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孕妇”每小时产车68辆
驱车进入“北汽现代”顺义厂区,北汽现代常务副总李洪炉放下手中工作亲自迎接我们。与别的企业老总不同,李总见面后不是先介绍企业情况,而是在简单寒喧之后,便安排人带我们进车间参观,亲身体验一线。
中国汽车新闻记者协会李元胜秘书长说,现在报道汽车的记者,大多只知道车价等表面的东西,对汽车背后的故事知之甚少,显得报道面很窄,也缺少深度。李洪炉老总的这种安排,是不是也是由此而有意为之呢?我们不得而知,但通过这种安排,我们切身看到了北汽现代轿车是如何孕育并生产出来的。
在女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顺着车间通道,透过无线耳麦得知:北汽现代最初的设计产能是5万辆,仅仅只用了30个月,便达到了30万辆。去年的销量是22.47万辆,而前不久中汽协公布的前10个月轿车销量时,北汽现代就达到了21.22万辆,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并且这种增长,是在原有厂地不变的情况下增长的,这给北汽现代增加了很大的压力。那么,5万辆到20多万辆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呢?
他的冲压车间场地还是那么大,人员没有增加一个,只是增加了一条生产线,在完善的4条生产线上增添了共17台机器人,便实现了从上料到下料全过程的自动化,产量也从原来的每小时250件提高到315件。
北汽现代的车身车间是一个机器人的世界。352台机器人,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讲解员告诉我们,由于大量使用机器人,这个车间的作业面积,由原来的1.1万多平方米增长到目前的3.6万多平方米,单位时间的产能从当初的14台增加到15万辆份时的40台,直至目前的每小时58台,而且今后还有可能提高到77台。特别要告诉读者的是,这里的一号线是专门生产目前俏销的伊兰特车身的,用的是100%的机器人操作。
涂装车间现有57台机器人,就连车身的清洁工作也是由3台擦净机完成的,喷漆前的电泳处理也是全自动控制。讲解员自豪地说,在这里,生产线上的任意连续两台车身的颜色可以做到不一样。
在总装车间,悬挂在通道上方一个液晶读板吸引了记者,显示当天每小时出车68辆。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大约每53秒就要出一辆车。这个车间的生产线长度为1484米,满车位322辆。据说,这里曾创造了国内外罕见的连续13昼夜生产综合运转率达100%的神话。
听着这些介绍,记者站在标志着新车离开生产线的“OK线”外面,看着一辆辆新车穿“门”而出,对北汽现代不由得赞叹不已。
与零部件携手并肩
在后来的座谈中,记者首先“发难”,问北汽现代高管:目前,整车厂大多把降价的包袱转移到配套的零部件企业身上,要求零部件企业每年的配套件降价5%-10%。零部件在上游原材料不断涨价、下游整车厂又要求连年降价的双重压力下,非常痛苦。那么,北汽现代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是什么样的?你们对零部件配套商是否也是这样要求的?
对此,采购部副本部长董建平告诉记者,北汽现代分两级配套,一级零部件配套商现有79家,其中厂地在北京的有44家,二级配套商即给一级配套商配套的零部件企业有134家。对这些零部件,北汽现代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战略性采购,即对合作历史长的关键零部件,做到同步开发;二是对一些通用件采取竞争性采购。
世界上,各国汽车配套体系是不一样的,比如欧美的零部件供应商基本上是独立于整车厂的,而日韩的零部件商则大多是依附于主机厂,但独立配套。北汽现代的主要零部件配套商,大多是原来给现代车配套的韩国零部件厂在中国设的合资工厂,他们是随着北汽现代建厂初始一起过来的。之所以如此,一是北汽现代的零部件如果全部从韩国运过来,运途最少需要2-3天时间,二是汇率波动变化大,三是人员成本高。所以,当初北汽现代建厂时,就要求他们在中国建厂,如果不建,北汽现代就要搞招标设计。“对这些合资零部件,我们是心存感激的,因为建一个工厂的风险很大,北汽现代刚建时,谁也不敢保证他会发展得这么迅速。如果北汽现代办得不成功,这些中韩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就会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北汽现代对零部件配套商不搞A、B制,而是一种零部件只选一家。”
记者问:只有一家零部件供应商,是否很难调动他们的技术开发积极性?
李洪炉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各大整车厂都有适合自己的零部件供货体系,北汽现代和别人有所不同也是正常的。在日本,一家整车厂的某一个零部件设多个供货商,也是不多的。多个供货商有好处,也有其不好的方面;一家供货商也有其好的方面,关键就看整车厂的管理水平如何。北汽现代的零部件供货商都是通过竞标确定的,此外,韩国现代对400多家一级零部件供货商采取的是评五星做法,条件非常高,至今只有8家配套商达到了五星级。北汽现代也将这种做法移植过来了。目前,经过韩国现代的评价,只有2家达到了五星级。因此,北汽现代完全能调动零部件配套商的技术开发积极性。
针对整车厂每年要求零部件降价问题,李总说,在02年到04年,北汽现代没有对零部件企业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都非常信任,定价时是很透明的。作为整车,降价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零部件企业适当降价,也是正常的。但是,任何一家整车厂,如果不管零部件配套商死活,只是一味地要求他降价,也是不行的,因为零部件企业也要赢利。只有大家一起来想办法,才能达到永久合作。
用自主品牌续写新“神话”
记者问李洪炉老总:据说北汽现代现在正在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并正在着手建第二工厂。此举是否意味着北汽现代将开发自主品牌产品?如果是,那么,您认为在您退休之前,北汽现代的自主品牌开发工作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性成果?
不苟言笑的李总露出了少有的笑容说:你的眼光很厉害,我再有3-4年时间就要退休了。建技术中心,当然是为了搞自主开发。
他说,北汽现代是一个弱的集团,刚开始时,首要的问题是站住脚跟。现在有了一定的实力,才建立研发中心。但是,这需要人才、资金,需要经验积累。如果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某款车简单地改一改,起一个新名字,打出自主品牌旗子,在我退休前是可以的,但是没有意义。如果从概念出发开始扎扎实实地搞自主开发,在我退休前这段时间里,是不可能做到的。
今年9月才加盟到北汽现代的苑文学博士现任技术中心主任,他告诉记者,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总投资5.1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建设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期工程将于2008年4月建成,并于2010年底总体建成,包括研发中心工程大楼、造型室、实验室、联合动力站房、油库等在内的16640平方米功能区。苑文学说:“我们希望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北京现代具备全新整车的开发能力,并使北京现代技术研发中心成为韩国现代汽车全球研发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国内最具竟争力的汽车设计开发中心之一。”
此前,徐和谊董事长在今年3月“两会”期间曾表示:“按照北京现代的设想,我们的发展分四步:第一步推出经济型节能型小排量轿车,第二步引进混合动力车型,第三步是建立我们自己的研发中心,开发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车型,第四步是实现能源替代的车型。”“北京现代第二工厂建设即将正式开始,预计将08年年底达到30万产能的目标。我们计划在第二工厂设立研发中心,在引进吸收混合动力产品的同时,积极的开展本地化自主设计,自主研发,针对中国的能源紧缺,交通状况恶化的现状。设计生产出一款更加节能环保的产品。这也是我们整个产品计划的第三步。”“我们将在2008年前达到60万辆年产能的一个现代化工厂。”
种种迹象和举动表明,北汽现代正企图用自主品牌续写新的“现代神话”。对此,我们期待着,更衷心祝福着。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