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好,今天是“日谭月谭”第三天,我们探讨的是关于车展的豪车的话题。车展观众日进入第二日,车展外寒风凛冽,经过我们测试,发现今年车展展馆里热度最高的是一号馆二层,是豪车展览区。先从这张图片上,我来讲已一个插曲,这张图里背景车是兰博基尼的标志,昨天展出了兰博基尼比较快速的一款车以及它的发动机,当我们工作人员需要拍它的照片的时候,工作人员亮出这样的手势,也就是兰博基尼向中国说NO,今天就以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今天请的嘉宾是刘晓勇老师、陈卓老师、凌然老师,还有北青报的张耀东老师。首先请谈一下豪车以及各位对他们的印象?
刘晓勇:我觉得每一届车展都有豪车参展,虽然量比较少,确实是最引人注目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在它的“豪”上、“价格”高上。一般老百姓感觉天价的东西,就跟看怪物似的,就要去看两眼。在他们心目中,跟普通的车友不一样。每次参展的豪车它的变化跟那些所谓普通车的变化相比较起来更小。从风格到技术,因为它已经是顶级了,它的变化是最小的。
主持人:每次带来的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以这些东西做了展示。
刘晓勇:仅仅是有一些小的变化。
主持人:陈卓你觉得是这样吗?
陈卓:我觉得豪车的参展每年看跟其他厂商不太一样。刚才在接受你采访之前,我也到了
1号馆二层去看,像几个豪华品牌在发宣传资料方面并不是很积极,而且展台旁边没有很详细的介绍车的资料。给人感觉是,豪车参展更多的是为了开拓市场。
主持人:混个脸熟。
陈卓:对,大家一谈豪车都是往一号馆二层挤,真要说谁对豪车很熟悉的很少,劳斯莱斯放在那儿,咱们张嘴说出具体是哪几款车型恐怕都很难,看豪华车,颇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
主持人:凌然老师对豪车熟悉吗?
凌然:豪车是细分市场中的一个特定类型,现在在国外有专门面对豪车的群体,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享受资源和占有比例最高的阶层,这个阶层是豪车的针对市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贵族、还是皇室都对豪华车情有独钟,就说明号车还是有很稳定的市场的。而豪车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标准型的概念,就是豪车市场不管有没有生产量,它毕竟是有一族人在接受它,而且这族人是直接针对性的关注。
主持人:对车展来说可能80%或者95%的比例都是普通的大众,对大众来说,我们看它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凌然:可能更向往提升自己的档次和层次。
主持人:张耀东你看完车展以后,豪车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张耀东:豪车这个现象集中反映了眼球经济。车展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冒着寒风看完车展之后还是买夏利,所有人包括媒体报道的,追逐的永远是豪车和概念车。看来,还是眼球经济的作用,你看到一个标题,车展上卖出一千万的车和卖出两万块钱的车是不一样的。另外公众,所有人的私欲,对富人的私欲,大家通过这个车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另外富豪的一面。这个豪华车99%的参观者是没有看到劳斯莱斯里面是什么样,每次车展都是这样的。其实永远是封闭性的。
主持人:放在高台上,颇有些让我们瞻仰他的感觉。
刘晓勇:刚才放的照片就体现他们的心理,他们故意要制造一种跟普通观众的距离感和孤独感。车门从来不会打开让人进去。
主持人:对于车展来说,我们参加车展更多的人还是希望有一部分车迷,我想了解这些豪车卖这么多钱好在哪里,靠什么卖这么多钱,是速度更快、还是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或只是只是一个样子?我们在展会上只能看到外型,核心的部分在车展上很难看到。您有没有了解到比如劳斯莱斯或者法拉利,通过看能了解到它哪些优势,是发动机优势还是设计优势?
陈卓:从技术角度来说,有的劳斯莱斯展台标的车价都是7百万,8百万,可能技术上跟一百多万顶级的奔驰,宝马X7系不会差别特别大,无论是从技术参数还是从最先进的管理技术的应用上说,都是如此。我觉得它的价值不可能仅仅从表面上来看,更多的还是在于品牌理念和相应的附加价值。
张耀东:咱们今天讨论是豪车值不值,你点出第一个值不值的概念在技术上值不值。在座的人以我对诸位的了解,好像还没有一个人有实力买得起劳斯莱斯!我们都是一种抱着树下看酸葡萄的狐狸心态来讨论这个话题。我们谈的第一点在技术上值不值,刚才陈卓觉得技术上不完全值?
陈卓:在技术上达到同等高度,我觉得成本可能只用它的四分之一就能达到。现在一说劳斯莱斯,就觉得这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底盘,技术工艺与发动机制造,还有手工的桃木,精选的牛皮联系在一起,就觉得这个品牌内涵非常深,所以物有所值,似乎觉得这种评价是理所当然的。现在的这种状况,豪车给我的感觉好像劳斯莱斯是给贵族的,而贵族又不是三代就能培育出来的,有的欧洲豪华品牌,甚至在几年前特别资深的汽车媒体记者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参加几届中国车展之后,依然能够卖出天价、依然能够把参展的车全买光!有的时候天价还是迎合了中国的一些消费心理。
凌然:我理解陈老师的意思,他认为不值,我却认为是值的。因为豪华车本身有一个受众群体是很小的一族,处在一个经济链中金字塔尖上的群体。豪华车正是为了迎合这一族的需要诞生的,它
要用各方面的对汽车功能的理解和实践来满足这部分群体的心理。它的价值体现,第一、在国外是手工劳动,绝对区别于机械化生产。第二,它又是各种高尖精科学和各种工艺技术的集成,这是满足高层次人心理的标准。因为国外地位阶层也是讲究突出化、特征化或者独立性的,他们的心理不很希望拥有那种数百万产能的车。
主持人:希望有个性,就像穿件衣服一样,穿出来不会跟别人撞。
凌然:像很多巴黎时装,就一件价值就很贵,一旦大规模生产了,就会失去应有的珍贵性,恐怕,我们今天所谈到的豪车,也是为了更多满足这种心里。
陈卓:平常人印象中的顶级豪华车,在欧洲、日本、韩国,没有天价500万以上的豪华车,这种东西你说日本人或者美国人没有能力制造这种工艺或者这种技术?欧洲本身,可以说是说手工打造贵,中国手工反而不值钱,这就需要从很多层面来解释了。你说这是自控机房加工的,大家觉得肯定质量很可靠,反之在我们企业,就会给人一种粗糙、落伍的感觉。针对手工、甚至引申到人力资源,中国与欧洲竟有如此的差距,令人费解、也值得我们反思!
凌然:我跟刘老师探讨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国外可能是五六万欧元、五六万美元,就可买到中高档的品牌车,在中国为何竟这么大的差距?
刘晓勇:说欧洲为什么会诞生这样超豪华的品牌,除了手工劳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欧洲工业化历史特别长。作为品牌,它的积淀必须靠时间来保障的,有时你的产品做得再好,也无法在短时内成为广泛公认的品牌的。品牌是需要提供给消费者的,中国很多消费者目前停留在对它的基本功能的追求上,目前所有的重点都是停留在性能好不好,质量好不好,配置纯不纯这个基础上。在欧洲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所有的车出来,质量、性能配置都已经没有什么特殊的时候,商品的另一个功能,也就是情感价值,就会体现出来。顶级的豪车从成本划分,制造成本是占了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意识的价值,就是多卖钱的部分,就是在情感价值。情感价值是靠人们意识想象中的、是靠欧洲一两百年的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
张耀东:总结你的观点,技术上不一定特别值,但是有一定的面子,咱们说白一点就是能够长面子。
刘晓勇:不完全是为了长面子,因为豪车肯定是在长面子。但是能买得起豪车的人,不需要买一辆豪车给他长面子,他可能更在乎的是车之外的东西。
主持人:基本功能之外的享受。
刘晓勇:说到豪华车的特制牛皮,比如产生阿尔卑斯山某个地方的牛皮,也许末一群体对这个地方的牛皮特别钟爱,甚至跟牛皮的好坏没有多大关系。
凌然:有一次巴黎车展,我们跟欧洲记者交换过意见,为什么顶级车这么贵而且居高不下,他们的意见很简单,就是应允许这种高昂价值的产品存在,因为他们是公认的标志性产品。法国有一种包,我问他为什么那么贵,超过别人的包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值,他们说这叫适时满足单一群体的需要!可能路易威登的包一年只做一百个或几百个,以满足全球的人对它的需要。像劳斯莱斯或者宾利就是适时满足一部分群体单一的需要,这种需要可能是升值性的需要。
刘晓勇:到欧洲商场去看,买路易威登的包都排长队,都是亚洲、日本人去的,但是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拿着护照,每个人只能买一个。
陈卓:说到豪车,我们不否认它的价值,为什么现在坐在这里聊豪华车,还是为了满足现在的消费心理。北京车展再过十年,大家不会再想拿它做话题,因为像这种豪华车,刚才说百年的沉淀,事实上不是这样,中国的消费心里不是从品牌内涵考虑,有的品牌可能参加车展也就是两三届大型车展,在之前对它并不了解,但是一宣传,车展上宣传做起来了,说是欧洲豪华车,中国人可能就立刻就接受了。
主持人:消费者很被动地接受这个产品。
陈卓:包括路易威登的包也好,满足时下的消费心理,没准800万买了这个车,让他总结这一生,没准也会说,我这辈子也就买这个车。
凌然:也可能最有价值就是珍藏这款车。
张耀东:我对陈卓有一些观点是同意的,在三届车展之前,2000年车展的时候,没有觉得宾利是特别豪华的车。在2004年车展的时候,宾利炒作成一千万的车,炒作很凶。宾利实际上当时已经划归为大众集团,成为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世爵知道的人更少了,现在如果到门口做一个调查,因为传统的超豪华车,劳斯莱斯在中国是有品牌历史的,这个品牌历史还是源于当年王府饭店买了两辆,也是舶来品。刚才讲到附加值的东西,现在还有一个观点,为什么英国在卖这种车,是因为英国人有贵族文化,这贵族文化导致豪华车的诞生,这个观点有没有道理?
刘晓勇:这个是有道理的,很多人对贵族是不了解的,不知道贵族他们每天都想什么,只有真正的贵族自己才能解释。今天这个话题一千万也好,七百万的劳斯莱斯值不值,实际上只有买那个车的人心里知道。我们探讨它存在的合理性,
我还是认为它有合理性,比方说一般人对豪车成本构成不清楚,它性能上的提升跟成本不能成正比关系,比如说咱们就说加速,0到100公里加速,如果普通的车从15秒改进到10秒是很容易,如果从5秒要改进到4秒那个就非常难,可能为了这一秒或者0.1秒的改进,成本要付出很多万。第二个概念,豪华、小批量的生产方式,甚至人工的生产方式,就决定了它的单车成本很高。这种豪车里的配置是五花八门,可能里面一个高精尖的小配置就能顶上一辆轿车的价值。豪车本身的成本就是高。还有异价功能强,我成本只有一百万,能加到200万卖,这就是品牌影响力。经过这么多年,这个品牌在那些所谓的贵族阶层,他们已经认可了,在这么多年的积淀下,这些人群觉得买车就应该是这种车,所以它的品牌,这种价值提供了异价的资本。还有它是可替代性很小,由于它必须要拥有的个性化,基本上是替代品很少。就说今天讨论几款,劳斯莱斯、宾利、玛莎拉蒂,都是无可替代的。比如我喜欢劳斯莱斯的,不可能买一辆玛莎拉蒂或者买一辆兰博基尼来替代,豪华车本身就决定你的选择余地会很小,价值自然也就提高了。
主持人:刘老师您谈到加速比较好,这几款急速飞车能急速到三百多,觉得中国富豪买了这些车,有多少机会来体验300多的急速?相当于这个马可以跑多快,但是这个马从来没有跑到这个速度,这个意义是不是特别大?
刘晓勇:我的理解是这些人拥有这辆车以后,普通人拥有一辆车开车的时候也有人车合一的感觉,就是这个车是我的工具车,是我的一部分。这些人买了这些车之后更有这个心里,更增加了它某些方面的心理优势。比方说这个车在需要的时候,在急加速的时候能跑到三点几秒,就跟一个武林高手一样,我的功底很深,但是我走在街上,我有一种心理优势,我觉得他们追求的可能不仅仅是这个东西。
张耀东:陈卓您觉得呢?
陈卓:从我的观点来说,还是刚才那句话,现在豪车还是为了迎合时下消费趋势。
主持人:这种消费趋势是正确还是畸形的消费趋势呢?
陈卓:不能说畸形,是各种因素下,综合得出的环境就是这样,不能说它是畸形的,人家花800多万买一辆车,说人家是畸形消费,也是不合理。这个要随着对汽车或者对消费理念不断地转变,人们的理念也会改变。
主持人:国外品牌进到中国,他们也很郁闷,据我所知世爵打造的就是车主定单之后,他这个车开始生产,整个过程车主在网上全过程可以看到,无论哪步都可以做到。我跟世爵国内经销商聊天,去年整个年度在中国只卖出一辆车,但是他为这辆车车主还要提供全套的服务,并且他们在北京也有他们的展厅。就这种引进和销售速度,是不是会有巨大的问题?
陈卓:一个是产量少,二是在技术和工艺上都是一流的,就会造就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现象。还有一个,像这种进口车在国外一是产量少,二是到了中国直接销售到中国的销售终端,利润环节太多了,在国外的经销商赚取一部分利润,到我们国内再赚取一部分利润,再加上税费之类的,落到实际上车本身的价值比较少。如果综合到最后所说的有心里上的优势或者面子上的优势,就更不好说了。
主持人:比较质疑花800万买这个车的人,真得了解这个豪车品牌的品位,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这个豪车品牌积淀呢,就是别人说了一句话,说劳斯莱斯的车绝对是最棒的,可能只因为这一句话就选择了,可能没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凌然:我们看所有的品牌汽车,包括奔驰、日系的或者法系、美系的车,都有各自的优势面。豪华车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它的综合指标往往是最高的,各方面不管是刘老师说的可能三秒钟加速到一百公里,各种配置,安全性、舒适性,汽车所有功能性,比较起来,是超越了所有单独品牌的车。像德国车可能拥有安全性、工艺性,日本车拥有舒适性和经济性,美国车可能是动力,都会在豪华车上有充分的体现,这是很有说服力的一点。
张耀东:今天讨论的基本前提是豪华车肯定是一款好车,只是我们讨论的是值300万还是值600,就是异价部分值多少钱。换句话说,跟啤酒倒下去半杯泡沫值多少钱,我个人觉得这里有泡沫的,即使有了泡沫,世界上有一个现象,所有生产豪华车的企业都不赚钱,有了泡沫还不赚钱!刚才多玛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一年才卖一辆当然不赚钱,但是这个泡沫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
凌然: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与外国人的消费差异,不管是贵族的消费心理还是品牌意识,外国人由于人均收入跟中国有一个相当多少倍的差,就会产生消费值不值的问题。在中国中间环节太多,真正的厂家也好,消费者利益也好,国家利益也好,都无法确切地保证,这可能就是不值的重要因素。
陈卓:包括刚才说的包,如果作为一个法国人,我能做到用其价格的三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就能买一个,在中国就是翻倍的。还有在中国人想象中,人云亦云,很多东西就是人云亦云。像劳斯莱斯或者说宾利说质量肯定没有问题,这种东西比如说是金字塔尖上还是避雷针,没法说做一个满意度调查,没法做到公众认知度特别高的质量结果。你说好肯定就好,就值那些钱。从普通层面上,英国车的质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坚实。
刘晓勇:这种高端品牌,这种高价位,体现了欧美车很到位的地方,他们绝对要从各方面维持这个。买路易威登的包我不相信它的生产能力不能多生产一些,让那些亚洲排队的人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这个生产能力是完全能够满足的,为什么非得每人只领一个呢,他的经营意识跟中国大部分厂家不太一样,他觉得我现在已经是高端品牌,能卖这么高价位的时候,我宁肯少卖一点,要赚一百年的钱,赚五百年的钱。每年不犯错误,只要维持高价位,让质量控制住,不出质量问题,就不用打广告了,而且一年一年下来,品牌的知名度会越来越高。对中国发展中国家来讲,老百姓的心理和企业心理是一致的,就是要快速致富,现在卖一百个能挣钱的时候,还有人排队的时候,我就生产一千个,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一千个挣的钱没有卖一百个挣得钱多。普通老百姓都买得起的时候,怎么可能让消费能力更强的人掏出更多的钱买这个呢。
陈卓:中国的机会比他们多一些,参与竞争的人也多一些。
张耀东:中国绝对富翁并不多,中国新兴富翁和俄罗斯数量差不多。刚才讲到门槛,有一个产量门槛,在国内还有一个价格门槛,买得起2千美金房子的人不在乎花四千美金,甚至人为有一个价格门槛,定价算了算7百万和8百万差不多,就定一个8百万。
陈卓:现在好车不多,这个车定到800万,我们说它是泡沫,实际成交价格都是很神秘的,最后谁爆料说这个车主买了800多万的车,最后的实际价格不是一样。
刘晓勇:它的定价策略和经济性的车不一样,经济性的车,现在有些人买车,托人说能不能找厂家便宜一千块钱,也非常有积极性去找人。对几百万的车来讲,如果是一个五百万的车,如果说定到600万,可能对买主的影响力也就跟我们十万块钱的车定到9万块钱差不多。
凌然:由于中国环境、秩序可能在市场经济刚刚开始还不够完善的原因。像广东、上海一个车牌一个车位能拍到多少万的天价,一个车牌本来值二百块钱能拍到6万、8万,甚至十几万,这个原因和豪华车比较起来,我认为豪华车的定位并不是很贵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还是确切一点。
张耀东:这个车在国外的价值有没有想象那么高,比如刚才说的包,为什么在欧洲没人去买,在亚洲有人排队去买。多玛有一个数字,像我们这种车在国外18万、19万英镑,迈巴赫新发布的这款车X62S也就40多万欧元,也就是它最贵的车,但是对于欧洲人是什么概念,他的一个百万富翁最起码是千万富翁才能买得起,在中国亿万富翁是买不起的,要十几亿的富翁才能买得起,这种消费价值不一样。
主持人:中间的差距本身是在中国国内达不到这个势头,还是中间环节吃掉?
陈卓:有中间环节差。
张耀东:说一句不一定准确的话,就是暴发户的心理,急于把价格提得高,我能买得起一千万的车。是这样的道理。
刘晓勇:在中国做得利润肯定比在他们国内做得利润高,如果现在这个价格是真实的成交价格的话,其中一大块利润可能就“消失掉了”,所以有些豪车的水份,不完全怪品牌本身。就是说人家瞄准了中国的暴富人群多,又是很容易盲目消费的一族,所以,豪车的价格能超出想象这么多,就不足为奇了。刚才说了物以稀为贵,这是一个稀缺资源,所有的稀缺资源都是价值跟它的价值是完全脱离的。如果说再过个多少年以后,北京车展不会有人争论今天这个话题了,我觉得这是肯定的。因为到那个时候,中国人高端消费人群提升自己身份的方式会越来越丰富的时候……
张耀东:那会就是游艇展。
刘晓勇:还有在中国看到这种车的渠道少,在欧美、日本、香港,很多店里都是摆着这样的车,日常能看到,可是在中国很少,可能全国加起来很少有几家看到这么多车的地方。北京车展也有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买得起汽车的人才能看到,在这个平台上卖得贵一些,如果将来像中国像欧美一样,在大城市的主要街边上都能摆专卖店的话,这个车展现象就不存在了。
张耀东:比如今天看车展的20来岁的青年人成长到财富的精英阶层的时候,他获取信息已经根深蒂固了,更理性地看这个车本身。
主持人:还想说一个个例的案件,在去年曾经跟随一个山西煤矿主购车,他到北京来买一款高档进口车。一个进口汽车的销售员跟他讲,最后买这款车把钱交付了之后,他又问了销售员一句话,我买这个车到底比那个车好在哪,他当时已经确定要交易了,还要多问一问,我花那么多钱之后,到底买了什么。这对所有消费者是一个个例,一部分人很明白中间的东西,但是至少一些暴发的人根本不了解这个车,只是简单的印象。
刘晓勇: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在中国买这种车不像国外的贵族阶层对这个车本身很懂,我是选择劳斯莱斯还是选兰博基尼,有自己的想法,在中国不一样。我从合理性来分析这个问题,即使买完之后,交了钱之后,还不知道这个车到底好在哪里,这种合理性虽然很牵强,但毕竟是存在的。这些车和我们普通人买车追求的目的不一样,这个车赋予的功能不一样。这个车有使命功能,这些人买车第一他用的钱可能只是财富里非常小的零头,也就是说这个财富对他来讲只是月收入、年收入上一千万或者多少万这其中一个数字,对他来讲搁在银行去投资,搁哪儿对他来讲都没有一个很直接的感觉,反而到不如我花500万买一个车摆在家门口,天天有这个感觉,这个500万不买这个车也不知道在哪花,或者搁在银行的钱款不如买这个,他觉得值!
陈卓:也就是买这个车不在乎泡沫多少,就是泡沫多也好,少也好,就需要这种体验。
张耀东:原来迈巴赫全球负责人就讲了一个概念,说我们迈巴赫我们是在跟游艇,跟豪华别墅竞争,因为这些富翁有钱干什么,要么买一个闲房放着,买一个车放着,把自己的游艇装修一下。
凌然: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刚才提到了价格门槛,为什么外国人到中国来异价这么厉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秩序。现在在市场上最有影响,最值得探讨的焦点厂家的定价甚至比经销商的定价还高,这个在国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经销商都便宜三万了,厂家可能还维持很高的价格,这是违反市场规律的或者定价规律的。这个模式在中国汽车市场存在,就使得这种异价可能性有很大的空间。外国觉得中国市场空间可以在这里钻研,可以根据中国某些虚荣群体的需要来定价,这是很正常的事。不但是这个,以后很多事情会存在这种状况。
张耀东:陈卓你开过这种车吗?
陈卓:这个我还没开过。
张耀东:保时捷呢?
陈卓:保时捷开过。
张耀东:玛莎拉蒂呢?
陈卓:没有。
张耀东:现在买这个车的用途,干什么?
陈卓:我们自己觉得还是心理上的价位大于实际车的概念。
凌然:在国外有一种用途,像国外一般家家都有两到三款车而不是一款车,可细分为工作、休闲、接待等方面的用车。国外这个车并不是上班或者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像法国有一个很著名的赌城摩纳哥,到那里去看看,据说如果遇到较大的聚会,连奔驰、宝马没有很好的停车位,主要的停车位是豪华车,是为了显示他的高档。因为欧洲人也有虚荣心,这是全球一样的心理。说白了,就是为了展现具有标杆意义的身份。
张耀东:到戛纳,开保时捷也得溜边走。
主持人:今年看到迈巴赫试驾文章写得很经典,里面配置的科技设备并不重要,进入车内第一分钟觉得很舒服很放松,在五分钟之内可能会睡着,它里面配备什么东西或者怎么驾驶,并不重要。
刘晓勇:就是贵族标签。今天探讨了一个附加的功能,能够达到共同的理解,是很重要。比如说我们买得起这种顶级豪华车这个人群,这个消费人群和社会上基本上是割裂的,无论从他们生活的区域和生活方式都是割裂开的。普通人很难理解这个人群为什么要花一千万买一辆车,觉得他傻,不值。反过来想一想,这个富人阶层反过来再想我们花两万三万块钱买这个车的人,肯定也在说,说买的车傻吧。这是两个不同人群,在我们这个社会是缺乏交流的。实际上这两个人群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他们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价值取向,它的合理性就在于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对所有人群都能提供他想要的东西,这是我们的一个进步。第二,我觉得对富人阶层来讲,他花一千万去买一个车,实际上也是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合理性所在。他即使经销商、厂商挣了很多钱,但是社会从里面获得的税收也比其它车高很多,这也是合理性。
陈卓:从这个角度,能买就买吧。
主持人:尽量在车展上买。
张耀东:刚才说到用途,有的人想把标签扩大化,我知道原来有些人买了车之后就停在自己公司门口,比如他有公司是酒店式的公司,而他就是酒店老板。我在国外也看到,法兰克福一个非常好的酒店,门口也停了豪华车。因为国外酒店没有咱们这么豪华的大厅,尤其是欧洲的酒店,说门口有几十米开阔的空间很少,就停路边,也停一辆豪华车。
刘晓勇:外面做豪华装修或者做一个景观也是好事。但所付出的价值,可能要远高于豪华车。
张耀东:我记得原来是三元桥有一个地方,总能看见一个劳斯莱斯。我听说还有一些情况,就是婚庆公司也有劳斯莱斯,有钱人买了之后,一半是公司用,一般是租赁用。
凌然:如果要是这样的话,可能四五年会收回成本。往往买得起这些车的人经济头脑更发达,这是客观的。
张耀东:有些人不一定是家里一定有钱。
刘晓勇:刚才说到他怎么用这个车。到底用还是不用,他在用的过程中能享受到什么东西,有一些小例子,我看到比如在德国有一个村子里每年有一个牛的游行,把自己养的牛在河对岸,把牛运到村子里,进行打扮,第二天参展,这个活动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但是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全村人得到了享受。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上次金港法拉利旗舰店开业的时候,是香港的车主结队开到北京来的,这就费时费力,对车的损耗也是很大的,但是他们也是乐此不疲。开到北京觉得很风光,而且觉得这么多法拉利车一起开出来,有找到知音的感觉。还有一个例子,我们做了全国卡车大赛,在中国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刚开始选手很少,观众也很少,从去年开始,就有一些人一站跟着,而且是自己开着车,最有典型意义的就是郑州的一个车,他开一个奔驰S600,
一站一站跟,从郑州跟到上海,从上海跟到北京,他也没有获得过奖,这站比了,输了,下站开着奔驰又去。这就说明这个阶层已经度过了他的资本原始积累之后,他的收入已经很富裕了,之后的休闲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他就愿意开着奔驰S600在全国到处转悠,在他喜欢的平台上展示自己,你买这个车也许一年只有一次,也许为这一次,甚至坐轮渡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玩一下,他也乐此不疲。
凌然:多玛说的山西人买车的特例,我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人不懂车也买这个车,他买这个车,还有一个用途,就是所谓的关系车。这个车买到家里,很多与领导或者上一级主管的网络就会畅通,有的为了做公事用这些车,有的为了私事用这些车,这些关系用完车之后可能换来的是给他的是政策,这些政策换来的价值远远比车要大,这是经济头脑发达的地方。
主持人:跟他们接触过程中,有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内会说你开的是什么车,如果这个圈子里你四个人都已经是在四百万级别的车,而我开一百万级别的车,他一定要跟你们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张耀东:在法国赌场,那就是通行证,没有这种豪华车,你去花钱消费觉得丢人,就像彩铃疯狂的餐饮似的。
陈卓:今天讨论的豪华车,经济构成也好,谈这个话题有些偏离了,可能找一个豪车的车主讨论,这样更全面一些。
主持人:我们的结论有一些偏颇。
张耀东:我们的心里是一种佩服心里。
主持人:进口车商也很困惑,不知道在国内通过什么方式,是通过车市选择店面推广,还是让普通大众都明白这个东西。
张耀东:有些特别好的豪华车经销商我也接触过,有一整套的经销方式,他跟我们的营销不一样的,他做广告是没有意义的,劳斯莱斯不需要做广告,车展是一个广告。但是他最大的困惑是寻找中国这么多人寻常百姓能买得起车,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说自己能买得起,在北京城四大精英级俱乐部,像一些大众社会名人,演艺圈名人,他所有的资源就是怎么进入这个圈子,是一对一的销售。
刘晓勇:也许会花几千万赞助一个高尔夫球赛或者做一个什么东西,反而不愿意花一百万甚至十万块钱做一个普通的广告。
主持人:今天的话题一个小时的时间差不多了,希望各位就好车进入中国或者进入中国的北京车展做一个建议。
张耀东:还谈最后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出现顶级品牌,大家感觉到一百年以后,有豪车。
凌然:中国要想出现豪车,因为豪车有一个标志性的概念,就是自主性非常强,一看这个标牌就是劳斯莱斯,一看那个标牌就是迈巴赫或者宾利。但是中国车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基础问题,这个基础就是自主化,什么是自主化,我认为很简单,一个是基础创新,一个是基础上创新,就是这两个概念。现在没有基础创新的情况下,谈基础上创新,我们分明在掩人耳目!基础创新就是在零意义上创新,基础上创新是需要有这个模式,如我们有企业的竞争战略是针对日本车,那么,你只有超过日本车,才能称之为基础上创新!否则,时间过了越久,落后幅度就会越大!50年后,可能回拥有自己的豪车品牌。
主持人:这是凌然老师的预期。陈卓老师对中国式豪车的预期?
陈卓:现在提这个话题太远了。首先豪华车一是品牌影响力,二是技术,现在不要说豪华车,自主品牌做到中级车的影响力都很勉强,我们要一步一步,经济型轿车能站住脚了,中级车的门槛过去了,把这个过去了,我们再想这个。一个是品牌影响力,还有要从技术角度来说。
刘晓勇:豪车的诞生,车如其人,豪车的诞生就像一个贵族一样,至少要三代,为什么欧洲的豪车多,就是因为它有这么长时间的磨炼,为什么日本的豪车少呢,也是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才推出了自己的豪华车。我想中国顶多现在算是走过了第一代,至少按照这个算起来,20年以内我觉得是不会诞生这种豪车。
张耀东:除非有汽车业大的进步,相当于我们从有线电话过渡到无线电话,有技术上达到了,真得说可能车以后没有四个轱辘的时候,我们赶上了这个时代,才有可能本质上的变化。
刘晓勇:车各方面的积淀特别复杂,现在在欧洲生产线上,车标还没有装上,厂名还没有打的,在生产线好几个局部可能发现这个就是雷诺车,这个是标致车的,那个是雪铁龙车,这就说明他们品牌的烙印在每个环节里。日本车这方面比较差劲了,它基本上都是大陆货比较多一些,都是中规中矩的车,销量特别大的,要没有车标的话很难有烙印非常明显的地方。在豪华性的凌志车里,稍微有一些体现,但是还是不行。这个积淀确实需要时间。
主持人:感谢各位老师,感谢网友,希望网友积极参与我们明天的日谭月谭车展话题。谢谢!
(责任编辑:多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