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搜狐汽车与新汽车和中国商报联合主办的《汽车领袖峰会》上,重提“耐住寂寞20年”的话题。发自内心的感言感动了搜狐网友、主持人和现场嘉宾,赢得了阵阵掌声。
主持人:有一位搜狐的网友提出问题,竺总您今天来到会场我非常非常高兴,您曾说过一句著名的名言:“耐住寂寞二十年”。 也因此受到很多指责和批评,今天来到会场,能否再给我们讲讲为什么当时会说这句话,现在您还认为中国汽车业要耐住20年寂寞吗?
竺延风:这句话在上海一位记者问过我,因为他很年轻,也从来没接触过汽车界,对汽车制造过程也不太了解,说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快速发展,一下子跟世界接轨,我说快速发展是对的,但是任何快必须有基础,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历史过有这样那样的跨越的思维和行为,但是如何走科学发展这样一个跨越,当时我回答我们不能浮躁,不能一天就变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我们需要老老实实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老老实实做。他说你也年轻,我说正是年轻更应该有一生的奉献思想准备来做一个事业,你要几天把企业做得世界第一,像炒股票一下今天一下翻上去了,在汽车行业不存在的,我说应该耐住寂寞。
二,产业规模发展,因为汽车需要规模,如果没有规模的话我们会场,我们连续起来就要有规模,因为有规模才有经济循环,有资本积累才能不断地增长,不忍的话靠国家支撑,纳税支持吗?这属于阶段性的,但是连续进步应该企业自身到市场中获得机会,这样一个过程需要规模。中国当时两千年汽车还没有这样,很快,现在家庭普及,到今天是四百多万轿车,当然这是被很多工厂分割的,如果走上一个良性的循环还需要过程,中国市场到现在能够形成规模也是跟国家经济发展有关,当然这个规模也需要时间过程。另外一点我们制造一个东西,比方说汽车工艺有很多过程,我这个企业制造的企业走一千万公里,可是别的企业可能跑了几亿公里,这种经验是有差距的,这个积累我从工程理论人员角度需要五到十年的开展。
还有,汽车三到五年是一代,这一代我觉得我们要想很快的跟上世界水平,要么三到四代、五代的样子,每一代三到五年,才能形成这样一个积累,那么五代车我看也正好二十年的过程。另外有一个要求,我们这代年轻人应该以一生的奋斗做这个事业,而不是一天轮成功。我再重复一句,耐的寂寞二十年,我现在自己仍然记住耐得寂寞二十年,但是绝对不是无作为的二十年,大家看我们这些年做了什么?都是实实在在做出一个又一个的成果。今天陈老(陈祖涛)在这,他是我们第一汽车厂的第一个员工,01号,他奋斗了一生,他耐住了多少年?耐住了五六十年,我们才耐得住二十年,你觉得长了吗?我没觉得长,他从苏联回来到现在还在关注热爱汽车,七十多岁的人,五六十年都耐得住了,我们能耐不住吗?作为汽车人士来讲我非常愿意像陈老那样耐得住几十年,谢谢。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