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嘉宾、博友,以及搜狐的广大网友大家好,今天是搜狐汽车频道北京车展现场直播节目天谭地谭的第七期,也是最后一期,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大话北京车展,请广大的博友、网友以及评论员来聊一聊本届北京车展的印象以及各方面的亮点。 今天有来自两个汽车社区的朋友,一个是北京车友会,另一方是搜狐桑旅,这两个俱乐部的朋友。还有汽车评论员古清生老师、翟勤老师还有BJ咖啡,今天的话题非常轻松娱乐的话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第一个话题谈一下本届北京车展,大家可能都已经看过了,觉得本届车展给大家留下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请各位嘉宾先说一下:
我说我秀:跟底特律相比还有多大差距?
shark:第一个印象就是人多,人非常多,人山人海的。我一进门的印象就是安保还是不错的,安保这块做得比较不错。
大圣:因为没让你进是吧?
shark:对,因为安检器材是这次展会才用的。上届我来过,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
007:这个模式比较好。
shark:这次来的路程安排得好,尤其是在奥体和工体这两个连接大巴和停车场,在交通方面解决比较好,上届车展好像车得停在西坝河那边走过来,这次我们把车搁在那边,坐大巴过来,很方便的。
大圣:本来担心人家要票,结果没票也让上去。
小菲:来了之后,感觉展览规模比较大,展出车型也比较多,可以说超过了往年的任何一届。明年不是搬到顺义那边,来举办新的车展,想必空间更大一点。
古清生:北京车展是国际车展,第一次到A级,但跟法兰克福、巴黎、底特律还是有些距离,因为滥竽充数的车太多,这个滥竽充数的车就是合资企业的车。合资企业母公司都展出了,雷诺、标致、雪铁龙、丰田母公司的车都展出了,合资企业子品牌又跟着展,展的都是落后的车型,等于是占有了宝贵的展场,把自主品牌全挤出去了,自主品牌确实需要展的,还挪位置。第二也浪费公众的时间,你看展馆,没有什么东西,转了一圈,什么都没有。这车在路上,不管是打的也好,站在马路边也好,全都看得见的车型,搬到展馆里来。
法兰克福有规定,一个是你自己的,不能是合资的,是自己的品牌,然后是有创新的,才能正式参展。合资显然是没有创新的,合资品牌大部分还是减配,没有创新,都是落后车型,都是80、90年代的车型。要说独有的知识产权更谈不上,这实际上是从跨国公司拿来组装的。这浪费了展馆的宝贵资源,特别是把自主品牌给挤出去了,这个非常不仗义。
翟勤:这次车展第一个印象就是比上届车展人来得多得多,另外进了展馆一看觉得车商的品牌多,无论是豪车、还是概念车,都比较多。就是自主品牌的车型,也比上次要多得多,第一个印象是车多。
第二个印象就整个参观的环境来说,组委会做了很大的努力。上次在一号馆外边都停着不少商用车,这次把商用车全部搞出去了。相对来说,看起来环境相对宽松,但是和增加的车,增加的人相比,还是感到非常拥挤。毕竟车太多了。
第三方面,音响声音太过分了,这个在展会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是车展还是音响展,因为在某个地区的车展上,我甚至看到了卖音响的也来了,因为就像打擂台一样,特别是在同一个展馆里,有两家,比如对边是甲,另一边是乙,他们怎么来招揽这些观众呢?用音响比谁更响,但是有的时候觉得两家同时都放,搞下来两败俱伤。干脆错开一点,这家在放他的噪音的时候,放音响的时候,那家暂停,但是那家刚停,那家就升起来了。两家用音响拼命地PK了。这个势头非常不好,本来那么拥挤的环境下,你来参观的话,本来感觉人很多,再加上音响隆隆作响,这个问题在以后解决一下,不要搞得嘈杂。
总得来说,从参展的商家积极性、观众的积极性都是空前高涨,这说明展会这种形式,随着汽车工业,随着车型越来越多。由此也会刺激来看展览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总得来说一句话,车展会越来越热闹。
主持人:现在谈的是对北京车展的总体印象。王吉涛发表一下印象。
王吉涛:在国外看车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感觉,对整个场馆的布局,比如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一进来,面对是一号馆,不知道其他地方还有什么馆?那些展馆里展的什么车?这应该是组织方面的工作。它需要让观众一进场就知道整个场馆里布局如何的,怎么走才能把所有的车看完。大家去过游乐园,车展应该把它的服务做成游乐园那样,才能把观众服务得很好。现在车展就像刚才几位说的,如此蓬勃发展,现在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很多已经走到一个瓶颈上,这个瓶颈是由北京人口众多、场馆规模决定的。大家热情这么高,在有限的空间内,人越挤越多,车越挤越多,怎么把服务水平做好,才是真正对汽车文化或者对购车选车都有一定的好处。刚才看到一个板车拉着一车资料走了,资料越来越多,到底产生什么作用也不知道,车展在一个岔路上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越来越专业,像国外车展一样,每个车展有很多新技术,很漂亮的讲解。另外一个是面向普通的大众,很多人在中国,绝大部分没有车,很多人没有开过车,甚至有车照的没有几个。他们来这儿像参加一个游戏活动,像嘉年华,应该为这些人用更多娱乐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公司、品牌产生印象。
咖啡:今年车展比较火爆了,已经形成了车展经济,跟车展相关的东西都是特别高兴,人越多,相对带动消费越大。但是餐饮服务比较差,吃饭的地方饿着也不能去吃,一排队,我们找个坐的地方等很长时间。还有一个问题,一定要引起组委会重视,下一届车展关于资料的问题,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有能力做成电子资料, 比如说还有门票,我买了门票了,给你一个密码,这个密码从网上数据库调任何资料,不用现场这么发,有的想要也找不到材料,没有。这样给大家公开的平台,跟当今的节约型社会的资源非常不利。刚才说平板车拉很多垃圾走,很多都是资料,没有必要。我们可以做成光盘,比如一进门卖票的同时,把所有厂商参展车刻在光盘上,也可以去网上荡。法兰克福车展我见过,国外人觉得真不可理解,这么嘈杂的环境,没有心思细细品车,各个都是累得要命,尤其是资料这方面,可以给他们组委会一个强令的建议,各个厂商提前一个月把参展车的数据、图片、格式传到组委会,组委会做一个平台,特别简单。回家之后再看,可能我想看一个资料,回去没有拿到宣传图,发完了,回去之后,可以通过网上看,而不是抢资料。
(责任编辑:陈映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