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我来这以前,不知道这个会议是怎么个性质,到这儿以后听到李书福同志和大家谈了以后,才认识到是这么一个会议,同时有200多名吉利大学的同学参加,这给我更带来了一个惊喜,还有我们一些老人,又有这么多的年轻人,又看到吉利的车,真是非常的高兴。 当然说起汽车来,我今年80岁了,清华大学1948年,1948年底毕业,是清华大学第一届汽车专业,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搞汽车,一直到现在,所以可以说大概有58年,接近60年的时间了。现在我脑袋里头,满脑袋的还是汽车。现在看来今天在座那么多年轻的学子,大概可能都是汽车专业的,我都不知道,我的心情特别的高兴。我说些什么呢?一个是缅怀方劼同志的这么一个会,当然得说他几句,方劼同志把他一生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汽车工业。想当初,他应该说是最年轻的一汽的党委副书记,那个时候大概只有30几岁,从江苏到一汽来,他对汽车的知识是从参加一汽的工作以后逐渐积累起来的。他那个时候对群众工作非常的关心,对于群众的创造发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非常关心。尤其是对当时我们所说的群众运动,群众运动其实挺繁重的,当时一汽很多很多事情都是发动群众做的。其中有这么几件事,一个是当初一汽有一个电站,电站是烧煤的,可是在1958年以前,有一个阶段的煤非常非常紧张,大庆油田那个时候开发出油站,所以那个时候北京下了一个通知,大概是1956年、1957年左右,一定要改烧煤为烧油,那个时候一汽管电站的就是江泽民同志,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江泽民和他的身上,那个时候煤说断就断,那个时候他和江泽民同志发动群众,大概就是用了很短的,大概是个把礼拜的时间,把油罐储存起来,把锅炉是烧煤的,改成烧油的,这件事情他出了很大的力气做组织工作。
还有一件事情,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的。就是我们1958年的时候生产红旗轿车,1956年的时候毛主席就提出什么时候我能坐上中国自己生产的轿车,在这种号召之下,一汽就在1958年6、7月份的时候,就开始搞红旗轿车。红旗轿车是用群众运动方法,大家抢零件,一个车间多少零件,搞起来第一辆,那是1958年的8月1号吧,说是第一辆轿车。可是大家知道,从现在的眼光分析,那个时候我是亲自参加,我也是受这个运动感召之下,那个时候我在发动机厂管这个事,做技术科科长,我当然也是非常兴奋,满腔热情,投入到这个战斗里面去,车子是出来了,可是车子拿现在的眼光来看,只是一个能跑的车而已,问题是的的很。发动机刚出来以后,五分钟就完了,五分钟之后发动机就转不了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办呢,跟北京已经是报了喜讯了,要十一献礼。这个时候,厂里的几个领导同志,其中包括方劼,也包括王少林,孟少农,他们几个同志组织一个全厂攻关的这么一个组织,组织很多小分队来攻关,这个攻关持续了十几年,攻关这个事情一句话说不清楚,攻关确实是通过科学的办法,通过实践解决一系列的100多个项目,那个时候我有幸参加发动机的攻关,发动机当时问题很多,在这个组织当中,他是用各种办法来鼓励我们,给我们创造条件,所有这些问题,应该说是大体经过一年的时间解决了,都解决了,包括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最后由他来进行发奖,跟大家合影、拍照,全厂动员了好几千人搞这个事情,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所以应该说怎么样把科学的方法跟群众的运动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方劼同志下了很大的工夫,做了很大的努力。
当然,紧接着就是反右斗争了,在这个时候我记得他为我们技术干部,当时我们是技术干部,说了很多好话,为什么呢,可能很多同学不了解当时的情况。当时来讲,就是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不管你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好,完成多少任务,你思想跟不上不行,实际上看来是为了爱护我们干部。所以像我们这样的人,在当时就受到很大的舆论压力。这个时候,我记得大概是1959年左右,方劼同志开了一个大会,在我们全厂开了一个大会,他提出一个有名的“工差论”来给我们摆脱,什么叫“工差论”呢,他那个时候知道在汽车工业有一个工差,一个上线,一个下线,有一个允许的范围,他说我们做政治工作的话,也应该有一个工差,你不能给每一个人都看死了,说这个人就是应该批,这个人就是应该让人帮助,你应该知道你允许人家犯错误,也允许人家改正错误,允许给人家一个空间来发展。我记得他是在我们一汽的俱乐部,当时在厂子刚开始搞起来的时候,一人一块砖砌起来的俱乐部,在那个俱乐部里头他当场点名提出来我,对李刚等等同志进行平反,那个时候我感觉到我的心情确实是非常非常激动,现在来看,刚才陈祖涛同志业介绍了,他为汽车事业奋斗了一生,他在离开一汽以后,他多次跟我说,他说应该扶持每一个在汽车行业当中的积极分子,他的思想也是一贯的,就是积极依靠行政,所以这个时候不管厂子再小,人再少,当时的资金再少,凡是做汽车的,他一律赞成。我说你为什么一律赞成,他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他说万物当中从一开始,我说你这是对的。所以他当时支持吉利这个行为,我觉得他就是要在群众当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是他的一贯思想。所以今天我缅怀他,我也想起这个,我觉得他的这种深入群众的作风,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同时在座的一些年轻的同志也应该向他学习。
说到刚才李书福同志讲的那些话,我今天也感觉到很有感触。一个,我感觉吉利发展应该说是很快,应该感到很满足了,我觉得很不错了,现在来看,应该说是造汽车有八年的时间了,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不是20年,社会上老说20年,其实只有8年,真正拿到汽车的入门券,出生证不够五年的时间,实际上是短短的五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应该说是现在是一个很值得让人骄傲的这么一个康庄大路,走出来了。李书福同志已经说了靠天时地利人和上去了,确实是这样的。可是,应该说是李书福同志他的理念今天付诸于实现了,短短的五年时间,从一个一般的技术,现在走上了先进的技术条件,从一个低端的车,现在逐渐走向中高端,从国内市场现在走入到国际市场,我觉得五年的时间确实是李书福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不但在汽车制造方面,跟汽车制造有关的汽车跑车,我今天才知道什么叫做AGF,我问了半天也没问出来,可是现在杂志上登的AGF使我一头雾水,不知道什么叫AGF,今天当然知道了。赛车的行业在今天办了两所大学,我觉得都是不容易的。他有一个广阔的胸怀,这些事情作为我来讲,我曾经是一汽的第四任厂长,中汽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对我来讲,我想要做的一些事情,应该说他做的比我要出色的多,我在一汽的时候,我也知道要培养人才,我也组织了工人学习班,我们一汽也有大学,也有几千人的大学,也知道培养人才。可是今天吉利大学走得这么宽的路,今天三万多人,赶上清华了,我今天第一次看,以前我都不知道。我以前曾经也要创新,在一汽进行创新,也搞过很多产品,可是没有吉利搞这么快。我们现在像100年杨建中,都是一汽去的,现在杨建中说现在我们汽车搞一个天窗一个礼拜就搞出来了,在一汽的时候一年两年也搞不出来,我现在在吉利搞的一年的工作相当于在一汽搞十几年的工作,我就想想为什么会这样,今天应该说李书福同志创造的条件实质上也是国家体制改革允许我们民营企业能够走上一个健康之路,这个确实是创造了一个很有利的条件,我在一汽的时候,我手里的钱盖一个厕所都不行,都在上面控制着,今天我说李书福同志,我说你香港上市有个几亿美金注入你的资本,他说那不只了,我实在太羡慕了,我觉得从这点来看,李书福同志应该说感谢当前我们党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可是他不满意,还想往前发展,我完全同意。我也要回他一句话,回什么话呢?就是你要怎么样说服我们国家领导人支持你,你光限制我这个,限制我那个不行,我觉得应该比贡献,比对国家的贡献谁大,谁贡献大就应该支持谁,我觉得这句话说到哪儿,我们的总书记、我们的总理也不会反对这个话。想当年,现在的吉利的情况,已经从自主知识产权这个问题上已经走出来了,现在很多很多人由于中央领导提倡自主知识产权,所以很多很多人,很多很多厂也都跟上来了,跟谁呢?跟吉利厂,还有其它几个厂。可是我应该这样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在2000年的时候说的,就是六年以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起点,可是拥有自主产权不等于一切都有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只是一个手段,不是一个目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把产品设计掌握在自己手里面,为中国的老百姓创造一个拥有自己的车的最快、最好的机遇。所以我现在希望吉利在开始的时候,李书福同志提出来了,要生产一种为中国的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又买得起,又好,假如这样的话,任重而道远,千万不能为现在走入高端车而迷惑了自己的眼睛。高端车毕竟是少数人坐的,而绝对不能忘记我们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大家应该看看,今天我们这里以100万的速度每年向上发展,可是离我们真正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够达到世界平均的千人保有量,千人拥有量的水平还差得远的很,现在我们拥有3000多万辆车,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千人平均大概20几辆,我们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话,应该一千个人拥有130几台车,那就是说我们保有量应该到一亿六千万辆,现在我们到一亿六千万辆这个保有量的话,应该说还差得很远很远,你现在不要看我们展览会上那个是劳斯莱斯,那个是宾利,都是一些好车,看的眼花缭乱,我跟大家说我对那个东西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看看吉利的车,我看看老百姓能买得起的车,那才是真正为中国老百姓来负责的。我说八缸的发动机和四缸的发动机,那个贵到几百万,那个便宜到几万,技术上没有那么大差距,那都是人为的,所以在座的这些同学,你要从3000万辆中国保有量,赶到一亿六千万辆,那还有很大的一个差距,可是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十一个五年计划就是要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我常常问我自己,中国人到了小康社会的时候,汽车的保有量难道不应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吗?我认为是应该到的,我对于现在汽车发展速度我感觉不满意,我还不满意,这一点跟李书福同志的意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这个担子应该说是落在大家的身上了。
回来说李书福同志,我说我向中央已经建议了,建议什么呢?我说应该制定一个我们达到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的汽车普及化的水平应该达到多少,现在得定下来,你说达不到世界平均汽车水平,应该达到多少,然后我们为之而奋斗,然后我们的企业就做一个什么样的车呢,就是最节能的车,最环保的车,最安全的车,最能够使用代替燃料的车,最能够让老百姓使得起的车,这样的车在中国老百姓当中普及,我觉得李书福同志的吉利现在应该在这方面努力。现在不是说集成吗,刚才我听李书福同志说要集成,集世界之大成,集中国之大成,请你先把我刚才说的“大成”集起来,然后通过大量的生产出来便宜的车。我提出了一个六方面集成,第一个集成是要使用中国现在最多的能源,要转化到煤这上面来。第二个要集成现在的混合动力车的一些传动性,第三个要集成我们先进的柴油机,第四个把世界最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集成起来,第五个集成就是要把世界最先进的加工工艺,好的、先进的技术要集成起来,车子质量好不好,60%、70%靠设计,40%、50%是靠制造,你没一个好的制造工艺水平是做不出来的。第六个集成是把世界上最轻的轻型材料用在汽车上,这几个也可能我们在座的200多同学,可能这个任务在你们身上,但是我不希望在你们这一代才解决这个问题,我是属于第二代汽车人,饶斌同志他们是第二代,现在在这个台子上的这些人可能有属于第三代、第四代,李书福同志可能属于第四代,在座的这些同学可能属于第五代、第六代,我希望第三代、第四代能解决这个问题,使我们能看到六个集成在我们汽车工业里面能够实现。
耽误大家时间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
李总谈历史,从一汽的创业史直至中国汽车的发展史,谈技术创新,内容非常丰富,同学们今天长知识了。
张兴业同志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80岁了还在跟进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请张老讲话。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