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是问刘先生的,对于刘先生的问题也是我想问的问题,在您所谈到的市场与竞争的驱动力之外中国的政府是否会在近期或者中期推出具体的鼓励大型的国企或者民营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的税收、资金或者其他的优惠政策,对于外资企业除了现有的政策之外是否会有鼓励研发的新的政策?
刘世锦:我首先是作为一个研究者谈一下问题,我今天谈的问题都是代表我个人,并不代表我所在的单位。 另外我们的研究中心主要是进行政策研究,具体的政策发布是由另外的一个部门做这个事情,所以我把这点想跟大家说一下。
刚才讲的自主研发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政策,应该说是中国政府最近一两年、两三年,特别是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就是十一五规划公布以后在支持企业进行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出台了不少的政策,国家包括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这方面政策应该说还是比较多的。当然我现在感到可能还存在一个问题,有些政策可能还需要改进,但是有些已经出台的政策咱们的企业有时候可能不太了解,因为有很多条,我倒建议大家把现在已经出台的政策好好看一下,有些政策可能对于你们还是有用处的。
主持人邢磊:第二个问题是给王先生的,863计划里关于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车、生物燃料,在您看来有没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领先的突破。
王秉刚:关于电动汽车这方面这几年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我做的燃料电池这个技术,在中国进展速度更快一些,但能在全球什么定位这是我不好回答的问题。作为许多研究人员,他们的目标都非常宏大,都非常努力,我跟他们接触过很多次,他们工作非常的努力、非常有效。但我觉得说,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总的基础,跟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我们电动汽车还是建立在汽车工业的基础上头,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基础上头,所以我们要达到世界领先还不是很容易,当然我们很多人会做努力。
主持人邢磊:问一下王组长关于燃油税的问题,您认为什么时候能实施?
王秉刚:这个我不太知道。
邢文军:刘主任对于燃油税的问题,作为一个研究者你有什么看法?
刘世锦:燃油税在中国已经讲了很多年了,燃油税对中国鼓励消费,包括节省能源,这方面的好处应该说的很多了,但是现在这个政策至少从我个人来讲我现在并不太清楚什么时候具体要出台。
提问:柴油作为轿车的替代能源现在主要面临的高质量的、高品质的柴油,中国还缺少,我们要把柴油大规模的运用到轿车上,怎么解决供应的问题?
王秉刚:我觉得这个事情确实是很重要的问题,现在我们在市面上还是非常缺乏这种好的柴油,比如说能满足欧3标准的,我们国家柴油的整个含油量还是比较高。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我跟石油部门的一些人士接触以后,他们说这个取决于市场,如果市场有需要,中国的石油部门完全有能力来生产高品质的柴油,都向我这样说。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得我们共同来推动这个事情,我们一方面要推动柴油轿车市场,有了市场以后燃油部门可能积极性也会提高,但是一方面我们也要请燃油部门做点努力。环境问题我相信不会成为大的困难,当然现在可能说在中国来讲柴油的产量还是有点紧张,在燃料供给和柴油的供给比汽油还要紧张,这个可能是更大的问题。
邢文军:刘主任、王主任,刚刚谈到燃油税的问题,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刚刚我在讲话当中提到的荷兰,他的人均自行车拥有率是世界第一,比我们还要高。在荷兰这个国家很有意思,阿姆斯特丹你去看,街上自行车是有优先权的,比汽车、电车要有优先权,如果有交通事故机动车要负完全责任。反过来荷兰的汽车,不管是经济型轿车、豪华型轿车,每一辆车都要交40%的豪华税。我想从你们两位从研究者的角度,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好像和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不相称,而不相称的原因在于国家的宏观引导、调控,就这个问题请两位发表一点看法。
刘世锦:刚刚你说荷兰的例子,我们也去荷兰考察过。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可能跟荷兰不太一样,中国面临的问题可能一部分要开汽车。中国面临得最主要的问题,作为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是什么样子,比如今天早上来会场高度拥堵的就很厉害。过去我们关于这个问题也做过一些研究,提出一些建议,我们的建议就是,北京至少在四环以内或者至少在三环之内,在这样一个城的中心部位应该是以公共交通为主,特别是地铁、快速的交通系统,当然有一部分可能也是有自行车,私人汽车只能处在不补充的或者从属的位置。但是在郊区,比如将来北京要发展出一些微型城、一些城中区,将来汽车可能就是一个主要的交通工具。最近这几年中国一直在争论,到底是公交优先还是私人汽车优先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要放在具体的环境中间考虑,就是在什么位置上,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实质上汽车是仍然要进入家庭的,中国这样一个汽车时代的到来也是很难阻挡的,这是一个大的前提。但是具体到城市的具体交通模式,恐怕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就是有不同的分工和协作的关系要建立起来,这一点可能更加关键。我觉得我们在这个方面做的还有差距,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
刚刚讲到荷兰这个情况,据我所知荷兰同样的自行车的量很大,但是私人汽车的拥有率实际上也很高,所以比如说要走一些长途,可能也有一些人有偏好,不一定喜欢自行车,但是如果开车就可以很方便的开车,中国和荷兰可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提问:目前混合动力汽车价格能否被市场接受?商业化的混合动力汽车政府有什么政策?
王秉刚: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我们在市场上有一款就是丰田的普锐斯( 报价;
图片),据我了解好像销售情况不是很好,当然什么原因我也只是自己随便想,我想可能还是卖得贵了点儿。中国消费者购车的能力还是有限,所以我觉得混合动力汽车的价格还要往下降,才有可能被市场接受。
目前政府对混合动力汽车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政策,原则上是支持发展,但是在价格政策或者生产方面的优惠政策还没有听说。
提问:乙醇汽油有没有具体的推广计划?比如从现在的9个省市推广到更多的城市。
王秉刚:具体的我说不准,我工作的背景是在国家科技部的办公室里面推广,乙醇汽油的推广工作主要是国家发改委在做,所以发改委那边有没有进一步扩大的计划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知道乙醇汽油在中国是受到重视,而且还要继续扩展,这个趋势是肯定的,但是具体的十一五扩大到多少个省,我不太清楚。
提问:自主创新是否研发出国内、国际上领先的技术?国内企业是否有这个能力?
刘世锦:我想从中国内资企业或者内资为主的企业,目前讲所谓自主研发,总体上来讲实际上是在补上一个环节。因为中国最近几年这些内资企业主要是竞争制造能力、装配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但是研发能力这块实际上是普遍缺少的。当然我刚刚讲过了,有些国内自主品牌内资的企业,因为当时没有搞合资,开始自己就不得不搞这一块,就是有一个研发的环境。现在包括其他的一些企业,包括一些合资企业,过去实际上是缺这一块的,所以现在总体上来讲,国内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我认为目前主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是把一个完整的生产或者制造过程,从研发开始到最后销售,整个链条中间就是把这个设计、研发这个环节首先补上,实际上做这么一件事情。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目前是不是就能马上搞出国际上领先的技术,可能目前大部分企业还不到这一步。如果将来能做这种事情的话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我想这是对目前这种自主创新所处的阶段和能力水平总体上的一个估计。
提问:除了造型之外这次车展国内厂家似乎没有新的技术展示,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刘世锦:我想这个是很正常的,现在已经有造型了,这是很大的进步,过去没有这个能力。我想从去年和今年的车展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国内的一些内资或者内资为主的一些企业现在能够推出自己的车型,造型上已经有很大的变化,这一点应该说是最近几年他们的进步,目前基本上还在这个层次。
你说有什么技术要出现的话,据我所知他们也在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这个比例可能还比较低,而且要真正出成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提问:合资企业国内创新是不是指针对中国对车型的改进?这些改进一般是降低技术的改进,就是成本的降低,这个是不是也算自主创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刘世锦:应该说合资企业前一些年,就是一些产品进来以后基本上是原状进来的,不能动,动一个螺丝都是要通过总部的批准,整个程序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近几年也发现一些问题,为什么呢?就是不太适合中国市场的需求。所以合资企业最近可能两三年的时间陆续的开始了对原有车型,就是适合中国市场这样一种适应性的改进,这个工作都在做,我觉得这个应该说就一个变化。如果说降低成本也好,有些可能是降低成本,有些可能是适合中国人的偏好,怎么适合中国这个市场或者特定人群的一种特定的需求,这个是需要改进的。我觉得这个改进包含降低成本的内容在里面,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是其一。
再一点,我们现在可能也很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刚刚邢先生也谈到了,合资企业除了在中国搞这种适应性的改进之外,现在我知道他们也正在考虑或者有些人也提出,能不能在中国进行车型的设计,怎么更加适合中国这个市场的特点进行车型的设计。包括以中国为基地,包括将来一些出口的车型能不能在中国设计,我想中国这个市场可能和其他国家的市场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特别大,刚才已经做了很多这方面的预测了,将来会赶上甚至超过美国的市场,如此大的市场和其他小的市场是不太一样的,在那样小的市场里面把车型放在里面做一些改进就可以了,但是中国如此大的市场,有没有必要或者可能将来包括合资公司形成一些深度的开发能力,包括运用一些新的技术,适合中国这样大的市场进行设计,就是在设计意义上的这种创新。我想这个可能合资公司也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据我所知有些合资公司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中国的市场可能和其他国家的市场是不太一样的,应该说做这个工作是有必要、有可能,而且将来也会得到比较好的回报的。
主持人邢磊:现在已经到了第一结束的时候,让我们鼓掌感谢所有的演讲者。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演讲者来回答的话,大家可以在茶歇的时候问他们,第一节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