一个姿态,我也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在做,谢谢你。
李苗苗:下个环节是请这几位老总都上台,我们有一些记者对你们进行集体采访。因为中国商报和信息社的记者要联合采访一下在座的几个老总。
李苗苗:咱们中国汽车工业的前辈,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的专职委员,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陈祖涛先生,为什么我给您打一个电话,说明了我这次召开中国汽车领袖峰会,主题是“探寻中国汽车产业和谐之道”,陈老爷子一听二话没说一口答应,能谈谈吗?
陈祖涛:因为我在汽车行业待了六十年,从开始,汽车行业我都是比较关注,很关心,你们这个会李苗苗你一给我说这个题目,我觉得我就觉得很高兴,本来我是想听一听现在这一代汽车工业的头怎么说汽车产业,所以你打电话我二话不说,我说我来,就是这个道理。
李苗苗:我能理解,因为是北京国际车展期间,我们这次邀请的嘉宾都是汽车企业人士,来到北京他们今天下午有很多的布展、谈判、活动,能够抽出宝贵时间和我们进行交流机会很不容易,刚才陈老已经表明了他支持我们这次峰会的心愿,但是我还想问一个问题,陈老你对中国汽车工业今天的现状感到满意吗?
陈祖涛:因为汽车工业我刚才说了我是从1950年参加中国十六个项目在俄罗斯谈判,当时很不友好,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决心参加汽车工业的创始,以后有机会将中国汽车工业一汽从头到尾,说白了从头到尾,二汽从头到尾,我可以说是二汽全厂的总设计师,另外几乎中国所有汽车厂我自己间接地都参加过,包括上海大众,包括北京的切诺基,包括重型,斯太尔等等很多汽车厂,直接间接地都参加过。但是这些年来,我感觉到我这个年龄78岁,能够从1982年、1983年,汽车工业基本上是单一的就是卡车,然后公共汽车,当时国家给我们的任务计划经济年产十万辆,这十万辆还希望能够减到八万辆,从这个时候开始,这是1982、1983年,到现在有人说是七百万台,有人说是七百五十万台,不管多少,这个数字发展得很惊人,所以我有幸能够看到汽车工业发展很高兴。
但是我有一个观点借这机会说一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几个阶段,其中我们是引进,以后我们走进自主,自己搞汽车产业,二汽很典型,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走的路子是合资,现在有不少观点,当时是很自然,有不同的观点,说合资这个路走起来,是用市场换技术,不对,对我们的发展有害,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我们没有合资这一段,我们汽车工业可能现在还在原始阶段,所以合资这是必然的,这是一个基本观点。说我支持你李苗苗,你那个报纸我每次都看,你那个观点很对,到时候要注意开发,要创新。但是创新不能说一家自己来,我认为创新是多种合资格式,我们自己可以创新,比如说像解放也好,像红旗也好,我们有些厂,比如说奇瑞,他们就世界全球化,国际上国内为我所用,我认为创新好多模式。
媒体提问
记者:我是来自《新汽车》杂志的记者,我对中村先生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当您任东风有限总裁的时候,曾经定了23份计划,但是从前几年来看这个计划实施得不是很好,那中村先生作为总裁有没有很大的压力,随着市场逐渐好转,以及中村先生对中国市场比较熟悉,那在剩下的时间有没有信心完成计划。
中村克己:我不知道你是根据什么讲,我认为我们基本上是按照我们的计划在决定,我们回顾一下2003一直到2007年为止,我们销售收入达到2003年的两倍,这是成长方面,第二点通过内部提高效率,第三点,要使东风和日产相隔文化的并行,能够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去年我们基本上是按照计划完成的,今年的销量是40万辆,我们还是在想方设法来完成这个目标的。在制订这个计划的时候我们有个新车计划,像天龙也是按这个计划推出的。采购、制造上我们也感觉到达到计划以及超过计划,当然这部分有原材料涨价和原油上涨有关系,其实我们已经获得了业务质量达到高质量的能力,我们也注重在东风和日产的共同文化,对此我们配合得很好。如果这样的话您可能会问您对目前的工作是不是很满意呢?我说不是,我到目前还有很多没有做到,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另外我对明年还是感觉到有压力,所以我希望能够全方面地看我们公司。
关于中国市场的未来,中国市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汽车市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同时是一个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市场在增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从来没想过我们会变得非常乐观,我想包括长安的老总以及重汽的老总都是同样的想法,谢谢。
李苗苗:我就代表今天的记者,每一位老总提一个问题,或者就一句话。我先问一下童总,用一句话来总结2006年,再展望2007年。
童东城:充满着激情的2006即将过去,充满着更加富有激情的2007年期待着我们去做,谢谢。
凌玉章:我的2006,不简单的2006,我的2007是一个比较好的2007。
张宝林:我觉得大有希望。
陈祖涛:2006汽车行业更快走向成熟化,我们要让更多的国外汽车进来,我们要更多地出去。
蔡东:2006是一个奋斗的一年,希望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得更好,更健康,谢谢。
中村克己:2006年我是尿酸高,血脂高,体重最高的一年,2007年我准备减肥,把它降下来。
墨斐:在此我想代表上汽说的是,2006年是我们新生品牌的一个诞生之您,2007年应该是我们的成长之年。
(责任编辑: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