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不来梅讯:2006年11月27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祁玉民率队亲临德国不莱梅,与欧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HSO汽车贸易公司一次签署为期5年,共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单笔出口量最大的一次,也是民族汽车首次大规模登陆发达国家市场。
此次中华轿车大规模登陆世界汽车发祥地德国──这个拥有顶级技术、市场准入“门槛”最高的国家,不仅是华晨汽车自身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意味着民族汽车在技术、品质、性能方面拿下一张“全球通行证”,从此走向世界舞台已然大门洞开。
2006年,中国将成为第二大汽车消费国。本土汽车品牌出口关系着我国汽车工业乃至制造业的长远发展,而民族汽车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是衡量我国能否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标志。
签约仪式
国家对自主品牌出口非常重视并寄予厚望,不惜物力、财力建设“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主品牌走出国门的政策。今年中国汽车出口态势迅猛,前7个月整车出口数量已经和去年持平,高达17.3万辆。
表面上看,自主品牌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顶梁柱,似乎自主品牌已经如愿以偿进入到国际竞争格局中。然而,仔细分析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布图,形势却不容乐观:我国民族汽车大部分出口流向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不发达国家市场,产品长期难以摆脱“低质、低价、低端”的形象。
尽管近年来不少自主品牌对欧美市场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冲击,但一直未能获得实质性突破。
撬开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日本车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即使丰田在北美乃至全球的发展已经如日中天时,它在欧洲却不得志。作为打破“欧洲不可攻克”神话的首个自主品牌,华晨一举攻克德国市场堡垒,让全世界的眼球都聚焦到了“中国汽车”这个汽车界的“后学末进者”身上。
中德代表在中华车前合影
对中国汽车行业而言,品质永远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显然,德国一役的成功,华晨必将就此带动民族汽车产业技术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也将更加坚定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信心,引发国内自主品牌竞相进入欧美市场的热潮。
而同样在欧洲市场进行尝试的自主品牌包括,江铃陆风、吉利汽车、上汽、南汽等。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