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上汽荣威(荣威新闻,荣威说吧)、一汽奔腾(奔腾新闻,奔腾说吧)和即将面市的南汽名爵,都宣称自己要进入中高档轿车领域,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不小反响。然而网络上90%以上的网友却并不乐观,有的甚至坚决不赞成搞中高档自主品牌,言论还相当激烈。
自主品牌等同于低档次、低价格,已经成为目前人们的思维定式,在一些人看来,自主品牌做中高档车,简直是不自量力,缺乏自知之明。
我们认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向中高档轿车发展是必然趋势。我们知道,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和世界汽车工业相比差距很大,而世界汽车工业的“大腕儿”基本都不染指低端市场。中国自主品牌从低端起步,既符合事物由低到高的发展规律,也可避其锋芒,可谓明智之举。
然而,发展低端产品有两大缺陷,一是这种汽车不赚钱。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卖一辆宾利赚一辆奥迪,卖一辆奥迪赚一辆夏利,夏利全部售价仅3万~5万元,卖一辆夏利能赚多少钱?天津夏利的规模曾经做到业内第一,仍然逃脱不掉亏损、重组的命运。放眼望去,全球所有做低端车的企业,日子都过得很艰难。同样道理,商家为什么要生产天价月饼?一块传统月饼售价不过三四元钱,加上包装,充其量一盒也就卖上几十元,商家能有多少利润可赚?但加上名茶名酒,华丽包装,就可能卖上数千元,再装上黄金首饰,价钱便高得没谱了。所以只有造中高档车,企业才能赚钱,中国自主品牌不做中高档车难以完成资本的初始积累。再说中国的中高档轿车市场在世界已经名列前茅,而且还在以最快的增幅发展,这一点全世界所有高档品牌车都看得很清楚,争先恐后地要进入中国。守在家门口的自主品牌如果放弃这一赢利市场,就太傻了。
更重要的是,低端车不能带动产业的技术进步。低端车配置简单,技术含量低,采用了高新技术就不能保持低价位。如果中国自主品牌总是在低端市场游弋,就无法实现技术进步。跨国公司不遗余力地造顶级车,就是因为高档车体现的是高精尖技术。有些车成本很高,价格很贵,市场上卖不了多少,他们却在所不惜,图的就是高端车能带动技术进步。一些企业乐此不疲地参加汽车大赛,劳神费力,表面上是在赔本赚吆喝,实际上是拿赛车手的生命验证他们的技术。再看看国际车展上厂家展示的概念车,哪一个不是饱含厂家的技术追求?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做得长久,就决不能停留在低端车市场上。
大家清楚,汽车工业问世以来,技术是立身之本。发展到今天,更是靠技术争天下。现在一般的通用技术,大家都能掌握,大家打拼的是高新技术,所以汽车向高档化发展,成为国际趋势和潮流,做中高档车也应该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方向。
现在,制造低端产品我们已驾轻就熟,跨国公司做不到和我们同样的低成本,不想进入低端市场,所以自主品牌不仅在国内占了绝大多数低档市场份额,而且纷纷走出国门,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甚至在发达国家市场上也有所斩获。价格是一个重要杀手,不仅是汽车,几乎所有的民用工业产品,世界上我们都占有价格优势。欧美国家不断对我们搞“反倾销”,就是因为他们在成本价格上做不过我们。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亚洲四小龙的5%~6%,亚洲四小虎的50%左右。可以说我们的那些低档轿车,几乎是在卖钢铁,劳动力和技术几乎不值钱。中国是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们不能长期依靠同胞低廉的劳动力做平台,转卖自己宝贵的资源。中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样适宜汽车行业,我们说自主品牌向中高档发展,也包含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的考量。
目前,人们不信任自主品牌产品是个事实,因为做低端产品的企业大多技术实力不很强,资金也不充足,人才的培养、积聚,也需要有一个时间的量,特别是从外行进入的企业,缺少造车的底蕴。大家指责吉利没有造汽车技术,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天吉利的装备、产品,和当初起步时相比,可以说是“新旧两重天”,不可同日而语,奇瑞今天的开发技术,一些外国公司也是刮目相看的。
自主品牌向中高档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前些年,中华轿车、东方之子也都是按照中档车打造的,目的也是提升企业形象,但是在市场上的表现却差强人意,最后只能一步一步退守,原来的目标都没有达到。中华轿车开始上市,价格为十七八万元,如今已基本退出市场。东方之子上市时标价十五六万元,还认为是超低定价,如今最低配置已经跌破10万元的关口,不得不回归到中低档行列。
进入中高档领域,对自主品牌来说的确是一个“关”,但是这个“关”一定要闯,而且一定要闯过去。上汽总裁胡茂元说,中国汽车必须过这道坎!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必须走这条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时间并不多,不能再犹豫踌躇,这话是十分有道理的。
实际上,通过20年市场换技术,在中高档车制造方面,中国汽车和跨国公司差距已经很小。一汽大众制造的奥迪,华晨宝马制造的宝马,包括刚刚投产的北京奔驰,连德国人也服气,认为“和世界其他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没有差别”。对制造技术,我们是很有信心的。这里要说,中华、奇瑞、吉利等毕竟造车时间比较短,起点比较低,所以在这方面我特别看好上汽,它毕竟经过20年的合资积累,无论是技术、资金、人才方面都有较强的实力。人们不是爱说性价比么,如果我们把车子的质量、性能做得和国外同级车一样水平,而价格比它低,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以价格优势不仅存在低端市场,同样也存在于中高端市场,毕竟“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并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自主品牌和国外品牌最大的差距是品牌美誉度,但消费者有各种各样,有只追求品牌而不在乎价格的,一般在暴发户人群中多见,毕竟朴素、务实是中国人的传统,讲实惠的中国人还是多数。而且随着世界的开放,先富裕起来的人,也会慢慢理智起来,懂得“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既然汽车不比跨国公司的汽车差,自主品牌的价格便宜,服务到位,供货及时,维修保养方便,有什么理由不买自主品牌车呢?
我倒认为,人们对自主品牌有很多批评,其实是包含着深层的爱。俗话说,爱之深则责之切。记得上世纪80年代,国产化率提高就意味产品质量的下降,稍微有钱的人,家电一定要原装进口,至少国产化率要低一点。而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计较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相反,大陆生产的家电还大量被台湾同胞带往台湾。
这里还是要说,自主品牌的确失掉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当初桑塔纳、捷达、富康入市时,人们并不怎么特别在意品牌,如果在搞合资的同时,就开始发展自主品牌,低端起步,有广阔的市场做后盾,现在技术具备了,质量上去了,品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现在就没有这么难了,像上海宝钢,一期引起,二期、三期自主创新,“做了衣服又学会了裁缝”。可惜中国汽车却失掉了这一宝贵时机。
既然必须打造中高档自主品牌,迟做不如早做。踢足球还分主场客场,我就不信,在自己家门口最终我们就战胜不了跨国公司。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