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汽车产业和谐之道
2006中国汽车领袖峰会
第三场对话:合 力
对话嘉宾:
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蔡 东
长安集团副总裁张宝林
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专职委员陈祖涛
东风有限公司总裁中村克己
主 持 人:中国商报社副社长 李苗苗
应邀主持:新汽车杂志总编辑 栗 源
合资合力推动发展
李苗苗:中国重汽在与国外跨国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汲取了营养,发展壮大了自己,能不能谈一谈在与外方投资合作的过程中,是怎样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发展自主品牌的?
蔡 东:中国重汽与沃尔沃的合资合作,进展非常慢,谈判谈了8年,现在也做了8年,整个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说吸取了很多经验和理念。 我个人认为做好中国自己的自主品牌,首先靠自己的努力,老想依靠别人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也存在同行业间的竞争关系,所以得到东西是非常难的,但得到一些理念我认为是可以的。
李苗苗:中国重汽在今年卡车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之下,能够在销售上有新突破,您认为是不是由于跟沃尔沃合资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销售成果呢?
蔡 东:我个人认为中国重汽取得的成果首先是广大员工激情奋斗的结果,第二也得益于自己本土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中国重型卡车行业跟国外也有点不太一样,因为重型卡车基本上是以本土企业为主导,而且未来我觉得仍是以本土为主导。从2001年到现在,整个重型卡车整车和零部件装备大幅度往下走,现在走得非常低,这使得今天任何一个外国卡车企业想要在中国进行卡车组装可以说根本没有生存的可能,这个局面有利于国内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的运作。我个人认为,中国的重型卡车行业非常有希望在国内发展,而且非常有希望走向世界。
栗 源:张总,我最近看到国务院研究中心出来一个报告,有一个关于长安的自主开发模式,简称为长安模式的报告,我想请张总简单说一下什么叫长安模式,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自主品牌里面的过程有被称为模式的这样一个水准,上升到国研究中心这样一个机构,这样一个概念的企业开发的模式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张宝林:我首先说明一点,不同的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会走不同的道路,实际上我觉得无论走哪一条路,一定真正适合自己,要有自主研发能力,第二要通过研发使产品在市场上最终被广大用户接受。我们在自主研发方面确实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这方面我们走了一条正常开发的路子,在这过程当中既有合作,也非常强调自主。第一辆车是学习人家的,第二辆车我们自己的能力提高以后,可以用我们的配件,第三辆车大部分是我们自己的,通过这么一个过程走过来。
现在长安在自主研发方面也应该说还算是刚刚起步,虽然我们也搞了大概四到五年,目前有三款汽车,但我觉得还需要在市场上发展。
李苗苗:蔡总,一提起搅拌车,原来都是日本车的天下,从今年以来由于中国重汽市场份额的扩大,日本品牌逐渐退出了中国市场。中国重汽到底是怎样研发了产品,扩大了市场份额?
蔡 东:这几年来搅拌车领域的进口的确在减少,从过去每年进口搅拌车两万多辆,到前年进口一万多辆,到去年进口30多辆,今年估计有可能更少。中国重汽从前年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想要有一番作为。去年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做,,现在基本上今年搅拌车卖了4000辆,占中国销售量的百分之五六十,现在大家看到马路上大部分都是我们的搅拌车。
栗 源:今年是重汽发展非常好的一个台阶,明年有什么打算?
蔡 东:我们公司是想在“十一五”末期能够销售12.5万辆,这目标非常大,今年做到6万辆,我相信明年重汽能销售到7.5万辆。
正确认识合资意义
李苗苗:中村总裁,您作为东风有限的总裁,在工作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中村克己:我感觉最深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化发展非常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有一个面向共同目标去奋斗、去努力的团队,这是最吸引我的一点。东风有限作为中国最大的合资企业,2003年成立的时候设定了共同的目标,这些年周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上跟原来都不一样了。有的变得更好,有的变得更恶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的落脚点就是怎样把公司做好,经过讨论我们能够认真地去共同努力,我想这也是这几年最大的突破。
李苗苗:听说中村总裁每个月定期参加党组织会,过党组织生活,是这样吗?
中村克己:很遗憾,我不是中共党员,在我们公司中,考虑到党组织和工会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是负责日常运营的,员工的一些思想工作是由党组织和工会来做的。我不是每个月都参加,工会是每年有至少4到5次的交流,员工代表大会每年也有,我大概平均每个月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吧。
李苗苗:陈老,作为咱们中国汽车工业的前辈、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的专职委员,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您是否对中国汽车工业今天的现状感到满意?
陈祖涛:我从1950年参加中国16个项目在俄罗斯的谈判,当时很不友好。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决心参加汽车工业的开创工作。我参与一汽从头到尾、二汽从头到尾的建设,另外几乎中国所有汽车厂我都间接地参加过,包括上海大众、北京的切诺基、重型斯太尔等等很多汽车厂,我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过他们的成立或建设。
这些年来,我感觉到我78岁这个年龄,能够从1982年、1983年,汽车工业基本上是单一卡车的年代见证发展到今天700多万台的时代,见证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感到非常高兴。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走的路子是合资,对于合资有不少不同的观点,这很自然。但有人说合资是用市场换技术,对我们的发展有害,我不同意。如果没有合资这一阶段,我们的汽车工业可能还处在原始阶段,所以合资这是必然的,这是一个基本观点。关于创新,我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把国际国内值得借鉴的经验为我所用的前提下,创新是可以有多种模式的。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