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可以用轰轰烈烈来形容其圆满落幕。 但是,在众多的荣誉面前也难免有遗憾的地方。除了全球首发车概念混乱,数字和车型不详外,本届车展还有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许多鲜为人知的车展幕后故事。而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恰恰是车展的光环不能掩盖的。
模仿还是侵权,实力还是作秀,缩水还是本土化……参观者火眼金睛,消费者自有判断。
近期车坛的盛典——为期近十天的北京车展于今天画上句号。由于今年北京车展首次跻身A级车展,又创造了全球首发车多、国产新车多、概念车多等国内车展之最而在国内外引起较大的关注。不得不承认,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引起了参展商的足够重视,从而成就了本届较为成功的车展。
但是,在众多的荣誉面前也难免有遗憾的地方。比如主办方为了突出车展的地位,对外确认北京车展将有10款全球首发车,但当记者致电组委会请教具体是哪10款车时,组委会却并没有人能说出具体的车型来,而记者怎么数也数不够10款全球首发车。在车展前已在媒体亮过相的车型,如国产加长宝马5系(宝马5系新闻,宝马5系说吧)算不算全球首发车?只在中国市场销售、但是首次露面的车,如一些国产的新车算不算全球首发车?如果只在国内销售的新车也算全球首发车,那么过去我们每届车展似乎都有很多全球首发车。
实际上,除了全球首发车概念混乱,数字和车型不详外,本届车展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或者引人关注的车展幕后故事,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是车展的光环不能掩盖的,也希望通过此文能让明年4月底即将举办的上海国际汽车展有所借鉴。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