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重庆的气温整体下降10度,骤然进入了冬季,但重庆的车市却持续增长:在纳入《车周刊》统计的60款各种级别的主流车型当中,居然有36款出现了增长,整体增幅居然出奇的高达13.7%。被业界大多数人士不看好的“传统淡季11月”,由于公商务市场购买力的释放以及厂家、商家降价促销两大因素的一拉一推,最终让这个淡季非旦不淡,而且还释放出了“小阳春”的气息。
比10月多卖481辆 增长13.7%
本次纳入统计的共计60款车,其中出现增长的有36款、出现下滑的有22款、有2款与上月持平。这60款车本月的销售总量为3999辆,比10月增加481辆,整体增幅为13.7%。
在纳入统计的60款车中,经济型车占了17款,其中10款车出现增长、7款车出现下滑,总共销售1288辆,比10月增长9.2%。在增长的车型中,雨燕、捷达、普桑、POLO、奥拓等车型的增幅较大,每款车的增幅都在10%以上,其中以普桑的增幅最大,接近30%。而赛欧、旗云、QQ等车型的数量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最高的下降幅度超过30%。
本次纳入统计的中(高)级车共计20款,其中12款增长、8款下降,总共销售1787辆,比10月增长17.4%。其中,凯越、桑塔纳3000、蒙迪欧、福美来、君越、领驭(领驭新闻,领驭说吧)、凯美瑞(凯美瑞新闻,凯美瑞说吧)、福克斯、俊捷、标致307(标致307新闻,标致307说吧)等10款车型的增幅几乎都在15%以上,而凯美瑞、福克斯等车型的增幅居然高达30%以上。
在豪华车及进口车领域,纳入统计的有6款车,其中3款增长、2款下滑、1款持平。本月卖出245辆,增幅仅有2.9%,为本次增幅最小的一个车型类别。并且,这样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奥迪、宝马贡献的,而贡献最大是的奥迪,其增幅高达22%。
SUV共有10款,其中6款上升、3款下降、1款持平,总共卖出480辆,比10月增长16.8%。其中绝对数量及增幅最大的当数猎豹系列,总共卖出199辆,增幅高达40%。
而纳入统计的7款MPV,总共卖出199辆,增幅为18.4%。如此幅度,也是五大类别车型中增幅最大的一类。
公商务车拉动及降价是两大主因
“金九银十”之后的11月,一直被业界公认为是下半年车市的传统淡季。正常情况下,该月的销量应该要比十月下降才对。但为何今年的车市却反其道而行之,非旦没有下降,反而还出现了超过十个百分点的增长?业界普遍认为:公商务车市场能量得到提前释放以及厂家、经销商刮起降价风潮是两大主要因素。
在上面统计的五大类车型当中,非常明显的发现,在出现了增长的36款车型当中,有不下于70%的车型都被广泛的运用在了公商务车市场,捷达、普桑、凯越、蒙迪欧、领驭、凯美瑞、奥迪、宝马、猎豹、GL8、风行等均如此。并且,来自这些品牌的各大经销商也明确告诉记者,公商务车市场增长是一个明显的拉动,因为很多品牌的公商务领域的销售增幅都在20%以上。
而按照惯例,公商务车市场的拉动最明显的是12月份,但为何今年提前到11月就表现得如此明显?业界认为,这与重庆整个经济建设正在快速蓬勃发展有关,特别是今年暑假的特大干旱,让一些领域停止生产后,这些企业的购车需求都被延后到了年底。
除了公商务车市场拉动外,业界认为:11月整个车市出现的降价潮也对本次销量的提升起到了实质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公商务车市场本来有较大能量要释放,那降价完全就是火上浇油,让这样的能量得到更充分的释放。”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广本、蒙迪欧、凯越等多款热销车型从几万元到几千元不等的降价,刺激了整个车市的向前发展。
除上面提到的两大因素外,厂家的供应能力及时跟上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凯美瑞、俊捷、力帆520等车型,由于厂家产量扩容,之前货源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后,自然让这些车型的销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重庆区县等二级市场的增长也是一个因素。
各级别冠军车型:
经济型车 羚羊 318辆
点评:比10月增长18辆,已是连续第3个月登陆经济型车冠军宝座。其中本地出租车市场功不可没呀!
中级车 伊兰特 176辆
点评:连续两个月登陆中级车冠军宝座。经销商的降价“猛料”使“新三样”之一的伊兰特焕发了“第二春”。
中高级车 凯美瑞 171辆
点评:“新科状元”凯美瑞凭借其新车上市“三把火”、优良的性价比、丰田的品牌优势及佳美良好的口杯,夺得状元自然是轻松!轻松!
豪华轿车 奥迪 123辆
点评:比10月多出17辆 靠公商务车市场起家的奥迪,虽然现在其私家车用户已占绝大部分,但在11月这个年底到来的时候,也正式奥迪攻克公商务市场的黄金季节,出现增长也就不足为怪。奥迪,一直保持着豪华轿车的冠军宝座。
SUV 猎豹系列 199辆
点评:比10月增长57辆,已是连续第3个月登陆SUV冠军宝座。猎豹汽车在二级市场的网点优势及年底集团采购量上自然有优势。
MPV 金杯 57辆
点评:MPV系列的常胜将军,价格、品牌优势成为金杯最有力的杀手锏。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