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原生态生活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时下最响亮的名词——原生态的点睛之笔。
所谓原生态,是自然赋予人的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是人和自然最亲密的一种生活状态。
几千年来平凡无奇的事物,到了现代人眼里,却弥足珍贵起来。
曾几何时,宁静的生活空间、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绿色蔬菜竟然都变成了稀罕物和奢侈品,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
坐在飞机上,鸟瞰城市,一个个盒装的建筑物,把我们浓缩在狭小的空间;远眺城市,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垃圾场。
呼唤原生态生活,是有心人的追求,也是这个时代必然的产物。在选择原生态生活人的眼中,有三个对象值得重视:自身、他人和环境。
对自身,要竭尽珍惜。每天坚持练瑜伽、普拉提或者太极拳这样健康、自然的轻慢运动;不抽烟,也尽量不吸二手烟;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和健康食品食用。
对他人,应该用心去尊重。善待他人,以宽容、友善、温和的心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积极和身边的人分享“乐活”;旧物捐赠,将自己多余或无用的物品捐赠给福利组织。
对于自然,要亲近并且敬畏。尊重生态自然,有自觉的环保观,同时还能带动身边人一起倡导环保;亲近大自然,并且选择环保、自然并且自由的“原生态旅行”方式,注重保护性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不破坏环境,自觉保护生态;节约用水,将马桶和水龙头的流量关小,尽量一水多用;多乘坐公车或步行上班,或驾驶低油耗型小车。
或许有些人还无法意识到这种生活的珍贵,但这是不能错过的。
听从心灵的召唤
高中:联合国水务督察、NGO组织“清水联盟”主席
高中是一个奇特的矛盾和谐体,他自恋而又无我,多情而又寡情,沉稳却又狷狂,爱慕虚荣却又淡泊名利,宠辱无惊却又忐忑不安。
从一个泥瓦匠到英国石油公司的高级职员,随之又先后出任英国国家电力公司、法国苏伊士水务、美国蒙特利尔等几家跨国公司的中国首代,然而,这段外人看来颇为显赫的人生旅行被高中轻松地中断了。他选择了环保事业,这个“能让人倾家荡产的行当”。
以高中的资历,继续在任何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担纲中国首代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为什么放弃这样“风光”的职业不做,“弃甲归田”呢?高中自己也在常常思索这个问题。
其实,你如果和高中有过一次面对面的经历,就会发现这一切都很自然。我和高中谈及选择一个怎样的生活态度时,高中摸着自己的胸口说:你把手放在这里。隔着衬衫,高中问:能感觉到肌肉嘛?很健壮的胸膛,他很自豪。
一个如此珍爱自己的男人,怎么会容忍他身边的清泉染上污浊呢。高中就这样上路了。
放弃也许是毁灭,也许是重生。回归生命的原始本质是大自然的规律,高中在经历一个更为痛苦的重生历程:他要听从心灵的召唤,让心灵走到极致。这个终极便是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水的热爱——环保成为他的使命。
“观念是痼疾”,为了树立中国人的环保意识,高中四处奔走呼吁,写文章、作演讲,负责联合国的环保宣传摄影展。他还联合国家六大部委,组织院士撰写关于我国水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该报告一旦通过将呈报温家宝总理。
高中说,“今天环保是我们的社会良心。”环保事业如同他的生命。雨果曾经说过,“当执迷于某一信念的人,在纵恣暴戾的时候,有一种寡情而诚实的欢乐,这样的欢乐,莫名其妙地竟是一种阴森而又令人起敬的光芒。”这信念经常会超越他所有的牵挂和世俗之爱,这信念让生活中所有其他的情调和光色都隐退了,但是这信念有时也会在他的心中动摇。
这个时候他会有挫败感,怀疑上帝从未给过自己才华,甚至怀疑过去的成功。某些夜晚,他夜不能寐、独对孤灯,感到内心深处忐忑不安、非常痛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一个狷狂的男人选择一种看似无底深渊的事业,但高中说他适合。
他给自己定的工资是每个月3800元;他的车从奔驰换成了中华;他很高兴的是自己到现在没有负债,只是欠了几个月的物业费。
他在坚强与动摇中推进着他的终生事业。然而,一个像三国时代的荀一样明哲的男人,一个不可能过清贫生活的物质贵族,在心灵的朝圣之旅中将坚持多远?
所有的旁观者,是不是应该像高中一样,摒弃那些陈旧腐朽的观念桎梏,和他同在浮华与俗世中实现人生的另一种辉煌?
高中说,“把环保做好了,就是我的千秋大业。”
汽车的回归
周青: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汽车耐撞性、结构及材料失效、车身制造、车身轻量化、乘员和行人碰撞保护、生物力学)
如果话题不是汽车,周青或许宁愿选择做一名沉默的聆听者。所以,我们的交流就从汽车开始,自始至终。
环保,如果解释得稍微强势一些,就是“我”对整个世界的态度。而选择汽车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周青,他对环保的看法已经演变为汽车与世界的关系。
100多年前,汽车出现,成为了代替马车的工具。从此,人类的发展再也免不了汽车的印记。当人们都习惯于在车轮上生存的时候,我忍不住想问周青,汽车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又从人类身边带走了什么?
他的回答很有深意:任何超过了自然的东西,都会有不安全因素。
安全,是一个很容易说教的问题,这种事情发生在每个人身上都是显而易见的伤痛;那么,环境呢?汽车已将它载到离人类越来越远处,应该用什么手段将其重新唤回,这是不是个难题?
周青说:“这是个理念问题。”
当大多数人都对车祸事故触目惊心之际,对待环保的心态却是不痛不痒。当然,人群中也不乏高声疾呼者,但太过势单力薄。如何让人们意识到环保对自身也有影响,如何让人们意识到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社会,每个人都应对环保有所贡献,这是呈现在国人面前的教育问题。周青重复了当年邓小平说过的一句话:“环保教育,要从小开始”。
北京市政府曾出台政策禁止小排量汽车进入长安街,或者这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但是这对于汽车环保事业来说,却传达了一种相反的声音。因为只有小排量,才会少污染。而政府也缺少以成本换环境的理念,明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反而坐视不理,在周青看来,这是政策的缺失。在美国,对于购置环保车的家庭,政府是有津贴的,而在中国,一切为零。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北京不像大工地一样几十年,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繁荣。对于这种说法,周青不置可否。凡事必然有利弊,他现在的研究就是如何减少这种繁荣的副作用:汽车如果要做到环保,应该在轻量化和驱动这两点上下功夫。这是周青最关注的。交谈中,他不断提及普锐斯的油电混合动力,足见这款车对他已有足够的吸引力。
现在的汽车厂商层出不穷地推出自己的环保车,既然周青关注,何不让他评论一下。在他眼里,这些发展都是必然的。因为一项技术的研发到成熟是长期的过程,汽车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环保,如果现阶段没有完成环保技术的积累,以后的发展必然受阻。
这是纯粹的商业角度判断。而对于环保车的选择,周青的评论则更显以汽车为事业的性情。他很欣赏丰田,当丰田倾注30多年的心血研发并在全世界大力推广普锐斯的时候,周青说,丰田是用自己的钱买环保。
驾驶普锐斯驶向原生态生活
拥有两个心脏,普锐斯总会静悄悄的滑过你身边。这是一款车,但足以重新定义生活。
这个世界里的汽车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拥挤的道路上,每一辆车都陷于其中挣扎时,普锐斯时刻便到来了。相时而动的电动机会在低速行驶时悄然开启,降低油耗,自然也就降低了污染。
总有人乐于去野外欣赏风景,当人类的活动范围愈加增大时,我们的风景却越来越少。坐在普锐斯的驾驶室里驰骋于郊外的时候,不必顾及眼前的美景会不会在下一次来的时候变了模样,普锐斯的存在只会让景色更加秀美。
不要担心没有风景欣赏,普锐斯会把蓝天、白云拉得与人更近。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