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交警11月6日在莫干山路上设置“平安之家”至今已有3周。媒体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举牌过马路考验城市素质”这一点上。
现在回过头去看,不管是实践效果或者大众反馈,似乎都指向这一点:车让人暂时无法靠“举牌”实现。
“新生事物”效果不够理想
11月6日起,拱墅交警大队三中队在莫干山路大关小学、文晖中学、大关中学门口和墅园前设了4个平安之家的箱体,放了30多块“谦让牌”。
这是交警为改变“斑马线”成为城市交通事故高发区的现状而做的一项举措。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至10月,我省近20人在过“斑马线”时遭遇车祸死亡,100多人受伤。 过往汽车车速过快,不礼让行人是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
拱墅交警三中队中队长张剑昨天说,这是一项试验,现在看来,虽然离理想效果距离还比较远,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举牌的老人和小孩过马路,已经有不少车子减速让行或慢行。
全国多家媒体关注这一试验。用百度搜索一下,出现相关网页约4830篇。央视、新华网、光明网、新浪、搜狐都有报道或评论。
从媒体报道来看,“谦让牌”有一定效果,但不理想。
央视:当天下午记者隐蔽拍摄的过程中发现,没有交警值班时,几乎没有车辆主动避让拿牌子的行人。到了傍晚下班高峰时,“谦让牌”干脆不管用了。记者来回走了一趟,只有两辆车主动避让。
光明网:这个“谦让牌”,其出发点当然绝对是好的,但却让我们整个社会为之难堪:为什么明明有醒目的斑马线,却让行人举着“谦让牌”过马路?行人本来是斑马线的主人,现在反而要举着“谦让牌”过这条“生命线”,请求司机减速行驶,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光是让行人举着“谦让牌”过马路,是永远不能制止那些“快车手”的。
从11月6日到11月25日,记者4次去现场观察“举牌过马路”的情况。
文晖中学前面人行道
11月13日13:10—13:40
这时并非高峰期,来往走人行道人数70多人,只有1人主动举牌过马路。原来16块谦让牌只剩下7块。前方人行道上有行人时,经过的数百辆车中只有4辆明显停下让人,有6辆车在前方红灯车排队的情况下,没有将车开到人行道上,而是停在线外。
大关小学门口人行道
11月13日14:15—15:00
过往行人超过60人,只有1名小学生在妈妈带领下举牌过马路。14:30之后,有协警拿了个摄像机到这里拍摄。不少车辆看到后纷纷减速。这里还有10块牌。
大关小学门口人行道
11月15日 14:20—15:20
约40人走人行道,没一人主动举牌。至少有20人在距人行道30米左右的之江饭店门口不走人行道直接过马路。之江饭店门口有两位交警,大多数车辆临近人行道时减速,不论当时是否有行人过马路。记者试举“谦让牌”,效果明显,一辆K188路公交车甚至在斑马线前停下让行。
拦访8人,4人知道“谦让牌”,全是附近居民。随后采访3位司机,只有1人知道这事。一位准备过马路的大伯听记者介绍后一脸迷茫地问:这牌子多少钱一块?
大关小学门口人行道
11月25日 10:50—11:20
兴趣班放学时间,莫干山路靠小学门口,人行道和机动车最东侧车道50米左右被接孩子的车占据。大部分学生周六在上兴趣班。有60多人过人行道,有6人举牌过马路,全部是小学生。5年级的张明珠和6年级的徐晴说,一般都会举牌,有作用,好多车都会让。不让的也有一些。同学中不举的多。有一个小男孩为赶公交车,冲过马路。
行人司机都有话说
行人观点
A.没必要
张先生:小孩和老人举牌过马路还是蛮好的。我自己嘛,没这个必要。我过马路前先看啊,车子多就等等,确定能匀速安全通过就过。就算有车子突然过来,年轻人反应总还快的。
B.不习惯
小谭(之江饭店厨师):从没举过。我平时过马路很小心,宁可等久点也要让车先过。这么多年都习惯了。突然让我举个牌子,让车等我,有点不习惯。
C.不方便
吴大爷(80岁,双手拄拐):现在车太多,开得又快,这个谦让牌倒是蛮好的。可我没法拿牌子啊。
陈同学(小学一年级)妈妈:小孩自己过马路,如果牌子都在箱体上方,他们会拿不到。
D.不管用
石灰桥社区保安毕师傅:头两天,也有些年轻人拿牌过马路,可车辆几乎都视而不见,照样开得飞快。
E.会不了了之
吴先生:小孩可以用,我不会去用。用这个牌,高峰期不行。车多,人也多,车子要让人的话让不过来的。车子一让,后面肯定排长队,交通一样受影响。现在市民素质还没到那个程度,我看最后也会不了了之。
F.大家要多用用
中年男子朱先生(拿牌过马路):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好,杭州是和谐城市嘛,大家都应该礼让,它是一个倡导作用,好东西要大家用起来。
司机说法
A.看到牌子会减速
出租车司机祝师傅:如果在路上看见有人举牌过马路,肯定会慢点开的。
王师傅:过人行道本来就应该减速的呀。如果看见有人举牌肯定会更慢一点,让他先过。
B.人要提高素质
祝师傅:行人也要提高素质,现在开车难啊,路少车多。很多行人还乱穿马路,动不动停下来让,这车在城里简直跑不起来。不过人行道前还是要让的。
陈师傅:司机开车都很小心的,撞到了肯定是车的责任。但是呢,让吧,停一停,人家插队上去了,让一让,后面车子要催的。要是高峰期,闯红灯的行人都很多,车一停都走不了,还有不走人行道的,断断续续过,开车很慌的。举牌子作用不大。
李师傅:有些人行横道设置不太合理,离道口太近,那边刚过路口,马上又要在这里的人行道停下来。早晚高峰时段,大家都急啊,光叫司机礼让实在不太说得过去。真要让车慢下来,在人行道前装监控器、测速仪,这肯定比“谦让牌”有效果。
一网民在BLOG中说:“谦让牌”,就是脱了裤子放P的玩意儿。交规上清楚写明了:行车必须在人行横道线上,优先让行人通过。那为什么还要弄出个谦让牌?莫不是开车的素质真那么低下需要用牌子再提醒?驾驶员每天开车时都是小心翼翼地尽量避开行人。撞了人,如果又是泼皮无赖型的,就惨了。
交警:更看重社会意义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如果违反这条规定,交警可以处以100元罚款,扣2个点。
我们注意到,在这条规定里,路权划分得很清楚。人行道的路权归行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机动车道开到人行道上,是向行人借路权。简单说,既有行人又有机动车在人行道上,机动车必须让行人,那是“他”的路。
拱墅交警三中队的陈警官常在之江饭店附近值勤。他说:年轻人很少举牌,可能他们觉得难为情吧。但谦让牌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多数车辆看到牌子会放慢车速。它体现一种社会公益价值,一种人性化的交通管理模式。
市交警支队宣传处副处长庄琪说,目前,不可能每个人行道边上都有警力参与管理。“谦让牌”的意义在于倡导文明礼让,通过宣传教育在社会上形成文明礼让的氛围。
实际上,在人行道上动脑筋的不只是拱墅大队。各个大队都有好招数。比如说,最近,下城交警大队在延安路龙翔桥公交总站和“银泰百货”门口斑马线设立了信号灯,在十四中门口设立了流动红绿灯。在欧尚超市前面,有行人可以控制的红绿灯。
“信号灯、摄像机等都是“硬”的管理手段,是强调人车分离的管理措施。而“谦让牌”是“软”的管理手段,它没有法律效力,但是在教司机在人行道前怎么开,教行人怎么走,倡导的是“车让人”、“人让车”的理念。它的社会意义要比实践意义更大。”庄琪说。
谦让牌不是解决之道
和国外情况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城市人口多,行人更多。而且,我们的城市建设也暂时还不能做到绝大多数人行道前都装红绿灯。假如都装红绿灯,很多路段可能隔200米就会有红灯,车基本上跑不起来。即使是在必要的地方,我们也没有安置那么多过街天桥或地道。
但是,如果只有几个人行道有谦让牌,是无法让大多数司机形成“车让人”意识的。因为“刺激”太小了,形成不了“条件反射”。专家认为,仅仅靠举个牌子,无法做到使司机让行人。
专家意见:
A.谦让牌其实只是小黄帽的延伸
“谦让牌”其实只是小学生小黄帽的延伸和扩展。以前推行过的小黄帽,目的也是提醒驾驶员注意前面是小学生,请避让。谦让牌不可能起到封建王朝朝廷命官的“回避牌”的作用。“回避牌”是有“威严”的,“威严”通过处罚来实现,不是有天大冤情,老百姓不敢冒被打的危险,去拦路。
B.人车博弈的“中国特色”
目前,我市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道路秩序没有根本性好转,人车争道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按照国际惯例——机动车通过人行横道线是车辆向行人借用道路的行为。过人行道,车必须一律礼让行人。都这样,就不会发生现在的人车争道现象。
但是,国内长期以来,车辆较少行人较多,车辆与行人争道矛盾不突出,形成了机动车驾驶员一定程度的特权思想——人应该让车,最好让车。近年来机动车辆在快速增长,这个特权思想却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个别城市甚至有“行人不走人行横道,撞了白撞”的谬论,正是这种特权思想的体现。按照这种“中国特色”的思想,人车博弈中,车不让人现象就出现了。
C.行人最好结伴过路
要改善人车争道局面,要靠交警加强督查,毕竟驾驶员还是听交警的,连协警都压不住。新闻单位多曝光违章车辆的车牌也有积极作用。而行人过人行横道时,最好是等几个人结伴穿行,在增大目标的同时,也合乎公平原则——车上可能坐了几个人或几十人,为你一个人让道,能说是公平的吗?
应该说,“谦让牌”对于提高驾驶员的礼让行人意识有其积极作用,但希望能坚持下去,轮流在各个路口使用。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
专家名片
黄炳元:杭州市政协委员、民革成员。他在博客中发表了对“谦让牌”的意见。
专家意见
A.靠“道义”恐怕解决不了问题
举牌过马路,靠的是“道义”。要依靠驾驶员的道德觉悟来解决车让人的问题,这恐怕难以实现,至少难以在目前的状况下实现。
素质、觉悟都是道德范畴,没有听说哪个国家靠道德解决交通问题的,鲜有听说哪个国家“举牌过马路”这样的事情。现在看,举牌过马路,是“人治”,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这是新生事物,具有一定的倡导意义,也可能是创新,不能急于否定。我们需要再耐心一点,再观察一段时间。
B.需要制定规则
“规则”制定了,依靠处罚等手段强化执行,才能解决问题。英国、美国、日本在交通方面都制定了非常细非常多的规则,这才能让行人的权利得到保障。
应该说,西方发达国家有比较好的同情弱者的交通理念,比如说,每个路口都有红绿灯,行人能在路口按指示按钮,缩短过马路时间。
其实,只要在路口设一个红绿灯,跟上监控措施、处罚手段,车到人行道前必然会慢下来。举牌不安全,缺乏监督也没什么用,还不如直接装交通控制系统。
C.交通控制系统需要完善
上周五,我去武林门民航售票处搭机场大巴,只有两分钟大巴就要开了,我在民航售票处对面下出租,要过路口,是红灯,车根本不会让。我9月刚去过英国,要在英国,打个手势,车子会让人,在美国,按路口指示按钮,红灯时间会缩短。可在这里,我只有硬着头皮冲。
确实,相对我们来说,他们的车子要多,路上行人要少,车让人、人让车的矛盾小一些。但是交通控制系统肯定需要完善,多装一些信号灯会有用。
完善交通控制系统是要投入一些,但效益更明显更长远。
专家名片
刘南: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交通部软科学专家
■链接
国外这样过马路
美国:交通法规详细规定行人优先权,互相礼让约定俗成。人行横道有专用灯,显示走和禁止行走。
日本:红绿灯就是“交警”,即使是小胡同也会有红绿灯。要过马路先按信号灯按钮,过完马路再按关闭按钮。
德国:行人享有特殊照顾。当行人正在或将要穿越斑马线时,车流要停驶。车辆要拐弯时,如果车辆和行人都是绿灯,要让行人先走。
加拿大:安装有黄红两色的行人过街专用信号灯。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