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对辩:单车利润下降,总体利润上升?
主持人:下面是第四个话题,请博友向雅阁这部分的且部长表明观点,并提一个问题。
孙斌:目前谈的是厂家这块,从经销商这块竞争充不充分,在一级、二级、三级经销商,在国内存在的问题,目前一级经销商处于白热化竞争阶段,对下线经销商竞争并不是那么充分,这是怎么个状况?
且小钢:你这是两个问题,先说第二个问题,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是民间的说法,在汽车管理办法和厂家销售网络里没有这么叫,好像授权不太分级,只是地域不同,北京是某一个品牌都是经销商,都是代理商,就是在这个区域买,那个区域卖。我理解你的意思在分销商,零售分销商,从一级派生出来的,可能有分销商,可能跟一级代理商共同分市场差价的利润,多了一道销售环节,共同分享厂家给一级代理商的差价,这个车热销的话,涨价、调价也都是你刚才举例的二三级经销商。反过来降价,让利多出,二三级经销商也是冲在前面,承担操作、执行,真正4S店坐在厂家规定市场销售价格大牌子下来做。充电就是更多你提到的二三级经销商,二三级经销商目前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规定不是很清晰、很明确,各地的工商部门界定也不是很强。今天这个大话题,这个因素还加在里面,消费者知道是什么钱买的,我估计这个钱有多少利润。年底年初所有的汽车厂家真的假的要报出一个财务报表,某某汽车企业今年7个亿人民币利润或者几个亿人民币,可是没有一个地方说清楚税前税后,怎么摊销的,大家只是感觉合资企业有几个亿的利润,这几个亿利润一定要摊到车的产量里,作为利润吗?这个话题琢磨好几年了,比如某某车7个亿利润,今年就三万辆,那个车今年只有两万辆利润,怎么合算的!因为工业、商业核算并举,有的企业是为了满足当地政府整个国民经济产值报一个数,有的是为咱们行业报出一个很低价格,有的可能就要针对税务部门单报一个数字,我相信最少有三种数。年底年初的利润有三种数字,普通的观众,普通的读者甚至普通消费者绝对不会知道哪个数是真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汽车行业的门槛还是放开了一些,不管合资、民营,这三四年加入世贸组织门口放开,连续几年以百万辆增加,竞争是有了,不管充分还是不充分,比较激烈的竞争也是有的。竞争在哪里,最简单,最笨的谁都会用降价,已经持续50个月以上降价,汽车最早降价是99年、98年就有了,当时影响不大,真正降价应该是加入世贸组织前几个月,2001年前后,持续50多个月的降价,让汽车厂家也不得不让出厂价一次两次,每年不能超过三次,厂家不讲价,商家也在不同时期降价,牺牲利润。我认识很多汽车经销商,合资的,国内的品牌经销商,叫苦的比较多,跟我叫苦没有用,我不会给一分钱的补贴,但是我相信他跟我说的是真心话,他们的利润比大多数利润比较多。又回到今天话题上,相当一部分经销商利润达不到年初或者早期的想象,他们觉得不挣钱,甚至赔钱。如果再希望他们更多的降价,那就看市场竞争,现在供应是足了,今年700万,明年800万,这可能是有的,供应量十分充足。厂家、商家竞争仍然十分激烈,激烈其中一个手段就是让利、降价、优惠、促销,大家想起几年前什么都送,冰箱也送、保险也送,全车贴险也送,现在不送,就是直接降价。连续50个月左右的价格的竞争,不管愿意不愿意,使得利润下降,我认为目前汽车特别是经销商,大部分利润不足,不够,你让他再做出更大让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特别是12月底以前完成任务,争取明年跟厂家再签订一个比较理想的代理的产品数量,这就会可能会做一些降价和让利。特别到年底,有可能是赔钱买卖,回笼资金还给银行,跟银行关系不好,这块生意做不了,有时候降价来自很多因素,厂家不做,商家很困难,我们都有放弃在做汽车销售的念头,这是相当一部分商家的现状,我不是替他呼吁,商家目前的地位确实不好,有不挣钱的、有赔钱的,已经进入这个领域了,渠道熟了,有固定的人员,有固定的场所,跳不出去了,只能牺牲,最后也不排除有些经销商最后归于倒闭破产。各种可能性都有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说经销商有大量的利润,只能说个别的经销商有,坚持我的观点。
古清生:经销商销售办法,说投入非常大,投二千万,要求建立4S店。我看到德国一个消息,说中国汽车产量很大,他们想过来看看,这个可能是政府倡导市场。我问一个问题,您说的是制造商,因为销售商的差异太大了,只说制造商。您刚才说的都是50个月价格一直在降,单车利润一直降下来了,但是50个月它的产量一直在涨,这块不能忽略了。
且小钢:没有忽略,这边涨着,这边降着。
古清生:单车利润在下降,总产量在增长,他们仍然总利润在上升。也就是说桑塔纳刚刚生产的时候,年产量只三万辆,现在年产量超过30万辆,它的利润缩短下来了,总利润又增长了,这个承不承认?
且小钢:刚才说的产量增加,采购成本,整个生产流水线的利润率提高,我去过好几回桑塔纳生产线,几十秒一辆车,成本下来了,普桑从十七八万,现在我估计是六七万, 已经是下降了很多。
古清生:没破六万。
且小钢:也就是说在十六七万降到六万,加上ABS、加上电喷、还加上EBS,配置上都加了,配置绝对不是20年前的配置,也有增加技术配置,也消化一部分成本。刚才提到了产量增加,成本一定下来,这是任何工业产品都是这么一个规律。但是价格要从十六七万降到现在的六七万,还是下降了。
中关村:以前十六七万,利润是六七万,现在卖六七万,利润可能是一两万。
且小钢:这个价格是有关部门定的,我想不是上海自己能决定的,这个大家要清楚。这个价格不是厂家能定的,是有关部门定的。
醉卧瑶池:厂家还是把利润放在后期保养上,因为现在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以前桑塔纳用手捣鼓捣鼓就修了,现在是电脑检测,你修不了,必须到4S店,到4S店利益有保障了,厂家的利益有保障了,商家更远的目光就放在后期了。
且小钢:作为消费者来说,我也希望车价降,跟所有的网友是一样的,但是过多的汽车五块钱一个,十块钱俩也是不可能的,有必然的成本,有市场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成本。刚才几位专家提到了中低档车竞争,跟国外结合,中方车价格高一点,用不了多久也会进入中低档车竞争,只要看竞争,中国和外国竞争,外国人和外国人竞争,我更愿意看到外国汽车厂家拿来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价格在中国竞争,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比现在还要多。
主持人:下面请博友给捷盟提一个问题。
古清生:我根据跟汽车厂商接触有一个现象,挣钱的说不挣钱,不挣钱就挣钱。比如自主品牌,低档车说我们挣钱,我们去年挣了多少钱,而利润很高的,说我们赔了,包括大众去年说我们赔了很多。这里存在着什么心理?
郭咏:经销商也有这个说法和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多国有品牌,按它的价格或者它的利润是比较低的,甚至有传很多是政治性色彩,只要我还在,现在国有品牌首先不说是利润的问题,首先是生存问题。生存问题很大一块就是整个市场认知,品牌认知,只要我还在,他就是成功的。所以为了在品牌形象上可能不挣钱,绝对不能说对外说不挣钱,因为要生存,要进一步发展。真正很多大的国外品牌,它实际上害怕人家说它有高额的暴利,虽然可能挣钱了,但是他说我是暴富,要放低身价,要说为人民提供服务的,但是背后确实挣了很多高额利润。就是刚才说的现在相对于合资品牌,民营企业还是比较弱,在合营的体制上,虽然有50%的股份,自由的发行权很弱的,这也是品牌经销商在建店的时候,所有的配件从国外进口,甚至所有的设计图纸,所有的规范、尺寸都是人家说好的。应该说我们的经销商没有任何发言权,是对厂家的发言权。国外的品牌通过这个,可以挣取高额利润,但是这些利润并没有反映到合资企业的利润上,但是确实又实实在在反映在消费者成本上。前两天跟一个经销商谈,现在新经销商日子很好过。为什么很好过,就是厂家控制我们,这样的日子很好活多了。如果没有企业保护,很快把经销商挤压、打掉。相反有这种垄断保护,不会挤压了,新的经销商日子很好过,但是新的经销商比原来的日子好过点,比老经销商差很多。听这些说法的时候要辩证地听,包括前两年,今年的经销商利润不错,最难是2004年、2005年,整个市场价格变化非常大,经销商03年、04年有大量经销商投资这个行业,那年很多经销商确实赔钱的,包括有很多经销商被迫放弃了经销。那个时候说钱不好挣也是相对于2003年、2004年,可以说,任何一个行业没有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成本的行业,只有汽车行业是这样。包括尼桑天籁,当时一个厂家号称两千万投资,当年挣2个亿,现在说挣钱不挣钱是相对的。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跟前年比确实挣少了,相比其他行业来讲,可能所有的工业行业里汽车仍旧是最高的,从投入、产出,到利润应该是比其他工业产业高很多。
主持人:刚才双方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现在请徐老师点评一下双方的观点,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现在请徐部长点评一下。
徐长明:刚才提的问题跟老百姓是一样的,收入比较低的这些人,他挣500块钱,他说挣两三千。挣三四万的,他说挣一万块钱。你说汽车厂商不行了,让别人买。我们做调查也是,经常是高收入哪些人不填真的,往下往少了填。低收入的人往高了报。我觉得跟汽车厂商是一个道理。刚才说还价格的问题,未来的价格,最开始还有下降的空间,要是像前几年一降几万块钱,这个成为历史了,以后不会再有。经过几年的价格下降,确实把厂家利润挤压得已经差不多了,就跟汽车行业, 你们都能感受到。包括供应商连续几年,每年10%给供应商压价,发动机、变速箱,零部件厂商给厂家供货,每年压10%的价格往下走,压的零部件企业日子很难受。下一步零部件企业要想再降价怎么办,现在全行业的整合,一步一步计划,把有限的产量归纳到强势企业去,这种整合以后,还有下降的空间,这种下降跟以前我有很大的利润空间随便一挤压,这个难度是不一样的。经销商也感受到,我感觉未来的降价可能每年2%、3%,再像以前那么降不可能。成本也在提高,能源的价格,原材料价格,水电成本,人工成本都在上升,现在能压的就是零部件价格。还有经销商方面,说经销商亏损也是分类型的,02、03年建了店的经销商日子很好过,那个时候投资2千万元,平均1500万建一个店,像雅阁一年卖500辆价格就能回来了。那批人成本比较容易回收,而且回收之后,有大量的已经买上车的人做他的维修客户,只要做得好,就回到你那里维修。现在最难受的是这两年进入,建店标准还是按照1500万一个店,按这个店标准进去,希望一个车一年能赚三万,实际上一个车只赚两三千,三四千块钱,这种情况下,要进行这个投资现在比较难,现在厂家也在建议,厂家也接受了,下一步再建店,把标准逐步降低。不是弄一个椅子从德国进口,弄一个东西从国外统一标准,下一步还会统一标准,可能用国产品质好的东西,价格比国外降很低。由于竞争所迫,把价格各方面的利润往下走。我看过一个车一次性降四万都有,这个以后不太可能。
(责任编辑:陈映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