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汽车耐撞性、结构及材料失效、车身制造、车身轻量化、乘员和行人碰撞保护、生物力学)
如果话题不是汽车,周青或许宁愿选择做一名沉默的聆听者。 所以,我们的交流就从汽车开始,自始至终。
环保,如果解释得稍微强势一些,就是“我”对整个世界的态度。而选择汽车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周青,他对环保的看法已经演变为汽车与世界的关系。
100多年前,汽车出现,成为了代替马车的工具。从此,人类的发展再也免不了汽车的印记。当人们都习惯于在车轮上生存的时候,我忍不住想问周青,汽车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又从人类身边带走了什么?
他的回答很有深意:任何超过了自然的东西,都会有不安全因素。
安全,是一个很容易说教的问题,这种事情发生在每个人身上都是显而易见的伤痛;那么,环境呢?汽车已将它载到离人类越来越远处,应该用什么手段将其重新唤回,这是不是个难题?
周青说:“这是个理念问题。”
当大多数人都对车祸事故触目惊心之际,对待环保的心态却是不痛不痒。当然,人群中也不乏高声疾呼者,但太过势单力薄。如何让人们意识到环保对自身也有影响,如何让人们意识到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社会,每个人都应对环保有所贡献,这是呈现在国人面前的教育问题。周青重复了当年邓小平说过的一句话:“环保教育,要从小开始”。
北京市政府曾出台政策禁止小排量汽车进入长安街,或者这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但是这对于汽车环保事业来说,却传达了一种相反的声音。因为只有小排量,才会少污染。而政府也缺少以成本换环境的理念,明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反而坐视不理,在周青看来,这是政策的缺失。在美国,对于购置环保车的家庭,政府是有津贴的,而在中国,一切为零。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北京不像大工地一样几十年,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繁荣。对于这种说法,周青不置可否。凡事必然有利弊,他现在的研究就是如何减少这种繁荣的副作用:汽车如果要做到环保,应该在轻量化和驱动这两点上下功夫。这是周青最关注的。交谈中,他不断提及普锐斯的油电混合动力,足见这款车对他已有足够的吸引力。
现在的汽车厂商层出不穷地推出自己的环保车,既然周青关注,何不让他评论一下。在他眼里,这些发展都是必然的。因为一项技术的研发到成熟是长期的过程,汽车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环保,如果现阶段没有完成环保技术的积累,以后的发展必然受阻。
这是纯粹的商业角度判断。而对于环保车的选择,周青的评论则更显以汽车为事业的性情。他很欣赏丰田,当丰田倾注30多年的心血研发并在全世界大力推广普锐斯的时候,周青说,丰田是用自己的钱买环保。
驾驶普锐斯驶向原生态生活
拥有两个心脏,普锐斯总会静悄悄的滑过你身边。这是一款车,但足以重新定义生活。
这个世界里的汽车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拥挤的道路上,每一辆车都陷于其中挣扎时,普锐斯时刻便到来了。相时而动的电动机会在低速行驶时悄然开启,降低油耗,自然也就降低了污染。
总有人乐于去野外欣赏风景,当人类的活动范围愈加增大时,我们的风景却越来越少。坐在普锐斯的驾驶室里驰骋于郊外的时候,不必顾及眼前的美景会不会在下一次来的时候变了模样,普锐斯的存在只会让景色更加秀美。
不要担心没有风景欣赏,普锐斯会把蓝天、白云拉得与人更近。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