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捷不仅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还带动了尊驰的销量,1.8T发动机研制成功,公司大规模减亏,上半年进入销量前十……祁玉民入主后华晨汽车终于走上了全面复兴的道路。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记者 裴达军
回顾今年国内汽车市场,也许没有哪一款车能有骏捷那样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力;也许也没有人能够相信仅凭一款自主研发的轿车,就能带动一个企业短期内步入良性的稳定发展轨道,走上全面复兴的道路。
然而,这一切,祁玉民入主后的华晨汽车做到了。
从今年1月接过帅印到现在,祁玉民带领下的华晨汽车给业界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同行刮目相看。
在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排名中,华晨汽车以9.22万辆的整车销量、同比增长62%的业绩重返十强,华晨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位列销售收入第七。
骏捷的成功上市,带动了降价后的尊驰大幅增长,并使金杯新款阁瑞斯面包车的销量同比增长3倍多。骏捷不仅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还带动了尊驰乃至整个华晨的销量,1.8T发动机研制成功,公司大规模减亏,上半年进入销量前十,出口也有了很大起色……祁玉民入主后华晨汽车终于走上了全面复兴的道路。
骏捷铺平复兴路
祁玉民到任后,基调有了,步伐也定好了,那么,除了金杯客车和轻卡外,靠半死不活的中华轿车的销量,华晨没法打好复兴的第一仗,必须要有一款竞争力强的产品。因此,祁玉民力排众议,要求克服一切困难,把原计划7月份上市的骏捷,提前到3月份上市,市场也表明,这款甚至被祁玉民称之为“对中国汽车产业格局产生很大影响”的中级车,如果按部就班地在7月上市,会失掉很多的市场机会。
骏捷上市以来,最低售价8万多元,以“宝马型”的外观、宽大的车身和领先于同级车的配置、超性价比,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上市5个月,定单超过4万,而且销量逐月上扬,到4月份1791辆,5月份的2739辆,6月份的3568辆,8月9月份稳稳地保持在4000多辆。骏捷的持续热销创造了业内所谓的“骏捷现象”。
祁玉民也在骏捷上市之初就认为, 骏捷是中国自主品牌标志性的一款车,已达到价格底限。
华晨希望通过骏捷这款“高性价比”的民族家轿精品,让广大消费者、普通中国家庭不但能买得起,还能够真正拥有和享受一款属于自己的高水准轿车,而华晨汽车则要成为高水平自主开发的典范。他颇为自信地表示,骏捷的定价当时是通盘分析出奇制胜,颠覆了同档位的车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年内同档次轿车超过骏捷的不会多,至少明年很难有其他对手超越。”
骏捷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自身创造的销量佳绩,更重要的盘活了尊驰这个半死不活的品牌,对华晨汽车整个产品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
中华轿车自上市以来,虽然在最初火过一把,2003年甚至能达到2.5万多辆,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因为中华存在的各种不足,在消费者中间的口碑越来越差,销量也日见衰落,月销千余台。后来,中华陆续推出了晨风、尊驰,进行改进和升级,但是总体销量没有大的起色。
今年初,华晨尊驰新车上市,华晨对尊驰价格体系进行大幅度调整,最高降幅达到4.6万元,调整之后的尊驰性价比优势开始显现,但是当月销量依然未见大幅增长。
然而随着骏捷的推出,华晨汽车的知名度大增,尊驰的销量迅速拉动,月均达到2500多辆,9月份甚至达到3002辆,加上骏捷的4000多辆,中华轿车9月份销量达到7000多辆,这在以往都是不能想像到的。
作为轻客老大,华晨金杯新款阁瑞斯在骏捷上市以来,也打开了良好的局面,销量同比增长3倍多。一句话,骏捷切切实实地替华晨打赢了“翻身仗”。
年初,骏捷目标销量2万辆,华晨汽车全年的销售任务为20万辆,其中轻卡6万辆,金杯、阁瑞斯商务车8万辆,宝马2万辆,中华4万辆,而骏捷则将和尊驰平分4万辆中华轿车的年销售任务。那么从截至目前骏捷、尊驰的销量看,仅骏捷就能达到4万辆,两款车销量将达到6万辆,整个集团的销售将超过今年20万辆的任务。
自主研发路渐宽
当仰融曾经建立的宏大的华晨汽车广场荡然无存时,华晨汽车每况愈下,频繁的人事变动使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在对国有资产的清理整改过程中,企业人心不稳、缺乏长期规划,错过了市场良机,华晨在众人的目光中逐渐黯淡。
祁玉民的上任,更多地将着眼点放在了具体事务上。他很明白华晨当时的境况,所以针对华晨面临的窘境,把提升品质、扩大销量、提高产量成为复兴华晨的第一场硬仗。在全面推进以品质为核心的“品质、品种、品牌”三品工程同时,祁玉民对华晨进行大刀阔斧地资源整合,优化组合营销网络。在此基础上,华晨以产品“价值”为基点,重新打造企业形象,而坚定地走自主研发道路,是被祁玉民最看重的。
如果说骏捷的成功帮助华晨脱离“苦海”,走上复兴之路的话,那么骏捷带给华晨人最大的精神收获就是提升了自主研发的自信。
“骏捷激活了整个华晨”,祁玉民的这句话,既是对骏捷整个拉动华晨打赢了翻身仗的褒奖,更是对走自主研发之路的肯定。
华晨以前靠买技术打天下,吃过没有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的苦头。那么,华晨坚定地走第三条道路,进行战略调整,从纯粹的“买技术”变成“自主开发为主、外部资源为辅”,从全方位提升品质改善服务下手,可以说为华晨带来了根本的改观。
骏捷正是华晨自主造车战略调整之下的杰作,华晨完全放弃所谓的“捷径”,自主创新模式终于显现出充满活力的后劲。加之华晨管理层几经变化后终于尘埃落定,开始把全部精力放在经营企业上后,使企业内部机制发生了本质变化,这更为赵福全带领的研发团队搭好了舞台。
在整车开发不断突破之后,华晨将创新的目光聚焦在少人问津的发动机领域,今年6月26日,华晨自主品牌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华晨1.8T在沈阳正式批量投产,据悉,华晨又一款自主研发的轿跑车M3也将亮相北京车展。
保持稳定是根本
无可否认,目前的华晨进入了预定的发展轨道,各个事业板块全面开花,但是,在为华晨叫好的同时,一些问题仍旧需要我们冷静对待。
试想一下,仅凭热销的骏捷不能维持长久,想要更进一步,华晨要靠在不断提升自主研发水平的基础上,推出具有骏捷一样市场冲击力的后续车型,切实提升品质,保持质量稳定,才能走好复兴之路。
首先来说,骏捷热销,但不能把其当做挡箭牌,M3仅是一款轿跑车,不能期待有多大的量,可以说主要是提升中华轿车品牌形象之作,那么,能否推出强势的后续车型,是骏捷之后华晨面临的挑战。
其次,骏捷仅仅推出不到一年时间,后续的质量是否有了大幅提升很关键,目前骏捷上市不到一年时间,考验骏捷品质真正的时间还在后面,骏捷在一两年后能否保持热销,还不敢断定。
再者,骏捷实际上并不赚钱,骏捷把利润都让给了消费者,祁玉民早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华晨产品的性价比已到达底限,目前企业并不赚钱,华晨目前还难以获利,因为历史原因,企业出现了很多呆坏账,影响了财务成本,况且投资成本也随之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销售价格太低。 这些都影响华晨盈利。
关键的是,华晨的这种“低价”策略,在竞争惨烈的市场能维持多久?目前已上市或将要上市的众多车型,把骏捷作为“靶子”,在对手杀价招数下,骏捷能撑多久?
所以说,华晨来不得半点的闪失,面前的路并不很平坦,华晨必须踏稳每一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 (责任编辑:南超) |