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卡多中国公司执行副总裁史蒂夫·克拉克先生接受搜狐汽车独家专访
里卡多公司,这个名称进入中国人视野是在上汽集团跨国收购英国罗孚的新闻事件中。上汽通过里卡多2010公司将英国罗孚100多位高级技术人才全部吸收。 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里卡多是上汽集团旗下的某个公司。北京车展前夕,搜狐汽车独家专访了里卡多中国公司执行副总裁史蒂夫。克拉克先生,揭开了里卡多公司的迷雾:原来这是一家躲在幕后,专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开发关键总成(如发动机、传动、电子等系统)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
在中国政府“自主创新”的政策鼓励下,它的业务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而它的到来也解决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对核心汽车技术的如饥似渴的需求。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是“饥饿的熊” 两周前重庆力帆刚刚签约了两份合同
搜狐汽车:在我们的印象中,里卡多好象是专门为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开发产品的一个公司。上汽集团全资拥有这个公司吗?
史蒂夫·克拉克:这是一个误解。里卡多是家英国的独立的汽车设计公司。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从事车身造型以外的核心零部件总成如发动机、传动、电子等的解决方案的提供。
上汽是我们的客户之一。由于上汽集团在收购英国罗孚时有100多位英国专家需要收编到旗下,于是与里卡多公司协商采取了一个独特的合作方法,成立了里卡多2010公司,为上汽汽车集团托管这100多位技术人员。
但是,我们的业务不仅限于上汽。我们的董事长两周前刚刚签约了重庆力帆公司,而且是两份合同。
这是个只有3000万人口的城市,距离上海有2000多公里,只有具有战略思维高度的人才能看到这里的汽车市场前景。他的董事长是做摩托车的,他认为摩托车和汽车没有区别。这样的大胆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还有BYD,(比亚迪),他是电池企业,也开始做汽车。而且,与他们的交往中发现,这些小厂商们对未来的设想是十分实在的,它们做好了准备投入竞争的所有准备。
无论是吉利、奇瑞还是力帆这些本土的自主品牌小厂,对开发产品都有很大的发展规划,当中国的合资公司都在考虑怎么与政府建立更好的关系的时候,它们的眼中却只看到了市场份额。
在对产品和技术的渴望上,这些本土小厂是最饥饿的,但对市场份额的追求却有“熊“样的野心。因此它们是“饥饿的熊”。
数字显示,9月份的小轿车销量中,20%的家用轿车是这些中国的本土小厂制造的。20%的市场份额是由18-20家奇瑞、吉利这样的小厂占有的。
因此,我的预测是:中国汽车业的头20年主要是合资和引进技术;正在经历的20年,主要是联合开发+自主创新;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汽车业实现完全的自主开发。
中国本土的自主品牌小厂最能找到最合适的最实用的技术解决办法
搜狐汽车:您的意思好象是说,吉利、奇瑞这些本土小厂正在推动中国实现自己的自主开发。那么,这些本土小厂在技术研发上有些什么特点呢?
史蒂夫·克拉克:他们是最低的成本制造商,他们总能以最小的额外成本制造最大优化的产品。一些厂家以非常简单的业务模式参与竞争,和欧美汽车企业的大平台、大规模的综合系统完全不同。但是,它们(这些小厂家)却总能找到最适宜的市场需求,并总能找到最合适的最实用的解决办法。
对它们来说,开发新产品的策略非常重要。它们不可希望自己开发的产品能覆盖所有的车型细分市场。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来开发产品和品牌。必须确定自己独特的业务模型。必须考虑好自主开发的组织怎么 建立。比如:开发中心的设立,在海外还是在本土。
但是,这些小厂在整个研究开发和制造环节也面临一个挑战:提升质量水平和面向全球的竞争。它们急需改善生产和销售流程和周期,因为,据说,通用在中国即将要推出3000美圆以下的轿车,如果这样,对这些小厂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同时,它们(这些小厂家)必须要做到在开发自主品牌的轿车时不应该侵害别人的知识产权。
(责任编辑:陈映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