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价格确实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从消费者角度感觉,到现在为止价格也是非常敏感。但是跟以前的敏感是不一样的,三年前对价格很敏感,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就不买车,就延迟。现在说价格还是很高,但是我们调查的大多数人不是因为价格高就不买车,该出手还出手,这是现在的问题。 但是价格话题影响到下一步的发展,总得感觉,我感觉未来的车价还会下降,就是竞争太激烈,而且下一步各个厂家竞争的格局要调整,胜出的企业它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规模大了之后,汽车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的产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随着规模的扩大,整体规模在扩张。今年在700万辆的销售量,再过四五年可能到一千万辆,整个规模在扩大。还有一些企业会越来越强,它的规模会更大。也就是成本还有下降的空间,整个价格上从长远来看还会有一定的下降的空间。
利润来看,刚才郭部长也说了,这几年不管从厂商还是从经销商来说,现在的利润水平跟三年前相比是大大的下降,三年前几乎沾上汽车边,大家都能赚钱,现在不是,不是所有在汽车行业里这些厂商都赚钱,也不可能,所有的经销商都赚钱,也不可能。但是我感觉,赞同刚才郭咏说的,应该说利润比其他行业来讲,还是高一些,否则的话,大家也不会进入。进入这个行当有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看准整个汽车行业发展前景比较好,进入之后,未来有好的前景。另一个方向大家认为这个行业的利润率比别的行业高一些。从利润角度看还是有的,跟前面相比是下降了,但是跟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可以的,至少是中等偏上的。 刚才且总说,以民营企业的进入与推出,来说明这个行业的的暴利程度和现象,在我看来,完全从这个角度划分不一定准确。现在的汽车工业里,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在里面起主导作用,现在国有企业知道汽车不赚钱,不等于民营企业做就不赚钱,这两个概念不一样,有机制问题、体制问题、效率问题等等。难道国营企业做不赚钱,民营企业做就赚钱!像钢铁,国营企业说不赚钱,很多民营企业做就赚钱。这是一个方面,都赚钱的时候,现在是一部分赚钱,一部分不赚钱,我相信如果现在汽车行业政策放开,谁都可以造汽车,不止十个,一百个甚至一千个大的民营企业还是会进入这个行业。刚才两位说了一下利润的问题,不是完全一致,一个标准来衡量可能不好。
如果把汽车分成两块,一个是自主的品牌,一个是合资品牌,应该说自主品牌的利润率很低的,它的价格很低,利润相应的就会很低。相反,合资品牌利润比较高一些。合资品牌里如果再分的话,就是低端车型,这个级别以下赚钱不容易,往高端走,像雅阁、帕萨特中等级别还有奥迪高端级别的,利润丰厚一些。是消费者对车的关注程度不一样,家庭用的小车,消费者非常关注价格。再往高端车,以公商用,是关注品质,高端厂家没有必要在价格上大打价格战。再打价格战,销量不一定上得去,反而是把品质做上去,品牌做上去,价格高一点,消费者也认同。低端车不一样,把价格做得很高,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去。 赚钱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总得来说是赚多赚少,就是没有以前赚得多了,没有以前赚得舒服了。刚才谈到汽车价格的问题,现在还有一块跟国外不可比的方面,中国的汽车价格里有一块消费税,高的4.0以上的排量是20%,3.0到4.0是12%,在国外车是不含消费税,买完以后是再交消费税,我们是在价格里含了消费税,在高端车价格里12%不可比,到4.0以上有20%更是不可比。如果3.0中的12%比他们多4万多,低端车不明显,在美国、欧洲都是买完车以后再上,现在把购置税不当价格了。还有百分之十几的其它基金,价格直接跟国外对比还考虑这个因素。 这两年要说企业利润没有牺牲,这个是不可能的。前几年我们可以说汽车叫暴利,否则一个车不敢赚三万块钱,那确实是暴利。
这两年厂家的利润大量的削减,削减很多,以前最高的,有的企业利润在20%,卖100亿赚20亿的利润,现在这样的企业几乎已经没有了,他们本身利润已经削减大部分了,削减完了之后,承受不住了,现在就挤压供应商。挤压供应商价格,减低一些配置,这两个应该都是在发生,同步在发生,一个是自己利润在做牺牲,一个是挤压下级的供应商。这两个都在做。 刚才提的问题跟老百姓是一样的,收入比较低的这些人,他挣500块钱,他说挣两三千。挣三四万的,他说挣一万块钱。你说汽车厂商不行了,让别人买。我们做调查也是,经常是高收入哪些人不填真的,往下往少了填。低收入的人往高了报。我觉得跟汽车厂商是一个道理。
刚才说还价格的问题,未来的价格,最开始还有下降的空间,要是像前几年一降几万块钱,这个成为历史了,以后不会再有。经过几年的价格下降,确实把厂家利润挤压得已经差不多了,就跟汽车行业, 你们都能感受到。包括供应商连续几年,每年10%给供应商压价,发动机、变速箱,零部件厂商给厂家供货,每年压10%的价格往下走,压的零部件企业日子很难受。下一步零部件企业要想再降价怎么办,现在全行业的整合,一步一步计划,把有限的产量归纳到强势企业去,这种整合以后,还有下降的空间,这种下降跟以前我有很大的利润空间随便一挤压,这个难度是不一样的。经销商也感受到,我感觉未来的降价可能每年2%、3%,再像以前那么降不可能。成本也在提高,能源的价格,原材料价格,水电成本,人工成本都在上升,现在能压的就是零部件价格。
还有经销商方面,说经销商亏损也是分类型的,02、03年建了店的经销商日子很好过,那个时候投资2千万元,平均1500万建一个店,像雅阁一年卖500辆价格就能回来了。那批人成本比较容易回收,而且回收之后,有大量的已经买上车的人做他的维修客户,只要做得好,就回到你那里维修。现在最难受的是这两年进入,建店标准还是按照1500万一个店,按这个店标准进去,希望一个车一年能赚三万,实际上一个车只赚两三千,三四千块钱,这种情况下,要进行这个投资现在比较难,现在厂家也在建议,厂家也接受了,下一步再建店,把标准逐步降低。不是弄一个椅子从德国进口,弄一个东西从国外统一标准,下一步还会统一标准,可能用国产品质好的东西,价格比国外降很低。由于竞争所迫,把价格各方面的利润往下走。我看过一个车一次性降四万都有,这个以后不太可能。
支持赚钱的获胜,说明汽车行业现在确实还有利润,应该是有利润是没有问题的。第二个,今天的主题是利润和价格有直接关系,我们还有几年的时间有小幅度的降价,但是这个降价幅度不足以影响消费者现在买还是不买,关键是现在需要买就买,不想买就不买,不要因为价格有一点小的降价而等待,这个等待不值得。不像前几年一降就几万。还有一点,随着未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般消费者会感受到你想买的品牌越来越丰富了,几乎全球十大汽车公司都在中国投资建厂,全世界主流的品牌,量产的品牌都到中国来生产,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消费者是非常幸运的。能拿到差不多国际接轨的价格,买到那么多品牌的车,像韩国、日本,他们的消费者不如中国消费者幸福,他们基本上都是国产车,自己的车在这里生产。中国是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都可以享受,差不多是国际接轨的价格。
未来中国市场还发展,今年我们的量全世界排第二,日本每年是580到590万辆,下一步还要发展,2010年到一千万辆多一点,从现在起我们的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逐步步入到汽车社会。开车的人,随着交通越来越拥堵,会感觉到开车出门是方便的。变成汽车社会之后,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各个方面的设计为汽车考虑。现在很多地方不是为汽车考虑,我们的建筑还是停留在80年代以前,很多小区没有停车位,未来这些方面会越来越好。我感觉今天这个主题是非常有价值的,对网友,对汽车行业都是有价值的。
现在从厂家来说,希望借鉴国外的模式,就是4S店的模式。将来赚钱不是在销售环节,在售后。现在跟国外正好是反的,我们60%在销售环节,40%左右在销售以外的环节,国外正好是相反的,他们70%左右是在卖了车之后的维修。丰田做得是最棒的,在美国基本上修理都很好,赚钱主要靠保养,大家给丰田的口碑是丰田车不坏,4S店收的钱都是保养,保养一次几百块钱,而且口碑很好。别的企业保养不好,一去就是坏车,丰田这是一个策略,做得比较好,在成熟的时候,给车更多的是保养。 (责任编辑: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