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质疑
三点质疑之一:车越贵,车模穿得越少,穿得越少越危险?
北京吉利大学文学院创办的汽车模特专业是国内唯一的专业汽车模特“试验田”,对外称“吉利天使”。 11月21日晚,主管汽车模特专业的陆涛院长和记者进行了一次关于车模的对话,他表示,车模在工作中受到性骚扰,一点办法也没有,平静面对观众,是对车模的基本职业要求。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中国车模与世界车模接没接轨?车模就是让人看的,还是承载了为顾客解疑解惑的功能?
陆涛:远远没有接轨,这轨没法接了,汽车模特在国际上风行一时,2000年以后汽车模特在国外渐渐不流行了。现在在国际上主要搞汽车介绍为主,相当于解说员。
国内的汽车产业从2002年开始有起色,汽车模特也随之热起来。中国的车模大都是由时装模特客串的,作为一个符号站在汽车旁边,但这个符号跟汽车没有关系。大多数汽车模特对车一点都不了解,对车展的层次、性质、甚至车展的主办单位是谁都不清楚,更多的人是关心站什么车,给多少钱。这个过程中她无法与汽车发生任何关系。
但我的观点是,汽车模特不能是站在汽车旁边的一个道具,她要完成汽车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表达。
青周:车模的服装究竟该穿成什么样,是不是越昂贵的车,车模衣服穿得越暴露?车模的服装与汽车品牌有关系吗?
陆涛:没有直接关系,但和企业的文化有关。车展上很多展台的模特给人感觉穿着很暴露、俗气,而有些展台模特服装与车的搭配看上去很协调,其实车模的服装与车型、车的品质、车的色彩和造型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国外的车展首先不允许有噪音,我们国内车展居然比音量、比谁露得多,这在国外是很滑稽的事情。但这在中国是没有办法的现状。因为我们的消费市场还不理性还不成熟。
还有就是受日本和韩国汽车模特的影响。日韩的汽车模特基本走的是性感路线,她们的车模胸围不够90、92,是当不了汽车模特的。这个现象满足的是一些低层次粗俗的社会心理,一个厂家推出新车希望人们来关注,但它没有对模特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就靠音响和女孩子穿得少来吸引眼球,这种吸引力很短暂,完成不了这款汽车的个性表达,还得再靠专业的汽车营销人员去解说,但是车展观众一般等不及专业人员的解释已经离开了。
三点质疑之二:车模与观众间是否要护栏,距离多少合适?
青周:本次车展有些展台是开放式的,观众能上去和车模合影留念,一些国际大品牌的展台都有很高很豪华的围栏,观众是不能走进去和车模近距离接触的。那么车模在车展中和观众应该是一种怎样的交流?车模究竟应该与观众保持多远的距离呢?
陆涛:这个和车的品质和企业文化有关。那些大品牌车在中国的车展中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其实他们在国际车展中并不这样,到了中国才加起围栏,表示它的与众不同和高贵,不允许观众动它的车,从姿态上显示自己不是老百姓能买得起的,你不能随便走近它,只能去欣赏它,与之相关的车模也就与大众拉开了距离。这和他们店大欺客的心态有关系,在法兰克福的车展上绝对不可能把车圈起来的。
当然中国的老百姓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的手是无处不摸的,这都会影响到车的保养和保持车的神秘感。
青周:可能是因为中国的车展比外国车展观众要多得多,也平民化得多。
陆涛:对,这是中国特色。在车展这种文化中,车与汽车模特跟观众间造成的距离,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策划。
三点质疑之三:车模遭性骚扰当真没法管?
青周:观众究竟应该如何与车模交流?该不该和车模说话?该说什么话呢?
陆涛:绝对应该是交流的,但你为什么看不到交流呢?是因为模特对车不了解,一问三不知,没法交流。
青周:有些人与车模合影时要揽模特的腰,是不是有骚扰之嫌?应不应允许观众与车模合影?以什么尺度为宜?
陆涛:观众和汽车模特合影的现象很正常,在车模中,以照相为理由进行骚扰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这个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学校车模专业的学生参加表演,现场有老师,发现情况不对会马上把人换下来,不给别人骚扰的机会。但我们不允许学生当面拒绝或冷言相待。
我们经常见到一种情况是有人趴在地下往上照,对那种人,就要求模特的服装、眼神有层次感,用表情有分寸地表达出疏远的距离,但是我们的车模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准。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