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篇
戴-克商用车布局生变
在福田汽车公司股票神秘停牌一周后,11月29日上午,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下简称戴-克)与福田汽车董事密会北京。
从会场走出来的福田汽车公司党委书记赵景光表态诡异:“董事会已经达成最终意向,具体合作形式要在11月30日当天才能发布。 ”
与此同时,场外除了投资者们渴望的目光,更多的是车界对戴-克中国商用车走向的严重关注。
神秘停牌
11月30日,福田汽车公告终于浮出水面:福田汽车决议向戴-克定向增发股份,增发股份将占目前福田汽车总股本的24%
。“戴-克将成为福田汽车的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北汽控股公司),至于将来双方是否会成立合资公司目前不好说 。”福田汽车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黎明说。
11月22日福田汽车公司股票突然停牌,有业内人士曾预言,这是福田汽车与戴-克在中国商用车领域酝酿重大动作的信号。当日有证券机构称,福田汽车将携手戴-克,拟对戴-克子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实行定向增发,进而促成商用车合资公司的成立。
实际上,早在2003年9月,福田汽车的控股方北汽控股公司就与戴-克公司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戴-克公司收购福田汽车部分法人股;共同组建中、重型卡车合资公司;讨论大、中型客车业务合作的可能性。
“戴-克一直非常希望与福田汽车进行商用车合资,一来是因为福田汽车拥有多年的商用车制造经验和生产资源,二来是福田汽车的控股方与戴-克在中国轿车合资项目的中方同为北汽控股公司,在同一个体系下进行合资有利于戴-克进行项目管理和协调。”戴-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
然而一直以来,戴-克与福田商用车项目却停置不前,原因在于商用车整车合资名额限制。按照新《汽车产业政策》规定,同一家外资企业只能在国内建立不超过两家生产同类产品的合资企业。戴-克于1997年与江苏亚星客车集团合资成立了亚星奔驰有限公司,生产奔驰品牌和亚星品牌客车;2003年,戴-克又与福建汽车集团签署了合资成立福建奔驰商用车公司的协议,生产轻型客车。戴-克在中国的商用车合资名额已经用完,与福田汽车联姻随即也变成了“水中之月”。
绊脚石
在与福建汽车集团成立的福建奔驰商用车公司问题上,戴-克一直没有放弃。
在11月19日北京国际车展期间,福建汽车集团董事长凌玉章曾透露,福建汽车与戴-克的合资项目已基本获批,“待批文下发后,工厂马上可以开工建设。在福州青口工业园内,与3000亩东南汽车城相邻,同样占地3000亩的戴-克汽车城将很快动工,大约一年半至两年这里会建成投产。”
戴-克如何实现破局?现在,关键点就在亚星奔驰。
长期以来,由于内部产品设置重叠、相互竞争严重,亚星奔驰销售状况一直不理想,以奔驰品牌客车为例,去年全年销售数字仅为两辆。“只是碍于亚星奔驰所在地,扬州市政府的反对以及政策部门的限制,戴-克放弃亚星奔驰的计划一直没能实现。”据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后来,戴-克还曾有意推动福田汽车和福建汽车集团收购亚星奔驰,“只是由于亚星奔驰长年亏损,福田汽车和福建汽车集团的积极性都不高。”所以未能成行。
情急之中,戴-克于今年6月份将亚星奔驰内的三位外方高管(总经理一人,主管制造和售后副总经理各一人)全部撤出,取而代之的是由江苏亚星集团重新组建的领导班子。同时,戴-克也向亚星奔驰发出“最后通牒”:给中方两年时间自救,如果到时效果仍不理想,戴-克将从亚星奔驰撤资。
“毋庸置疑,亚星奔驰是戴-克商用车重组的最大‘绊脚石’。”阳光凯迪顾问公司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陈育松说。
亚星出局?
虽然当前戴-克和福田汽车的合资计划仍不能完全实现,但戴-克(中国)负责人称:“双方不会停止成立商用车合资公司的计划。”这意味着,戴-克必须放弃现有两家合资伙伴中的一家。如此看来,亚星奔驰的路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当记者就此事与亚星奔驰取得联系后,其内部一位负责人的回答意味颇深:“戴-克将外方高管撤出之后,中方就已经开始对亚星奔驰未来的产品策略进行重新规划,我相信中方自己能够做得好。”不过,据亚星内部人说,与去年相比,亚星奔驰的产品销量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对于戴-克的做法,亚星负责人怨气颇深,造成亚星奔驰今天的困难戴-克要负主要责任,此前其在中国的策略有问题,欧美客车市场讲究的是高端产品要稳定,戴-克开发一个产品一般要4~5年后才换代,但中国客车市场却是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而且两年一变,“戴-克把国际上那套产品开发理念搬到中国不合适,产品还没开发出来市场就已经变化了。加上产品价格高,一般都在100万元以上,市场推广当然会有问题。”
但无论如何,戴-克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向正处自救期的亚星奔驰动手,亚星奔驰负责人强调,
“如果戴-克继续保持此前的市场策略,不论跟谁合作将来都会有麻烦。”
乘用车篇
奔驰轿车提速之忧
E350提前登场、C级车引进在即……奔驰发誓要夺回失去的中国机会。然而,政策规定的国产化率要求却始终如影随行。
产销规模小、零部件配套质量要求高,40%以上本土化配套如何实现?奔驰头痛不已。
奔驰提速
日前,北京奔驰宣布,国产新一代奔驰E级轿车正式上市,并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接受预订。此次上市的3款新E级轿车分别是E200K、E280和E350,而按照北京奔驰之前的说法:“新E350要在2007年年初才投放北京奔驰生产。”
奔驰的自负曾让其在中国损失了太多市场机会,现在它决心改头换面。就在3款国产新E级轿车上市前2天,华立新(Ulrich
Walker)接替贝廷林出任戴-克东北亚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克集团董事长蔡澈说:“华立新有多年合资企业工作经历,希望借其上任能够推动戴-克在东北亚地区的业务发展。”而实际上,戴-克东北亚地区的总部就在北京,而奔驰项目又是戴-克中国的核心项目。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换人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快奔驰在中国的发展。”
据北京奔驰透露:“原计划明年中引进生产的奔驰C级车,其谈判工作也已经到了最后时刻,这款车很有可能于明年上半年投产。”
三套方案
一方面,奔驰产品投放速度在加快,另一方面,据记者了解,国产奔驰现在的国产化率还不到10%。与《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的不低于40%国产化率的要求相去甚远。
戴-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明确表示:“目前奔驰正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本土零部件供应商为国产奔驰进行配套,以达到政策要求的国产化比例。”不过,据记者了解,现在有一些达到奔驰要求的本土零部件供应商,但其供货主要还集中在除动力总成、汽车底盘等之外的非关键零部件上。“像奔驰这种高端产品,对零部件质量要求极高,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水平,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奔驰的全球质量统一标准,这决定了奔驰直接向本土零部件供应商进行采购的比例不会太高。”北京奔驰新闻办公室主任阮伟建坦言。
戴-克还有第二套方案。戴-克(中国)负责人表示:“目前,戴-克正在极力说服奔驰全球零部件采购体系零部件供应商到中国设厂,以加大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比例。”而除了上述两项计划之外,阮伟建说:“奔驰还准备谋求在中国建立独资的零部件生产厂,同时寻找和考察一些有实力的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以合资或技术输出的形式与他们进行合作。”
不久前,戴-克集团决定,到2008年,将把在中国本地采购额从目前的1亿美元提升至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其中用于国产奔驰配套的资金将超过半数。“有了三套方案作保障,国产奔驰完全有希望在2008年《办法》执行之前达到国产化率要求。”阮伟建说。
前景存疑
“不论是吸引全球采购体系中的零部件供应商来中国设厂,还是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都需要时间,而奥迪是用了五六年时间才实现。”对2005年年底才开始进行组装生产的奔驰,能否按期达到国产化率要求,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的一位负责人并不看好,“这需要前期年产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全球采购体系中的零部件供应商才有积极性到中国来建厂。不仅如此,前期建立独资或合资零部件生产企业也需要投入数亿资金。”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豪华车而言,年产销4万辆应该是个底线。”来自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奥迪的产销量超过了6万辆。“目前奥迪在中国的15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奥迪全球采购体系中的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设立的配套厂,以及奥迪与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建立的合资厂。”上述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的负责人说。
同样是来自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国产奔驰(E280和E200K)只销售了4274辆,即便加上刚上市的E350和预计明年上半年上市的C级车,国产奔驰在2008年7月1日《办法》执行之前达到年产销4万辆的规模也有困难。奔驰如何破局,现在仍有悬念。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