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的几则新闻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上海某小区保安,为解决乱停车问题,居然公开扎破车主轮胎以示警告;与此同时,杭州市政府宣称,将可能对车辆征收拥堵费,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而于本月18日举办的北京国际车展盛况空前,参展商为展位几度争得头破血流。
这些现象极为有趣:一方面,人们挖
空心思和“车患”斗智斗勇;另一方面却不遗余力地刺激汽车消费,发展汽车产业。要发展经济,振兴汽车产业似乎是个中要义;经济发展了,大众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必然应运而生。然而,国内大城市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的承载能力却跟不上需求的巨大增长,停车难、交通拥挤等社会问题就随之而来。
有人说,这是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但问题是为何这种矛盾愈演愈烈?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笔者以为,这和不少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盲目上马汽车项目是分不开的。不少地方,有汽车业基础和没汽车业基础的,无不热衷于汽车产业的招商引资。有资料表明,我国有汽车整车投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21个,有汽车整车生产的达到27个,呈遍地开花之势。
汽车保有量的增多,会给城市环保、城市交通带来不小的压力,产生诸多社会问题,以后恐怕不单单是保安私放车胎气、城市征收拥堵费这类舍本逐末的“下下策”了。于地方而言,过度倚重汽车产业,也将会给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小的风险。
城市交通的现代化绝不等同于私人小汽车数量的增多。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一味盯着汽车产业这块“唐僧肉”,不如权衡利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城市交通布局科学化、合理化,减轻普通市民出行烦恼,这才是政府应尽之责。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